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平方米,是一塊標準冰場的大小;2毫米,是冰場裡任意3平方米內的最大高度差。在冬奧會的賽場上,一位高超的製冰師能在8分鐘內讓冰面恢復鏡面般的平整光潔。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之一的延慶,就有這樣一位製冰師。
在位於延慶區的北京市冰上專案訓練基地1號冰場裡,韓志誠正忙著平整冰面
“有人說,製冰師是‘冰上的工匠’,全世界範圍內最頂級的製冰師不超過20人。”說話的人名叫韓志誠,29歲,是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的一名製冰師。在位於延慶區的北京市冰上專案訓練基地1號冰場裡,他正忙著平整冰面。2019年,冰上專案訓練基地建成後,他申請回到家鄉,和同事們一起為這座亞洲最大冰上中心製作了8塊冰場,作為國家隊備戰冬奧會訓練場地。
製作冰面過程複雜、標準嚴苛,韓志誠在製冰過程中每一步都要嚴控誤差,精確至毫米乃至微米
韓志誠帶著冰場運維團隊測量冰面厚度
製作冰面,過程複雜、標準嚴苛。製作一塊1800平方米的標準冰場,大約需要7至10天的時間。製冰過程至少需要五步,包括製作底冰、噴白封漆、畫線、澆大水,最後再用掃冰車打磨和找平,確保冰面達到平整、安全、美觀。“這個平整不是肉眼看起來平,而是用資料說話。在冰場裡,任意3平方米內的最大高度差不能超過2毫米。”韓志誠解釋道,這就要求每一步都要精確到毫米乃至微米,例如最初的三層底冰製作,每一層的厚度要求不同,但冰場上每一處厚度都要相同。這是因為在國際賽事中,任何外在條件都可能影響比賽成績和運動員安全,可以說“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運動員上冰前,韓志誠和團隊再對冰面平整度進行維護
韓志誠每天定時定點監測機組執行狀態,檢視底冰溫度是否正常
製冰只是冰場的前期工作之一。在日常訓練和正式比賽中,製冰師需在場邊隨時待命,在休息間隙上冰掃冰,保證每次比賽和訓練冰面都光潔如新。一天下來,掃冰次數不下20次。掃冰車如小型電動車大小,上方是駕駛區和作業系統,下方是掃冰裝置和動力裝置。韓志誠開動掃冰車、操作工作面板,掃冰裝置開始工作,前方用冰刃將多餘的雪沫颳走,後方出水口不斷灑水、修補冰面。“有人說這不就是開車麼,實際完全不是,壓線、水量操控、下雪量、時間都有嚴格的技術標準。在這過程中,要日復一日練習,做到眼準、手穩、心細,確保冰面恢復完整無縫隙。”韓志誠說。以這樣的技術標準為考量,2017年,他在全國首屆冰場掃冰技能大賽中榮獲了亞軍。
掃冰車每天定時消殺維護,保證車輛在最佳狀態
韓志誠和同伴正在測量冰面溫度
製冰是個精細活,是值得學習一生的職業。“2019年,我做起了延慶北京冰上專案訓練基地的製冰師,還帶起了徒弟。”韓志誠對未來充滿期待,“我想,每一位製冰師都夢想著達到國際頂級水平,我很感恩能有冬奧會的寶貴歷史機遇,讓我接觸學習國際一流的製冰技藝,乘著冬奧的東風,我期待夢想照進現實的那一天。”
來源 北京日報
文/本報記者 李瑤 攝/本報記者 潘之望
流程編輯 u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