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教698天后留下一地雞毛,黯然下課的李鐵為足協背了鍋
始於2020年1月5日,終於2021年12月3日,李鐵執教國足的時間就定格在698天。恐怕沒多少人料到,李鐵上任之初以“夢想”為開篇的動人敘事,最終化為難以描述的一地雞毛。
接近兩年的時間,其實已並不算短。只是由於疫情的緣故,李鐵率領中國男足出戰的比賽僅僅10場,沒有任何熱身賽作為鋪墊(10月與敘利亞一戰並沒有被認定為國際A級賽),全部為世界盃預賽——4場四十強賽、6場十二強賽。
很難以國家隊的戰績來評定李鐵的高下,無論“挺李派”還是“倒李派”,都可以找到充分的論據。前者認為,李鐵在接手裡皮扔下的爛攤子後順利將球隊帶入了四十強賽,而中國隊自2002年後一共也只參加了兩次亞洲區最終階段小組賽,他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而後者則認為,中國隊提前一輪就確定入圍十二強賽,可見從四十強賽小組突圍的難度之低,而李鐵在十二強賽裡幾乎沒有率隊打出一場讓人信服的比賽,又可見其執教水準之差勁。
看似客觀的成績,其實在總結評價時,依然會帶著深深的主觀烙印。資料有時也會“騙人”。總會有足球人強調,贏一場比賽只能得3分,無論對手是誰。但同樣的積分背後卻有不同的意義。一場對韓國或日本的勝利,抵得上贏幾十次不丹或關島。顯然,李鐵沒有在國足留下這樣的勝利代表作,而他贏得的那些比賽只是維護了中國足球的底線。沒人會因為中國隊擊敗關島、馬爾地夫、菲律賓以及越南而為主教練唱起讚歌。未來我們無法知曉,但至少過去和現在,不會發生這樣的奇景。
中國足協也將這種“以主觀視角總結客觀成績”的敘述方式演繹到了極致。就在10月的兩場十二強賽後,足協依然透過部分媒體向外放風,聲稱“目前成績稍好於上屆世預賽同期”,以此表達對李鐵的支援。說錯了嗎?沒有。李鐵帶隊4輪拿3分,而上一屆則是1分。說對了嗎?又不盡然。畢竟上一屆沒有越南隊這樣的送分童子,而李鐵的球隊在首戰澳大利亞和次戰日本時,都絲毫看不到任何希望,甚至不如四年前高洪波帶教的那支國足。
一個月後,李鐵的中國隊表現稍好於前四輪,對阿曼、澳大利亞各獲1分,至少做到了“當下戰績不亞於上屆世預賽同期”。就在此時,他下課了。“李鐵向中國足球協會提出辭去中國國家男子足球隊主教練職務的請求。經中國足球協會研究決定,同意其辭職申請。”足協以一句輕描淡寫的官方通告結束了李鐵的任期。既然是李鐵自己請辭,足協也就沒有不同意之理。言下之意,這鍋由他背去,這一地雞毛也得由他自己收拾。
眾所周知,在戰平澳大利亞一戰後,李鐵透過釋出會和個人社交媒體釋出了一系列強硬而奇怪的言論,令原本就對其不滿的輿論瞬間憤怒,點燃了下課危機的炸藥桶。但在這一風波里,中國足協又做了些什麼?又該擔負起怎樣的責任?中國足球最高管理組織在關鍵時刻又一次選擇了迴避。在李鐵成功吸引火力後,外界已經忽略了足協在這兩年裡一系列的謎之操作,諸如當初只給李鐵半年合同,今年又突然簽下一份五年長約——這樣反覆變臉,背後又隱藏著什麼呢?
就這一角度而言,李鐵成了“犧牲品”。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國足共有過11位正式主帥(不含沒有正式就職的卡納瓦羅和其餘代理教練),李鐵的所有前任均因競技原因離職,不是結束了某項階段性比賽,就是因為戰績過差。而李鐵成了倒於場外因素的特例。
輿論針對李鐵的部分質疑,不會隨著他從國足下課而得以解答,如他在擔任國足主帥期間仍遙控武漢隊,如與他有關聯的足球經紀公司存在某些問題操作等等。足協理應調查被質疑的焦點問題,並公佈結論,畢竟這些“指控”發生在國足主帥在職期間。若屬實,應進行下一步處理;若不實,則還李鐵以清白。這才是對李鐵個人以及中國足球負責任的態度。
中國足球一再失敗,其實已讓相當數量的中國球迷對戰績建立起了“免疫力”。真正讓人心寒的是管理機構迴避現實、逃避責任。不知錯在何處,甚至不願知道錯在何必,那麼失敗只會不可避免地接踵而至。
(圖片/視覺中國)
作者:沈雷
編輯:陳海翔
責任編輯:穀苗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