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橇團體接力賽,中國隊獲第12名。圖/新華社
2月10日,北京冬奧會雪橇專案比賽全部結束,中國雪橇隊在4個小項上全部完賽,並在最後一項團體接力中取得第12名的最好成績。領隊王忠林對中國雪橇運動員在冬奧會上的表現做了點評,並希望隊員未來能站上領獎臺。
有拼勁
戰勝傷病全部完賽
中國雪橇隊在北京冬奧會獲得全專案參賽資格,並在全部4個小項上完賽,獲得了有效成績。對於這樣的成績和表現,王忠林表示,他們已經把平時訓練的水平滑出來了,年輕的中國雪橇隊表現得非常棒。
中國雪橇專案的起步比較晚,2015年北京申冬奧成功後才組隊,2017賽季正式參賽。雪橇隊員都是透過跨項選拔,並不是從小就接觸這個專案。無論是從經驗還是成立的時間來看,中國雪橇隊確實如王忠林所說,還很年輕。
在王忠林看來,雪橇隊能取得目前的成績,離不開隊伍的拼搏和付出,這一點在00後小將王沛宣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證。王忠林介紹,距離北京冬奧會開賽前不到50天,王沛宣的左腳在比賽中受傷,有3處骨裂,備戰期間只能穿著特製的鞋滑行訓練。王沛宣在女子單人雪橇第3輪滑行中,以3分01秒402的成績排名第29,沒能晉級最後一輪,但她的成績已經創造了新的歷史。
“隊員在場上顯得更加成熟了,沒有犯低階錯誤。”王忠林看到了隊員們的成長。
王沛宣向觀眾致意,她帶傷出戰冬奧會。圖/新華社
有差距
技術和裝備須改進
中國雪橇隊在北京冬奧會上取得的突破顯而易見,但在與國外強隊同場競技的過程中,差距也很明顯。
在王忠林看來,這種差距首先體現在出發技術上,其次是身體姿態和滑行經驗,這需要時間的積累,不少國外頂級選手已有十幾年的滑行經驗。
另一個差距體現在裝備器材上。王忠林介紹說,各國的器材都是手工打造的,怎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減阻效果,這是“秘密武器”。
王忠林介紹,目前中國雪橇隊的裝備由外教製作生產,各參賽隊可在國際雪橇聯合會規定的範圍內做一些改造。“比如德國和奧地利的器材就不同,更重要的是在一些細節上。”王忠林表示,會結合風洞測試,在減阻設計上最佳化,“我們的雪橇不是自己生產的,改造起來也比較困難,以後如果能夠國產化,在裝備改造、最佳化起來會更方便。”
德國選手團體接力賽奪冠。圖/新華社
有目標
希望未來上領獎臺
1964年因斯布魯克冬奧會,雪橇成為正式比賽專案。德國隊是冬奧會獲得雪橇專案金牌最多的隊伍,這次,他們包攬了北京冬奧會全部4個小項的金牌。
在王忠林看來,德國在雪橇專案上的統治力,離不開好的基礎。據介紹,雪橇在德國的開展非常廣泛,有2000多名職業運動員,還有4條專業賽道,每年會組織很多賽事。
2015年中國雪橇隊組建後,從選材和訓練開始摸索前行。在王忠林看來,雪橇專案專業性很強、難度很大,“速成”是不可能的。
王忠林介紹了兩個數字,一個是滑行1500趟,能達到進入世界盃的資格,另一個是滑行5000趟才可能躋身頂級運動員行列。目前,中國雪橇隊員即便加上從低起點的滑行,最多的也不超過1300趟。
王忠林表示,透過北京冬奧運會的歷練,中國雪橇運動員心中的夢想已被點燃,他們也想在下一屆甚至更多屆的冬奧會上為身後的師弟師妹們打個樣兒,“總有一天,希望中國雪橇隊也能站上最高領獎臺。”
新京報記者 王繼松
編輯 王春秋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