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達世界盃受到許多讚美之際,有個疑問縈繞在一些觀眾心頭:卡達人到底喜不喜歡足球?特別是看到東道主比賽中,不少當地人提前退場。卡達人與足球的關係,有沒有像當地的氣候,那般熱火?
圖說:濱海大道上不少遊客正與世界盃的標識合影 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李銘珅 攝 (下同)
東道主是誰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構東道主的概念。在卡達,分為本地人和外來務工者。比如,市場搬運的,多為孟加拉人;開出租的,很多巴基斯坦人;小商小販,更是多元,印度人、斯里蘭卡人;還有開餐館的,印度人、阿富汗人、埃及人等等。當然另有許多在企業工作的外國人,包括不少西方國家來的。所以卡達雖是彈丸之地,但也稱得上是一個小聯合國,不同民族、風俗習慣的人在同一片天空下,迎來了世界盃。
因為這個原因,你問他們支援哪支隊伍,答案都會不一樣。巴基斯坦的計程車司機塞義德說,自己是巴西球迷,這麼多年一直都是,希望巴西隊能在卡達奪冠。開餐館的默罕默德支援摩洛哥隊,他是埃及人,雖然埃及隊沒有資格參加本屆世界盃,但他希望非洲球隊能繼續前進,最好也拿個冠軍回來。記者一圈問下來,這些在基層服務業工作或者自營的當地人,對卡達隊的前景都保持冷靜。至於卡達隊小組出局,成為世界盃舉辦至今成績最糟糕的東道主,沒有人感到吃驚,自然也不遺憾。“卡達隊還不行,”一邊開車,一邊塞義德伸出右手晃了晃,好像他早知道現在的結果,只是你們都不願相信罷了。
圖說:在盧塞爾新城的街區廣場內,一名當地人正在練球
票價抵工資
沒有人統計世界盃現場有多少球票賣給了卡塔爾當地人。不過,看世界盃對很多人來說,成本遠遠高出預期了。公寓門衛默罕默德說,不當班的話,他就回家看電視轉播。這次卡達的拜因體育臺購買了世界盃所有比賽的版權,幾乎全天都在滾動播放。即便買臺新的電視機,也要比去現場划算多了。
世界盃小組賽,票價達到了500里亞爾(約1000元人民幣);首輪淘汰賽,更是升至800里亞爾(約1600元人民幣)。按照這些務工球迷的收入,一個月的工資看兩場球就沒了。因此,球票的生意還是靠外國球迷來支撐,至於日子過得舒坦的卡達本地人,默罕默德說,他們更願意晚上開車出來看球,“當地人家庭有的是車,一輛,二輛,甚至五輛……”
生活有節奏
世界盃前兩輪小組賽,每天安排4場,分別在下午1時、4時、晚上7時和10時進行。下午3時,多哈的室外依舊日頭高照,地上還是熱辣辣的。如果你是從地鐵站或者停車場出來往球場趕的話,幾百米的路,就會走得一身汗。此刻,阿爾薩德區的烤肉店哈伊馬剛開始營業,客人們踩著木樓梯上陽光灑下的影子,一個個被服務員請到二樓。一些慕名而來的韓國球迷想點烤羊排,卻被告知3時以後才能提供。原來,這個點才是當地人午餐的節奏。
圖說:在瓦其夫老市場內,穿上當地服飾的遊客在街上來一場球技比試
這天,餐館一樓是當地人的家庭聚會,被包了場。2時過後,穿著素色衣服的男人們慢慢到齊,相互寒暄,然後在拼起來的長桌落座,家裡的長者坐在左手上座,其他按長幼順序排開。店堂裡掛著一臺電視機,沒有人注意上面在播放什麼內容,大家都在聊著自己的話題。對當天有重要活動的當地家庭而言,這一天才開始。這是他們習慣的節奏,而不是世界盃球迷的節奏。
小院來聚會
如果你問卡達人喜歡什麼樣的看球方式?去當地人住的房子看看就知道了。在多哈,很多家庭有自家的小樓,推開門,是一個寬敞的院子。晚上氣溫降下來後,拿出睡毯和枕頭,準備好阿拉伯水煙、咖啡,還有可口的飯菜,大家聚在院子裡,才是觀賞世界盃最好的氛圍。做東的主人都會叫上家人、朋友,然後由一位烹飪高手煮上一大鍋米飯,配以香噴噴的雞肉。中場休息時,大夥一邊討論比賽,一邊誇讚廚師的高超手藝。
圖說:孩子們享受籠式足球的快樂
住在郊區的卡塔米說,每週四晚上,他都會參加這樣的聚會,大家都喜歡足球,然後又可以一起輕鬆地交流,“其實世界盃沒開幕前,感覺外界對卡達還有疑問。現在,我為我們的國家能舉辦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足球賽而感到驕傲。”開幕式那天,卡塔米也去了。雖然卡達隊輸了,但他說這不會影響自己繼續觀看世界盃的興致。至於不少當地觀眾提前離場,卡塔米認為這沒什麼大驚小怪的,“在現場看揭幕戰的感覺非常美妙。有人走是因為他們都帶著孩子,比賽太晚,孩子想睡覺了。”(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金雷 多哈今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