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似不起波瀾的日復一日,會在某天讓你看到堅持的意義。”7月15日,東京奧運會出徵前,25歲的陳雲霞在朋友圈寫下這句勉勵自己的話。
金牌是對堅持最好的詮釋——13天后的東京海之森水上競技場,崔曉桐、呂揚、張靈、陳雲霞四朵“金花”榮耀綻放,以新的世界最好成績加冕女子四人雙槳金牌,幫助中國賽艇時隔13年重返奧運之巔。
7月28日,中國隊選手陳雲霞、張靈、呂揚、崔曉桐(從左至右)在頒獎儀式上
“哪有什麼一夜成名,其實都是百鍊成鋼。”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四位姑娘回首過往,感慨萬千。這枚金牌的背後,是她們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更是中國賽艇人的涅槃重生。
呂揚:“用奧運金牌為自己正名”
27歲的呂揚是四人組合中年齡最大的,因此收穫了“小姐姐”的稱號。她說,這種稱謂很親切,也意味著肩上多了一份責任。
受運動員出身的父親影響,呂揚自幼對體育有著極為特殊的感情。“家裡有很多爸爸的獎牌,小時候都成了我的玩具,從那時起,我的願望就是成為一名運動員,為國效力。”她說。
2008年,因身高猛長,已習練三年射箭的呂揚在教練勸導下改練賽艇,並順利進入河南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接受專業訓練。“教練說我身高臂長,練賽艇更有優勢,冥冥之中註定了我與賽艇的緣分。”呂揚說。
7月28日,中國隊選手陳雲霞、張靈、呂揚、崔曉桐(從左至右)慶祝奪金
與射箭有別,賽艇需要充沛體能作為基礎。除了每天10公里跑步外,與船槳磨合的水上訓練更為艱苦。“背部被槳臂劃破,就及時包紮止血,手心磨出水泡,就用針挑破,第二天照常訓練。”呂揚說,雖然很累很痛,但她有一種不服輸的性格,既然來了,就沒給自己留後路。
堅強的意志和出眾的天賦讓呂揚迅速成長,從初出茅廬到拿下第一個全國冠軍、入選國家隊,她僅用了四年。
2016年,呂揚初踏奧運賽場,在女子雙人雙槳比賽中獲得第11名。這對於賽艇之路一直順風順水的呂揚是個不小打擊。“當時心裡非常難受,思想和技術上遇到問題處理得並不好。”呂揚說。也正是從那時起,她對金牌的渴望越發強烈。
東京週期,呂揚針對自身短板進行惡補,從增強體能到提升起航速度,她更加刻苦地打磨,還透過滑雪、拳擊等訓練方式提升技術性和協調性。
五年的磨礪,讓呂揚的心態更加成熟。“從2019年開始,我們一直在贏,這一過程中積累了很大信心,就是要在奧運賽場上綻放自己。”她說。
崔曉桐:“想要不可替代 就必須與眾不同”
26歲的崔曉桐在隊中有個外號“崔大金”。“因為叫曉桐,與‘小銅’諧音,所以大家改叫我大金。”在她看來,這是團隊對自己的美好期許。
崔曉桐來自遼寧丹東東港一個農村,因身材高大,她14歲時被丹東海校選中,開啟賽艇訓練。由於自幼吃苦耐勞,崔曉桐總是隊裡完成日常訓練質量最高的隊員,兩年後,她脫穎而出,進入遼寧省航海運動學校賽艇隊。
從那時起,崔曉桐的訓練水平有了大幅提升。此後,她開始在國內大賽上嶄露頭角,並於2013年躋身國家隊。
7月28日,中國隊選手崔曉桐(右)在賽後慶祝
“那時我一直劃單槳,成績並不理想。”崔曉桐說。2017年國家賽艇隊進行分組調整,單槳出身的崔曉桐被“意外”分到雙槳組,這是令她至今都覺得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
改雙槳意味著技術動作改變巨大,雙槳要求運動員左右手各控制一支槳,完成轉槳、拉槳動作,操控難度更高。“這一過程挺難的,但我不想給團隊拖後腿,必須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崔曉桐說。
然而,改雙槳後的首個世界大賽——2018年世錦賽讓崔曉桐陷入人生低谷,被寄予厚望的中國組合獲得第四。這讓賽前躊躇滿志的崔曉桐十分自責。“如果我能再劃得好一點,隊伍的成績就會好一點。”
“夢想需要一步步堅定地前行!”從那以後,崔曉桐對自己更加嚴厲,每天都會反省、總結、充實自己,將個人優勢充實到團隊當中,最終在東京迎來人生巔峰。
“站上領獎臺的那一刻,所有受過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崔曉桐說。她希冀未來能繼續突破自己,為中國賽艇騰飛貢獻力量。
張靈:“努力可以成就最好的自己”
“不負光陰就是最好的努力,而努力可以成就最好的自己。”24歲的張靈常以這句話激勵自己。
作為冠軍艇中年紀最小的成員,姐姐們習慣稱她“靈寶”和“胖靈”。“其實我就是臉稍微顯胖一點,體重並不大。”張靈說。
