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9月18日電 全運觀察:打遊戲的“冠軍”們
新華社記者樹文 譚暢 王君寶
不管承認與否,不管愛恨與否,電子遊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沉浸入青年人的生活。哪怕,他們是精英運動員,是冠軍。
在全運會某賽場的運動員看臺上,有人忙著佈置助威橫幅,有人透過翻譯軟體向外教介紹賽程,還有人選擇手機遊戲“開黑”。比賽開始後,橫幅周邊吶喊助威聲不斷,外教身邊的小隊員緊盯賽場,唯有“開黑”的年輕運動員保持手機橫屏,運指如飛。
記者在現場看到,比賽期間,運動員看臺多人沉醉於棋牌、休閒、對戰類手遊,只有隊友登場時,他們才會放下手機,吶喊助威。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國家隊教練對此十分遺憾:“全運會這麼好的學習機會,在看臺上打遊戲,肯定說不過去。”
並非所有的選手都在打遊戲,一名剛剛參加完東京奧運會的國家隊運動員來到看臺後,認真觀看比賽,還不時與身旁其他省同行比劃,交流技戰術。
記者與這名運動員的教練談及此事,他直言:“她這個年齡段自覺性高了,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但當前有少數年輕運動員沉迷於網路遊戲,確實是問題。”
對於電子遊戲的討論,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一個普遍的共識是,不能讓未成年人沉溺於電子遊戲。
正如同家長們的憂心忡忡一樣,對於這一點,“吃青春飯”的體育行業裡,教練員們對此感受特別深,頭疼、攔不住等詞語在採訪中多次出現。
一位來自東北的基層教練員直言不諱地說:“據我瞭解,現在但凡是運動隊,不管這個孩子多大,他們都在拿手機,都在玩兒。”
《2020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使用網際網路的未成年人當中,有62.5%會經常在網上玩遊戲,其中玩手機遊戲的比例為56.4%。未成年手機遊戲使用者中,在工作日玩手機遊戲日均超過2小時的達到13.2%,高於2019年的12.5%。
教練員們普遍認為,運動員沉迷電遊的危害是很明顯的,最主要的就是影響休息,相應地就會影響後續訓練,形成惡性迴圈,最終影響競技狀態。有些對視力要求高的專案,甚至直接影響競技狀態。
“作為運動員,如果想取得好成績,就必須要付出一些東西,比如玩遊戲的時間就肯定要相對少一些。”此前那位國家隊教練說。
很顯然,年輕人對此並不像家長教練們那樣如臨大敵,對於生活方式,他們有著和老一輩不一樣的看法。畢竟,老一輩當年也沒有手機,電子遊戲對於那一輩人來說還是奢侈品。
一位退役不久的選手透露,當運動員時每週遊戲時長在10小時左右,隊中大多數人都會打遊戲,打遊戲比較緩解訓練的壓力,一般大賽之前就會全身心投入到訓練中,所以也不會影響訓練。
中國的教練員大多也是從運動員出身。追憶當年,在回憶濾鏡的美化下,在年歲增長之後,他們想起的更多是美好。
“像唱唱歌、聽聽歌、看看書,這他(教練)都不管,他也喜歡我們這麼去做。我們小的時候更多的是到外面去玩,到大自然中去玩。”
面對如今這種情況,大多數運動隊教練們只能採取嚴厲的管理方式:每天晚上都有教練值班,看看隊員有沒有在房間,再一個監督他們按時作息,有時還會收繳手機。
湖南省舉重運動管理中心總教練周均甫介紹,隊裡到了晚上9、10點,電腦和手機都是要沒收的。“這個是一視同仁的,無論是不是有成績、是不是優秀運動員,都要沒收手機。”哪怕東京奧運會、陝西全運會冠軍侯志慧也不例外。
教練們承認,採取這種措施也是沒辦法。要從根上去解決,需要社會、教練、家長、運動員等諸多方面共同努力,不是一個簡單的沒收手機就可以解決的。
17歲的小王(匿名)是一名專業運動員,這次他並沒有出現在全運會賽場上,而是作為志願者為全運會服務。談起電子遊戲這個話題,他深有感觸地說:“還得憑自覺。”
“不過,如果我有兩個手機,(遇到查收手機時)就可以藏起來一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