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奧運會閉幕十幾天之後,東京殘奧會拉開了序幕,一項項和奧運專案名稱相似,但內容區別很大的賽事在東京上演。
從1960年第一屆殘奧會至今,這項特殊的體育賽事不僅堅持了下來,更蓬勃發展。因為,人類需要殘奧會。
單翼小飛機
東京奧運會的首個比賽日,李豪為中國隊奪得了本屆比賽的首枚金牌。他在男子佩劍個人A級賽中獲得冠軍。
刺出勝利一劍後,李豪用左腿支撐身體,歡呼著站了起來。就像在之前的殘奧會開幕式上,那架只有單翼的小飛機,儘管並不容易,但最終還是飛上了天空。
在很小的時候,李豪就因為車禍失去了右腿,他還沒來得及完全伸手擁抱這個世界,就已經承受了來自命運的痛擊。
而在接觸擊劍後,李豪的人生軌跡發生了改變。他用手裡的劍刺中的不只是對手,還有擋在他人生道路上的困難與不幸。
早年右腿舊傷留下的後遺症和訓練受的新傷,讓李豪的擊劍生涯充滿挑戰。而在練習了幾年之後,李豪發現自己的一些技術動作需要推倒重練。別無他法,他只能更加刻苦。
佩劍個人A級賽和普通的擊劍比賽不一樣,運動員坐在輪椅上,靠上身、手臂的移動來進攻和防守。儘管幾乎沒有位移,但上半身動作很大,比賽同樣非常好看。
李豪的長臂成為了優勢,他在東京一路過關斬將,為中國隊摘得了本屆殘奧會的首枚金牌。而據媒體報道,在他奪冠的時候,遠在家鄉的媽媽還正做著農活。
李豪和他家庭的生活將因殘奧會而改變,這是不言而喻的。殘疾人體育運動,給了千千萬萬像李豪這樣遭遇不幸的人新的生活動力,給了他們一條可以獲得鮮花和掌聲的道路。在賽場之上,單翼的小飛機也能夠乘風飛翔。
某種意義上來看,這已經超越了體育本身。
四十米長繩
四十米的距離有多遠?是大多數人全力奔跑,不用10秒便能到達的距離。但對於侯斌來說,13年前的那四十米距離,讓他拼盡了全力。
作為連續3屆殘奧會跳高比賽的冠軍,侯斌在北京殘奧會開幕前20天時,得知自己成為主火炬手候選人。
他在9歲那一年的兒童節——大多數小朋友都很快樂的一天,因為意外失去左腿,生活一瞬間陷入了黑暗。依舊是孩子的侯斌,一次騎腳踏車時太過高興,義肢掉了,他一下子摔進水溝。對他來說,類似的尷尬隨時都可能出現。
但侯斌沒有放棄希望,他走上田徑場,成為一名跳高運動員。沒有左腿,右腿卻依然有力,他一次次起跳對抗地心引力,就像自己對抗命運的不公。1996年亞特蘭大殘奧會開始,侯斌連續三屆殘奧會獲得F42級跳高冠軍。
2008年9月6日,初秋的北京夜晚有了一絲涼意,但鳥巢裡卻熱鬧非凡。侯斌將火炬安置在輪椅的支架上,雙手緊緊抓住約40米長的繩索,開始了漫長的攀爬。
全場觀眾注視著他,頭顱隨著他的上升而不斷上揚,最終看著侯斌點燃繩索盡頭的主火炬。在那一刻,他們以及電視機前的億萬觀眾,眼裡都看到了燃起的光。
這個畫面成為了一代人的珍貴回憶。他們不只是殘奧會的看客,在侯斌點燃聖火的那一刻,他們也從中收穫了別樣的感悟。殘奧會遠不止是殘疾人運動員的體育賽事,更是人類意志、美德與智慧的展示。不論種族、膚色、身體健全與否,都會從中獲益良多。
阿富汗國旗
儘管因為疫情而遲到了一年,但東京殘奧會最終沒有爽約。和曾經的北京殘奧會一樣,殘疾人運動員們又迎來了屬於他們的盛大舞臺。
但有些人卻沒能夠踏上日本的土地,錯過了這次盛會。由於阿富汗國內形勢嚴峻,機場關閉,阿富汗殘奧選手最終只能放棄參賽。
在殘奧開幕式上,志願者舉著阿富汗的國旗進入會場,這一幕讓世界為之動容。這是殘奧會的特別之處,這裡既有愛與和平,卻也提醒著人們這個世界並不太平。
來自美國的“無臂射手”馬特-斯塔茲曼,是殘疾人運動員中的傳奇人物。他天生沒有雙臂,用雙腳拉弓射箭。在倫敦殘奧會上,他獲得了射箭專案複合弓開放式銀牌。作為美國運動員,在倫敦殘奧會開幕式上,他遇到了伊拉克代表隊。
“(開幕式)當時伊拉克隊離我們只有半米,我們隊裡也有在伊拉克受傷的人,世人應該看到更多這樣的情況。”
1948年,古德曼醫生牽頭舉辦了斯托克-曼德維爾殘疾人體育比賽舉辦,16名坐在輪椅上的傷殘士兵參賽,這些士兵因二戰落下終生殘疾,這是殘奧會的最初靈感來源。
幾十年以後,參加殘奧會的依然有因為戰爭而傷殘的選手。在戰場上,人們因為國家的不同利益而互相傷害,但在殘奧賽場,他們可以用更文明、友善的方式公平競爭。
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不僅僅是殘疾人選手與命運抗爭的恢弘史詩,也是整個人類文明的一面鏡子。人們聚焦於殘奧會,瞭解其背後的感人故事,寄託對於這個世界的美好願望。
願不幸遠離,愛與和平灑滿人間!
編輯/周學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