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米跳臺能人輩出,全紅嬋後又現8歲小神童,熬過發育關的有多少
今年的東京奧運會上,14歲小將全紅嬋的表現讓人驚豔,網友直呼,煮餃子的水花都比她跳水的水花大。跳出3個滿分後,連澳大利亞教練都兩眼放光地看著她,主動伸手示意。
全紅嬋一戰成名以後,網路上流傳出了一個影片,四川一個8歲女孩在跳水訓練過程中,同樣上演了“水花消失術”,基本上看不見水花,很多網友稱她為第二個全紅嬋。
從里約到東京這5年裡,女子十米臺湧現出了有很多非常年輕的實力選手。
2016年裡約奧運會,單人專案派出了15歲的任茜和17歲的司雅傑,任茜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比賽時動作完美,最終站上了最高領獎臺。
作為中國首個00後奧運冠軍,那一年,媒體賦予了任茜無數榮譽,說她兼具靈氣和天賦,她獲得了CCTV體壇風雲人物“最佳新人獎”,同馬龍、朱婷、郎平等人一起站上了領獎臺,可見體壇對任茜的認可。
今年任茜也不過20歲,還可以跳出400+的成績,為何沒有出現在東京賽場上呢?
十米臺不同於三米板。由於女性的肌肉含量相對男性而言,要低很多,力量差距很大,所以女子十米臺選手大多數都選擇的是3.2及以下的低難度動作,主要比的是完成度、空中姿態規範性、水花大小等。
女性進入青春期以後,體重增長速度會很快,體型也會出現很大變化,但是肌肉和力量增長的速度又不可能那麼快,於是經常出現動作難度上不去、水花也壓不住的情況。
這就決定了在10米臺的戰場上,沒有進入青春期的小姑娘會佔據極大優勢,出道即巔峰是普遍現象。也正是因為如此,想讓孩子走跳水這條路的家長,會讓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練習。
發育期是所有女子跳臺選手都必須經歷的難關,伏明霞和郭晶晶均是因為發育問題才轉戰跳板的,奧運冠軍勞麗詩因為沒有邁過發育的關卡,早早退役,唯有陳若琳熬過發育關以後,堅守跳臺。
但她為此付出的代價非常大,青春期的她,在五年的時間裡,每天只吃一頓飯,以避免產生過多的脂肪,為了抵禦美食的誘惑,每天晚上,她總是早早地就上床睡覺了。
全紅嬋奪冠後,有人樂觀地估計,2024年巴黎奧運會時,她才17歲,2028年也才21歲,還可以拿冠軍拿到手軟,這是想當然的結果,忽略了發育關。
14歲到17歲,正是青春期,這個時候小妹妹會出現很多變化,表現未必會像現在看到的那般完美。
所以就連跳水皇后高敏都站出來呼籲大家冷靜地看待全紅嬋,如果給她太多的期待,三年後她的表現又不盡如人意的話,那就相當於人為創造了一個神話,又手動把神話給毀掉了。
如同當年的劉翔,110米欄奪冠後,成為了體育圈的頂流,被視為中國人,甚至是亞洲人、黃種人的驕傲,是大家心中的英雄。
然而2008年奧運會,他因為傷痛退賽,一時間從山巔跌入了谷底,謾罵聲不絕於耳,劉飛人變成了“劉跑跑”,一次的失敗就把他之前的成功全部否決掉了。
運動員不同於流量明星,流量明星總是需要關注和話題度的,哪怕是不怎麼正面的話題度也行,但運動員需要的是空間。
對於14歲的全紅嬋小妹妹來說,她需要空間消化榮譽,也需要時間去應對即將到來的發育關,我們可以稱讚她,但是不應該過度地誇讚她,不應該將她神化,不要給小姑娘太大的壓力。
全紅嬋不會永遠14歲,但是跳水隊永遠有14歲的小將,甚至還有更年輕的挑戰者,她以後再次站上最高領獎臺,我們自然是要給她掌聲,但輸給了別人,也不要過多批評她。
大家是如何看待這一新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