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國奧運代表團閃耀東京的背後

  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記者蘇斌、譚暢)東京奧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38金32銀18銅,金牌數追平2012年倫敦奧運會時取得的境外參賽最好成績。體育健兒發揚使命在肩、奮鬥有我的精神,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奮發有為積極備戰,訓練場流下的汗水終得回報。與此同時,國家體育總局和單項體育協會秉持開放態度,拓展選材渠道,也為中國體育代表團爭創奧運佳績起到助推作用。

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國奧運代表團閃耀東京的背後

  7月23日,第32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日本東京舉行,中國體育代表團入場。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東京奧運會中國射擊隊總共獲得11枚獎牌,創下隊伍奧運參賽史上的獎牌數紀錄。2000年出生的楊倩在女子10米氣步槍比賽中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射落本屆奧運會首金後,又與楊皓然拿到10米氣步槍混合團體金牌。

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國奧運代表團閃耀東京的背後

  7月24日,在東京奧運會射擊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中,中國選手楊倩贏得東京奧運會首枚金牌。新華社記者鞠煥宗攝

  楊倩在2016年被清華大學射擊隊選中,進入清華附中馬約翰體育特長班,開始了邊讀書邊訓練的生活。2018年,楊倩進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仍然保持“學習+訓練”的日常模式,之後入選國家隊。

  在奧運會推遲的情況下,中國射擊隊選拔賽的操作模式與以往有些不同,雖然沒有取消以往大賽的積分,但加大了選拔賽積分的比重。憑藉四站選拔賽全部奪冠的成績,楊倩叩開了奧運大門,並一舉摘得兩金。

  21歲的胡笑笑與24歲的楊學哲在東京奧運會帆船專案諾卡拉17級比賽中取得第16名。這兩位年輕人組成的隊伍,是一支由社會力量培養起來的奧運參賽隊伍,是由民營企業參與承辦的國字號隊伍,由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上海市體育局和上海美帆三方合力打造,是中國帆船帆板隊歷史上首支社企共建的帆船隊,兩人也是首次征戰該專案奧運比賽的中國隊選手。

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國奧運代表團閃耀東京的背後

  7月20日,參加諾卡拉17級帆船比賽的中國運動員胡笑笑(右)、楊學哲在江之島遊艇碼頭附近的海域訓練。新華社記者黃宗治攝

  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主席張小冬介紹,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試水社會力量辦競技體育,在以前沒開展的奧運小項中,打造由俱樂部培養運動員代表國家參賽的新模式。

  對於奧運新增專案,國家體育總局採取超常規舉措,以期在這些專案上形成競賽優勢。里約奧運會前夕,國際奧委會全會表決透過,攀巖、衝浪、滑板等五個大項進入東京奧運會。一年後,國家體育總局宣佈,面向國內外選拔數百名優秀人才進入攀巖、衝浪、滑板、小輪車國家集訓隊,備戰東京奧運會。

  根據《體育總局辦公廳關於開展攀巖、衝浪、滑板、小輪車四個奧運專案跨界跨項選材工作的通知》,重點面向武術、雜技、技巧、蹦床、體操等專案人群,透過跨界跨項選材方式選拔一批競技體育人才,轉項從事攀巖、衝浪、滑板、小輪車四個運動專案,組成國家隊和國家集訓隊,爭取在東京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

  保障條件方面,北京體育大學為入選國家隊的選手提供不同層次的文化教育保障,解決其後顧之憂。選手可以進入奧林匹克運動學校和中國極限運動學院學習,享受國家隊現役運動員相關待遇,並根據競技水平和運動成績,領取比賽獎金;運動員退役後,可以選擇繼續留在北京體育大學深造,或到相關單位、俱樂部執教。

  16歲的曾文蕙就是滑板跨項選材的例證。她從6歲開始學習武術,擁有出色的身體協調性和柔韌性,2017年底透過跨項選材入選中國滑板集訓隊。練習武術的經歷讓曾文蕙時刻需要對自己的動作有清晰思路,這幫助她很快適應了滑板專案,最終她在奧運會女子街式比賽中排名第六。

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國奧運代表團閃耀東京的背後

  7月26日,中國選手曾文蕙在東京奧運會女子滑板街式賽中闖入決賽,並最終獲得第六名。新華社記者李尕攝

  在東京,中國三人女籃摘得銅牌。三人男籃的成績雖然沒有女籃亮眼,但在三人籃球的奧運首秀中登場亮相,他們同樣在中國籃球歷史上書寫下自己的篇章。

  儘管沒有站上奧運賽場,以郭瀚宇為代表的三人籃球“草根力量”也為國家隊備戰做出了很大貢獻。郭瀚宇畢業於浙江大學,曾是CUBA聯賽的明星球員,大學畢業後去了杭州的一所中學當體育老師。憑藉在去年全國三人籃球俱樂部精英賽中的出色表現,效力於上海崇明YM隊的他,在今年1月與多位CBA職業球員一同入選三人男籃國家集訓隊,同樣在列的還有上海上實龍創隊的冷振鐸以及廣東長隆隊的肖海亮。

  依靠“草根賽事”組建國家隊,也是三人籃球進入東京奧運會後,中國籃協大力推行的舉措。8439支隊伍、32380人次參賽、約10000場比賽——這是2017-2018賽季“我要上奧運”全國三人籃球擂臺賽的成績單。作為一項參賽“門檻”非常低的草根賽事,“我要上奧運”全國三人籃球擂臺賽與中國國家三人籃球集訓隊的組建實現掛鉤,這也使得民間高手真正有了身披國家隊戰袍參加國際比賽的機會。

  雅加達亞運會上的中國三人男籃就是以“我要上奧運”冠軍隊伍廣東東莞麻涌隊為班底組建的,隊中有廣州體育學院的老師、廣東工業大學的學生以及文體局的職工,最終肖海亮與隊友們摘得亞運金牌。

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國奧運代表團閃耀東京的背後

  2018年8月26日,第18屆亞運會男子三人籃球四分之一決賽中,肖海亮(右)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這堅定了中國籃協擴大選材面的信心,時任中國籃協三人籃球部部長柴文勝說:“我們計劃透過多渠道面向所有的人,優中選優,選到國家集訓隊裡面。畢竟,有好材料好廚師,才能做出來好菜。”

  奧運榮譽已成過往,新的征程已經開啟。隨著體教融合日益深入,人才選拔不斷豐富,社會力量培養運動員的模式逐步推廣,這些都將為夯實中國體育的根基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編輯:劉寧、鬱思輝、季嘉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58 字。

轉載請註明: 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國奧運代表團閃耀東京的背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