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看”伊藤美誠, 作為大魔王的張怡寧, 為何公開發聲?

引言: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對於伊藤美誠這個日本選手,國乒的球迷是很忌憚的。因為伊藤美誠老是能在關鍵的比賽當中,讓國乒的主力們出洋相,這兩年在伊藤美誠的檢驗下,以往戰無不勝的國乒選手,除了陳夢之外,都無一例外在伊藤美誠手下掛了彩。

像我們的“硬核小棗”,在伊藤美誠手下,這兩年是兩連敗。大滿貫丁寧更不用說了,這兩年對陣伊藤的戰績是3勝3負,卡達公開賽被伊藤美誠4:0橫掃,隨著時間的推移,丁寧戰勝伊藤美誠越來越難了。朱雨玲更是被伊藤打的,直接失去了國乒主力的位置,成了國乒的邊緣人物。不知不覺間伊藤的存在,正在改變國乒的選人模式。

為何伊藤有那個能力,改變國乒的選人模式呢?與其說是改變國乒的選人模式,不如說是改變國乒的打法。以往那種防守反擊型的相持主流打法,正在越來越不適應目前的比賽。朱雨玲、丁寧之所以被伊藤美誠打得這麼慘,歸根結底是隻防守,不會主動出擊。而伊藤美誠的前三板飄忽不定,球的線路走位,幾乎用到了極致,使得國乒以往這種相持型的反擊打法,失去了市場。

或許有的球迷不理解,伊藤的這種打法,就像二戰時候德國的閃電戰一樣;集中優勢兵力與優勢的火力裝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攻破敵人的防線,就彷彿是一顆石子投入水面一樣。而國乒的相持型打法就像鋼筋混凝土防線,這種打法是非常耐磨的,打的越久,威力越強。但與此同時缺點也很明顯,主動進攻差了些,得分手段主要是靠對手的失誤。

所以許多國乒選手抱怨,認為伊藤美誠打法太不按套路出牌了。特別是伊藤美誠,從發球開始就算是進攻了,而往往我們的發球只是一個預熱而已,伊藤發球可以直接得分,試問現在的國乒選手有幾個能做得到?很多時候國乒選手還沒開始正常發揮呢,就讓伊藤美城佔據了得分上的優勢,失球過多的國乒選手,往往與伊藤美誠對戰時越打越心慌,因為分差越來越大,就算是丁隊這樣的大滿貫,分差一拉大也一樣,心慌意亂,國乒老將的經驗,在伊藤美誠面前特別的不好使。

張怡寧是國乒防守型打法的代表人物,也就是從張怡寧開始,國乒確立了這種相持性的防守打法,從而捨棄了郭躍、李曉霞那種主動進攻的打法。可以說郭躍的退役,幾乎就是國乒打法的一個分水嶺,國乒捨棄了主動進攻,同時也為後來平野美宇、伊藤美誠的崛起,自己挖好了坑。

可以說不管是李曉霞也好,還是郭躍也好,在國乒的地位都很尷尬,起因就是她們的打法,在比賽當中不好看,女子男性化的打法,往往很貼合選手的性格,這種打法的選手往往比較的暴躁,同時在球場上也很霸氣,同時也不好溝通跟教練,比較的固執己見。國乒教練組很長一段時間喜歡的是乖巧伶俐,打法花裡胡哨的選手。女選手太男性化,當然是不受國乒教練組歡迎了,現在的王曼昱儘管成績不差,但還是很少受到重用,最近落選了釜山世乒賽參賽資格就是證明。

劉詩雯至今受許多粉絲喜愛,就是因為劉詩雯比較的楚楚可憐,抓人心髓,你看看劉詩雯的近臺快攻,就像蝴蝶一樣,翩翩起舞,往往一個球要打上接近一分鐘,才分出勝負。以劉詩雯、丁寧為代表的選手,可以說將乒乓球加入了舞蹈成分,帶有了藝術性質,可以說是一種創新呀,在比賽當中給教練及球迷帶來“美”的感受,但得分能力差是肯定的。

面對著伊藤美誠的崛起,張怡寧對伊藤美誠的評價是:伊藤美誠反手和福原愛一樣自成體系,但她這種打法,年紀小的時候可能會贏球,但過了20歲之後就不會對國乒隊員造成什麼威脅了。為何張怡寧會這麼看得起伊藤呢?張怡寧為何認為20歲之後的伊藤,就不會對國乒構成威脅了呢?

那是因為伊藤美誠的這種前三板極致快攻,是張怡寧防守反擊型打法的剋星。雙方就是矛與盾的關係,作為防守反擊打法的代表人物,張怡寧當然不願看到這種打法的落寞,因此唱衰伊藤美誠再正常不過了,某種程度上伊藤美誠的崛起,意味著以後的張怡寧真的要後繼無人了,張怡寧很慌張的內心深處。不知道廣大的球迷朋友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關注小編,帶給你不一樣的人生感悟與思考。

打的了軟戰,劉詩雯是“硬核小棗”,全女隊的奧運希望

牆內開花牆內香,拜仁的外戰成績,為何比不上聯賽成績?

人造的對手,伊藤美誠的崛起,是劉詩雯、丁寧太強勢的結果

劉詩雯“很強”,這是球迷慣性使然,感性代替不了實力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13 字。

轉載請註明: “高看”伊藤美誠, 作為大魔王的張怡寧, 為何公開發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