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感謝中國技術”

東京殘奧會接近尾聲。和一個月前的東京奧運會一樣,殘奧會也大幅採用空場舉辦模式,並採取了堪稱嚴苛的防疫措施:殘奧村日本工作人員每天測核酸,運動員抵達日本14天后也不能自由行動。

疫情下,科技大概是這屆東京奧運的最大亮點之一。不久前,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在釋出會上特別介紹了本屆奧運首次採用的“雲上轉播”,並直言在這種特殊時期,感謝科技力量,“感謝你們為本屆奧運施下的魔法”。

東京奧運,“感謝中國技術”
巴赫感謝中國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東京奧運首次採用的“雲上轉播”,背後是中國的雲技術在支援,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過去,奧運會每四年重建一次系統,需要耗費數月搭建國際轉播中心,每次重建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浪費。四年前,國際奧委會開始討論下屆奧運的技術架構演進方向,把目光投向了雲技術。

當時,排名前三的國際雲廠商分別是亞馬遜、微軟和阿里雲,但國際的目光還是更多聚焦在前兩家美國企業上,國際奧委會夥伴名單中也還沒有一家中國公司。

2017年新年伊始,一隊中國工程師奔赴瑞士洛桑,在國際奧委會總部,他們用支撐著世界級流量洪峰的雲技術和僅用10分鐘就搭建出來的雲直播環境,震撼了國際奧委會。2017年1月20日,來自中國的雲技術方案最終被奧運會所採納,阿里雲成為奧運唯一雲服務商。

不久後,阿里雲聯合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共同研發出“奧林匹克轉播雲”,打破了傳統的轉播流程,將更多本地轉播工作轉移到雲上,預計能夠將國際轉播中心面積縮小25%,現場工作人員減少27%,還能夠為全球觀眾帶來史上最高畫質、內容最豐富的奧運賽事節目。

這原本只是一場技術革新,但隨著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爆發,東京奧運宣佈空場舉辦、大量國際媒體無法親臨現場,中國技術支援的“雲轉播”成了救場式的關鍵技術。全球近50億的奧運潛在觀眾,將在雲上觀看東京奧運,彌補“空場”的遺憾。

雲技術帶來了更豐富的觀看體驗,比如傳輸著UHD 8K清晰度的畫面、360度全景觀看,還有3D運動員軌跡追蹤功能,可以實時顯示運動員的奔跑速度。8月1日,當蘇炳添在男子百米角色上跑出9秒83的好成績,創造亞洲新紀錄時,3D追蹤功能直接還原了奔跑的實時速度。

甚至,為了降低運動員在空場比賽的孤獨感,東京奧組委聯合阿里雲啟動“Make Your Cheers”的專案,透過在官網錄製影片的形式,鼓勵全球觀眾給賽場的運動員加油打氣。截至閉幕,有超過2億人次的觀眾透過該方式實現“雲加油”。

“能夠代表中國技術走向世界,我們很自豪。”一位阿里雲工程師感慨,他是當年前往瑞士談判團隊中的一員,經歷了這場中國技術從走上全球舞臺、到成為關鍵支撐的全過程。

正如巴赫和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CEO Yiannis Exarchos等多個國際奧運官員所承認的,這屆由中國雲技術支撐的奧運,是奧運會於1964年實現衛星電視直播以來,最重要的一次技術變革。中國科技,站在了全球科技舞臺的正中央。

(原標題:東京奧運,“感謝中國技術”)

來源:參考訊息

流程編輯:TF021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20 字。

轉載請註明: 東京奧運,“感謝中國技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