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引以為傲的兩大絕技,其中之一顛覆了乒壇傳統,你瞭解嗎?

國乒引以為傲的兩大絕技,其中之一顛覆了乒壇傳統,你瞭解嗎?

20世紀60~70年代,中國傳統直板打法經歷了從莊則棟的推擋彈擊到郗恩庭時代的加力猛推兩項改革,將推擋發揮成了讓老外聞風喪膽的一項技術。然而這兩種試圖以增加速度或者力量的辦法彌補旋轉不足問題的辦法並未能適應正在到來的弧圈時代,而只能適應旋轉還比較弱的六七十年代乒壇。
到八九十年代,隨著歐洲人弧圈球的日益精進,以陳龍燦為首的直板實力派推擋選手開始逐漸走下風,勉強能和橫板頂級選手打個平手——瓦爾德內爾曾說過,打江嘉良是基本上不贏,打陳龍燦五五開,打滕義是基本上不輸。
而到陳龍燦的下一代,實力派直板推擋的最後代言人,中國臺灣選手蔣澎龍的成績更是一落千丈,手持日直的他最好的成績是世乒賽男單銅牌,而且就進了一次前四。從他往前推,陳龍燦拿過世界盃男單金牌、世乒賽男單銀牌,而郗恩庭更是一人獨闖虎穴,成為第三十二屆世乒賽上唯一一個殺入男單前八的亞洲人,並最終斬獲冠軍獎盃!
國乒引以為傲的兩大絕技,其中之一顛覆了乒壇傳統,你瞭解嗎?

從三人的成績我們便可以看出,隨著時代的發展,推擋的弱勢是越來越明顯了。
要克服推擋在旋轉上的不足是很難的,因為上旋球必須製造向上的旋轉,也就是出手的時候必須自下而上摩擦球,而推擋的時候卻很難做到這一點。因此要讓直板反手適應弧圈時代,所有直板選手都必須做一件“壯士斷腕”的事情:
放棄推擋,改用其他技術手段實現拉弧圈球。
於是乎,直拍橫打誕生了。
國乒引以為傲的兩大絕技,其中之一顛覆了乒壇傳統,你瞭解嗎?

直拍橫打顛覆了過去大家在直板反手這一塊的思維——自從直板誕生以來,大家就把他定位為了一種單面擊球的球拍。然而直拍橫打則改變了這個格局,在直板反手貼上了一面反膠,然後用這一面接球。
在這樣的情況下,直板反手一可以和橫板反手一樣做出一個自下而上的“提拉”動作,從而製造上旋球;二可以很從容地自上而下“蓋打”一板,完成以前推擋反手攻時候很彆扭的彈擊。
是的,哪怕是彈擊,直板橫打的反手彈也能更好的增加擊球的力道,而且不必向莊則棟式彈擊一樣必須對回球的速度力量旋轉判斷相當精準。可以說直板橫打的出現完美地解決了過去推擋所不能解決的主動發力問題,真是功德一件!
但是,事情真的這麼簡單嗎?如果推擋比橫打這麼“百無一用”,那麼為什麼直拍橫打過了這麼久才出現?
國乒引以為傲的兩大絕技,其中之一顛覆了乒壇傳統,你瞭解嗎?

兩方面原因。
首先,直板的握拍法決定了反手的正常擊球動作是推擋而不是橫打,因為拍面壓得太厲害,所以大家都能明顯感覺用橫打時動作別扭不舒服。一個不舒服的動作本身就難推廣開,不是嗎?
其次,在38mm球的時代,推擋與橫打比起來是“互補”而不是全面落後的技術。為什麼這麼說呢?
小球時代球速很快,別說直板了,就是橫板,在反手位也大多是使用近臺彈、撥的過渡技術,為的就是跟上超快的球速。在這樣的情況下,推擋比彈撥,雖然進攻力度上小了一點,但卻具有球速快、還原快、中間位保護更好的優勢。
國乒引以為傲的兩大絕技,其中之一顛覆了乒壇傳統,你瞭解嗎?

而反觀直拍橫打,從正手轉到反手的時候消耗的時間明顯比推擋慢,中間位保護還不如橫板,只是比起推擋來,它終於實現了一板彈擊和一板拉弧圈,但是在小球時代,橫板在近臺尚且很難做到直接起板拉弧圈,那直板橫打這板拉弧圈就更雞肋了——主要用於出奇制勝。
綜上所述,改大球之前,直板推擋的主要作用就倆:一是反手位出現機會球時可以主動進攻了,不會出現以前那樣被迫推擋過渡一板結果出高球被拍死,或者強行側身勞心勞力;二是橫打拉球自帶側旋和“薄皮”(早期橫打拉球一板吃球不深)的屬性,對手可能會不適應。
而除去這兩點,直板的大部分反手任務仍然可以、而且更適合用推擋來解決。這就是為什麼直拍橫打遲遲取代不了推擋的原因。
國乒引以為傲的兩大絕技,其中之一顛覆了乒壇傳統,你瞭解嗎?

實際上別說替代推擋,就是給自己圖個“名份”,直拍橫打都是非常的不容易。歷史上專業隊在直拍橫打方面的試驗是很早就開始了的,但處於對傳統推擋根深蒂固的迷信,人們對這項技術革新的牴觸是非常大的。
可以說,沒有80年代末國乒的慘敗,直拍橫打也沒有登堂入室的機會——用老辦法能贏,何必改新的?打個不完全恰當的比方:若不是洋人把我們老祖宗打得滿地找牙,誰會去辦洋務、搞變法?
下一節,簡單講述一下直拍橫打還處在試驗階段的那些辛酸故事。
原標題:《乒壇二十四年(160):直板推擋比橫打,毫無優勢?》
國乒引以為傲的兩大絕技,其中之一顛覆了乒壇傳統,你瞭解嗎?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640 字。

轉載請註明: 國乒引以為傲的兩大絕技,其中之一顛覆了乒壇傳統,你瞭解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