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人在日本上錯車,卻改變了中國歷史程序,他究竟做了啥?

乒乓球起源於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當時英國的上流社會將其視為一種餐後休閒遊戲,人們會將一排書沿著桌子中央立起來作為網,然後將另外兩本書當成球拍,雙方展開“對打”。

一美國人在日本上錯車,卻改變了中國歷史程序,他究竟做了啥?

18世紀初,上海的一名文具商人從日本購回了一些乒乓球器材,這項運動便逐漸傳入了中國。在1959年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一個名為容國團的運動健將為我國奪得了第一個乒乓球男子單打世界冠軍,此後,乒乓球運動才真正在中國迎來了“熱潮期”。到如今,乒乓球已經成為了我國的國球,據統計,截止到2021年東京奧運會結束,我國的乒乓球隊一共在奧運會上獲得了32枚金牌。

但你知道嗎?乒乓球這項運動不僅幫助中國人贏回了多枚金牌,還曾推動過中國的外交,這就是著名的“小球轉大球”。而這件事情,還要從一個美國人“搭錯車”說起。

1971年4月,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日本名古屋舉行。一個名為格倫·科恩的美國人跟隨美國代表團參與了比賽。

格倫·科恩來自紐約的新羅謝爾,是個猶太人。早在1964年,12歲的格倫·科恩就在美國東部地區青少年錦標賽中贏得了13歲以下年齡組的單打冠軍。3年後,他又贏得了美國17歲以下青少年乒乓球公開賽的冠軍。因此,美國人將格倫·科恩視為種子選手,將他派到了日本參與比賽。

4月4日這天,格倫·科恩由於訓練過於專注,錯過了美國接送運動員的巴士。在匆忙中,他一不小心搭錯了車,誤上了中國隊的巴士,但所幸他們的目的地都是運動員居住的賓館,因此格倫·科恩乾脆就搭了個便車。

由於互相不熟悉,因此車上的氣氛一時有些尷尬。但10分鐘後,我國的運動員莊則棟主動打破了僵局,他上前同格倫·科恩握手,透過翻譯人員與他寒暄起來。交談了一陣子後,莊則棟友好地贈予了格倫·科恩一塊印著黃山圖案的杭州織錦。

見了這塊精緻的織錦,格倫·科恩十分驚喜。他也知道“來而不往非禮也”的道理,便開始在身上翻翻找找,想找到合適的回禮。但由於格倫·科恩此行是出來訓練的,沒有帶什麼東西,最後只從包裡摸出了一把梳子。這把梳子顯然是不合適成為回禮的,無奈之下,格倫·科恩有些尷尬地向莊則棟表達了自己的歉意:“抱歉,我很希望我能送你一些東西,但我不能把這把梳子送給你。”

莊則棟對此表示理解,並未再說什麼。後來巴士到達了旅館,格倫·科恩向中國運動員們友好道別,隨後拿著織錦下了車。

但令莊則棟等人意外的是,第二天,格倫·科恩居然特意守在中國運動員的必經之路上,給他們送來了“回禮”——一件印有和平標誌的T恤衫,上面還有披頭士樂隊的歌詞。

記者們對這場互動十分感興趣,他們紛紛上前去採訪格倫·科恩,詢問他是否願意到中國看看,格倫·科恩回答:“當然。”

於是,一場俗稱“小球轉大球”的“乒乓外交”就這樣以一種奇妙的方式展開了。不久後,美國運動員代表團踏上了前往中國的旅程,他們和中國運動員進行了趣味比賽,還參觀了長城和頤和園,並觀看了芭蕾舞。

一美國人在日本上錯車,卻改變了中國歷史程序,他究竟做了啥?

一年後,尼克松來華訪問,受到了中國的熱烈歡迎。不久後,中美兩國聯合發表公告,宣佈中美關係正常化。可以說,格倫·科恩的這次“搭錯車”,既改善了中美關係,也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程序。

(來源:維基百科)

#美國#、#日本#、#中國#

作者:林壑

責編:劉師傅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91 字。

轉載請註明: 一美國人在日本上錯車,卻改變了中國歷史程序,他究竟做了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