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 | 短道速滑名將李佳軍:孤膽創時代 共燃冬奧夢
從6歲接觸冰雪運動到31歲正式退役,李佳軍是中國第一個奪得冬奧會獎牌的男子運動員,也是中國冰雪運動的傳奇人物。職業生涯中,他參加了4次冬奧會,共獲得2銀3銅。在過去40年裡,他始終與冰雪運動相伴,退役之後,相繼擔任過教練、領隊以及競訓管理人員。如今作為北京冬奧會的首棒中國火炬手,他期待著冬奧會主火炬點燃的那一刻。
12月23日,李佳軍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距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會開幕僅剩40余天,各項籌備工作已進入衝刺階段,各項熱門賽事也正蓄勢待發。在家門口的比賽,希望冰雪健兒展現最好風采,也期待更多的比賽專案能夠實現“飄升奏”。
北京青年報:您是冬奧四朝元老,曾收穫五枚獎牌,享譽國際冰場。您是如何與冰雪運動結緣的?
李佳軍:6歲時接觸冰雪運動,當時就覺得冰雪運動刺激、好玩。這和地域也有很大的關係,東北的冬天,天寒地凍、滴水成冰,滑冰是為數不多的冬季娛樂專案。還有一個就是我自身的原因,小時候經常生病,醫生建議多運動,隨後就報了培訓班,開始接觸滑冰。
北京青年報:職業生涯中,有沒有最難忘的比賽和時刻?
李佳軍:從1991年參加國際比賽一直到2006年退出國家隊,15年的時間,參加非常多的比賽。無論是男子的第一個世界冠軍、第一個全能冠軍、第一個世界盃冠軍、世界盃總冠軍、團體錦標賽以及冬奧會的首枚男子獎牌,就是每一次創造這個成績的時候,都不是很隨隨便便的。當時包括亞冬會的冠軍,因為在亞洲的時候,日本、韓國的實力非常強。尤其是在男子方面,同組的7個人裡面有3個韓國選手、3個日本選手。所以說每一次比賽都需要自己在技戰術上、各種安排上要做得非常精細。
北京青年報:可以說短道速滑的賽場,給您帶來了許多榮耀時刻,但唯獨缺少了分量最重的一枚冬奧會金牌,現在回想起來是否已經釋然了呢?
李佳軍:其實從比賽結束就釋然了。因為在1998年的時候,是中國男子剛剛屬於成績進步比較大的時候,那個時候其實對奧運會金牌還沒有概念,只要能比好就行了,成績好就可以了。說心裡話,當時就連獎牌那種想法都沒有。因為短道速滑的比賽出現意外的機率非常大,2002年的時候,可能更覺得惋惜,當時冬奧會短道速滑的賽場上,5個人摔了4個。
北京青年報:不少冰迷都有過這樣的疑問,退役之後,您為什麼沒有繼續從事短道速滑專案的相關工作?
李佳軍:退役之後,我也比較喜歡教練的工作,在國外執教過4年,後來回國之後,我在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帶過速滑,又帶過單板滑雪,後來又管過競賽,也進行了一些轉型。如今我是中國冰雪推廣大使,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大眾冰雪部的工作人員,也是北京2022冬奧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希望透過我現在的工作,能夠充分的帶動3億人上冰雪,能夠更多的宣傳我們中國的冰雪運動,能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國軍團的成績更進一步的目標,做出短道速度滑冰應有的一種貢獻,也希望我們這種精神能夠傳承下去,讓我們這個專案長久不衰。
北京青年報:青少年該如何走進冰雪運動?如何看待未來冰雪產業的發展?
李佳軍:近年來,中國冰雪運動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去年我們做了一項考察,目前全國運營的雪場達到了803個,室內冰場已有654塊,冰雪設施、條件不斷改善。可以說在“北冰南展西擴東進”、“3億人參與冰雪”的戰略背景下,冰雪之花遍地開放。但是遍地開花只是第一步,如你要開花就要碩果累累,才算真正的發展。由於有這種鋪墊和開始這些局面,我覺得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有更多優秀的運動員出現。
北京青年報:作為中國第一棒火炬手,當您舉起“飛揚”火炬的那一刻,心情是怎樣的?
李佳軍:因為運動生涯比較長,都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進行訓練、備戰和比賽。說實話對奧林匹克的文化了解的並不是很全面,作為冰雪人能參與採集和傳遞,我感到無比神聖與榮耀,也對奧林匹克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奧運火種象徵著光明、團結、友誼和正義,現在回憶起那一刻,還是會感到一種特別的使命感。
北京青年報:作為前輩,對冬奧健兒有哪些建議?
李佳軍:距離北京冬奧會僅剩下40余天的時間了,現在很多隊伍也回到國內進行備戰,所以對他們來講,這段時間是最艱苦的,也是最受煎熬的時刻。希望所有冰雪運動員能夠在未來的日子裡面臥薪嚐膽,全身心投入備戰當中,以最佳的狀態亮相冬奧賽場。在家門口比賽,無論是怎樣的結果,我覺得大家都會理解、支援,只要能夠放輕鬆、放平心態,發揮出最好的一面,就是完成任務。
北京青年報:對於2022年北京冬奧會有哪些期待?
李佳軍:希望中國冰雪能夠在這個春節期間給全國觀眾上演一場冰雪盛宴吧。期待冬奧健兒們的精彩表現,希望他們能賽出好成績。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周學帥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穎川
編輯/徐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