雖然年紀小,但張靈卻有著不同於他人的履歷。因身體條件出眾,她12歲時被上海賽艇教練選中,從老家河南周口進入上海市青浦區少體校賽艇隊。“剛開始沒多想,就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張靈說,賽艇給她的第一印象是既新鮮又有趣。
陳雲霞、張靈、呂揚、崔曉桐在女子四人雙槳預賽中
從慢跑、拉伸、仰臥起坐等基礎入手,到展開水上訓練,張靈入隊不到半年便迅速適應了賽艇節奏。“當時測試成績和師姐差不多,教練對我很滿意,我也越來越有勁,越來越有信心。”
天賦和勤奮讓張靈在2015年順利入選上海賽艇隊,開始在國內賽場施展才華。在當年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上,18歲的她接連斬獲女子單人雙槳和四人雙槳金牌,並由此進入國家隊。
一年後,滿懷期待的張靈站上了里約奧運會賽場,拿到女子四人雙槳第六名。“那時感覺很緊張,技術水平和國外選手還有差距,挺遺憾的。”她說,正是這種遺憾讓她堅定了向更高目標“艇進”的決心。
“努力,再努力一點!”為了彌補體能短板,張靈經常在休息時間給自己加量,在細節中打磨技術。她的努力終於在東京獲得回報。
“拿到金牌,所有的苦都不叫苦,其實都是一種財富。”張靈說。
陳雲霞:“這一秒不放棄 下一秒就有希望”
陳雲霞在隊中的綽號是“阿霞”:除了親切之外,還源於她有抒發“文人墨客”般情感的習慣。
“遇到困難時不要抱怨,既然改變不了過去,那麼就努力改變未來。”“塑造自己過程很疼,但請相信你將收穫一個更好的自己。”……在陳雲霞的微信朋友圈,隨處可見上述勵志金句。
陳雲霞、張靈、呂揚、崔曉桐在比賽後慶祝
12歲開始練跳遠,14歲以體育特長生從內蒙古進入上海市七寶中學求學,16歲入選上海賽艇隊。少小離家的孤獨讓她在成長過程中多了一份內斂和沉著。
陳雲霞回憶說,剛到上海時有些不適應,時常會想家。“但是回去就意味著放棄,一定要拿出好的成績,不辜負家裡人的期望。”
就這樣,懵懂的陳雲霞將全部精力投入到賽艇訓練中,多年的田徑基礎也為她奠定了體能與耐力優勢,加上不服輸、有衝勁的性格,再大的訓練量,她都會咬牙堅持。由此開啟了飛舟逐浪的新篇章。
從全運會女子單人雙槳銀牌,到亞運會女子單人雙槳金牌,從世錦賽冠軍到奧運會冠軍,回首來路,陳雲霞坦言雖然艱辛,但很滿足。“賽艇實現了我的人生夢想,感謝一路幫助我的所有人,我很幸運。”
“王牌之師”:凝聚力量 重新出發
從2019年配艇至今,呂揚、崔曉桐、張靈、陳雲霞在所參加的大賽中保持不敗,其背後是團隊親密無間的凝聚力的體現。
陳雲霞、張靈、呂揚、崔曉桐在比賽中
談起這條艇的配艇,中國賽艇隊女子雙槳組主教練張秀雲說:“四個姑娘特別優秀,都是國際頂尖水平,在訓練配艇過程中,她們四個人配在一起在我眼中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艇速是最快的,所以,東京奧運會這個專案的任務就落在她們四個人身上了。”
“她們每個人的風格都不一樣,體現了她們所在位置的重要性。四號位需要把握節奏、領槳,崔曉桐比較穩。三號位需要有號召力,呂揚腳下支撐是非常好的。二號位張靈是動力型槳手,比較有力量,她可以推著三號位走。一號位屬於輕巧型的,陳雲霞剛好適合。於是,她們就組成了一條艇。”張秀雲說。
呂揚透露,從2019年拿下第一個世界冠軍開始,張秀雲都會在賽後為隊伍注入一針“鎮定劑”。“教練說,你們拿了第一有利有弊,能奪冠證明你們有實力,但是如果思想上鬆懈,這個第一馬上就會消失,金牌是永遠保不住的,只有不斷突破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績。”呂揚說。
從那時起,隊伍就養成了勤總結、多反思的傳統。東京奧運會歸來後,團隊會在隔離期間對比賽每個階段的錄影進行分析、覆盤,尋找提升隊伍整體實力的突破口。
陳雲霞、張靈、呂揚、崔曉桐(從左至右)在頒獎儀式上
在四朵“金花”眼中,張秀雲既是帶有“偶像光環”的導師,也是無話不談的朋友。張靈說,訓練中,教練會認真觀察每名隊員的競技狀態,提出改進意見;生活中,她會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女兒,聊家常,偶爾也會撒個嬌。“每個人的生日她都記得很清楚,蛋糕和禮物都有。”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姑娘們倍感溫暖。
如今,結束了東京奧運會征程,已開啟訓練的四朵“金花”將下一個目標鎖定在全運會冠軍。“東京奧運會已成過去,我們還是要全力備戰,衝擊全運會冠軍。”
新的奧運週期,同樣已經開啟。
文/新華社記者 周萬鵬 公兵 趙焱
攝影/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杜瀟逸
編輯/徐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