日前,根據《天津日報》記者顧穎表示,新賽季中乙聯賽八成以上的球員,合同月薪基本在1-2萬元人民幣之間。這個爆料引起了很多球迷熱議,球迷都旗幟鮮明分為兩派開始論戰。一派認為中乙球員月薪能拿1到2萬已經很不錯了,畢竟他們只是國內第三級別聯賽的球員。中乙聯賽前幾年曾經有過球員拿百萬年薪的輝煌期,那時候中國足壇金元足球剛剛冒頭。很多投資商都對職業球隊有很濃厚的興趣,就連中乙球隊的殼都成為了香餑餑,轉手就可以賣個好價錢。
所以中乙球員年薪也隨之水漲船高,達到百萬級別就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不過中乙球員的好日子並沒有維持多長時間,聯賽從2018賽季開始就陸續有球隊因為資金運營不善退出。如今中國足球的動盪也涉及到了中乙聯賽,新賽季透過足協稽核的中乙球隊只有21支,這其中還有以鍛鍊球員為目標的國青隊。
這21支球隊只有16支參加了上賽季的中乙聯賽,原本上賽季中乙聯賽有32支參賽球隊,這就意味著有一半的球隊,沒有透過足協准入資格稽核。中乙球隊數量逐漸減少,就意味著中乙球員就業機會也隨之減少。所以就導致了中乙就業市場僧多粥少,中乙球員在這種情況下能拿到1到2萬年薪,就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事情了。
另一派球迷則認為球員都是吃青春飯的,中乙球員只拿月薪1到2萬,對於球員退役後的生活,根本無法提供有力的生活保障。所以他們認為中乙球員拿這樣的年薪不合理,而且還會影響到小球員學球的積極性。原本家長送孩子踢球,就是希望他未來能跨進年薪百萬的行列。結果如今只能拿月薪1萬,這對於球員家長就是無法接受的事情。
要知道在中國要想培養一位職業球員,成本都是百萬起步。當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家長送孩子學球的積極性肯定會下降。綜上所述中乙球員八成以上只拿1萬到2萬,並不是很合理的現象。希望中國足協能高度重視,讓國內三級聯賽的本土球員收入,都能達到一個合理區間。
(羅掌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