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相伴25年見證數代國羽人成長與昇華——記國家羽毛球隊醫務組組長劉翠萍

由 圖門耘 釋出於 體育

她被國羽隊員和教練親切地稱為“劉醫”,她與國家羽毛球隊朝夕相伴25年,迎來送往,見證了幾代國羽人的成長與昇華。她就是國家羽毛球隊醫務組組長劉翠萍。

國羽在今年9月到10月歐洲進行的蘇迪曼杯和湯尤杯上表現令人印象深刻,兩冠一亞的成績離不開隊員們的努力拼搏,更不離開以劉翠萍為代表的隊醫們的辛勤付出。

其實在出發歐洲之前,劉翠萍的血壓突然升高到170,身體不是很舒服,“要不要去歐洲,要不要和隊伍說?”劉翠萍也一直在做著思想鬥爭,可是多年來形成的“不要給隊伍添麻煩”的思想,讓她最終選擇了堅持。“名單都是提前定好的,我不去,也沒人可換。那麼多隊員,比賽時間那麼久,怎麼辦?”她到醫院開了降壓藥,病情有所緩解後,就跟著隊伍前往了歐洲。

從芬蘭的蘇迪曼杯到丹麥的湯尤杯,劉翠萍起早貪黑地給隊員治療,每天她要比隊員早起,幫助隊員牽拉、打固定。每場比賽結束後,又要幫助隊員放鬆治療,很多時候都要忙碌到凌晨才能睡覺。國羽主力隊員在東京奧運會、陝西全運會後,就進入到連軸轉的節奏,從蘇迪曼杯到尤伯杯再到丹麥公開賽,長期處於封閉和高度緊張的狀態,身心都很疲勞,25年的隊醫經驗,劉翠萍深知這一點。“這個時候最容易出現傷病,作為隊醫我們就要時時關注,24小時待命。”

在劉翠萍和另外兩名隊醫的共同努力下,國羽順利地完成了歐洲的比賽,成功衛冕蘇迪曼杯,奪得尤伯杯冠軍和湯姆斯杯亞軍。看到隊員們取得好成績,劉翠萍很開心,自己的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報。“看到他們的金牌,我是發自內心地開心,他們比賽的時候,我還在看臺上吶喊,像我這樣的年齡很少見啦!”

25年來,劉翠萍一心放在了國家羽毛球隊,為了大家舍小家,“我媽這個人,隊員可比我重要。”這是劉翠萍的兒子對她的評價。提及兒子劉翠萍也是充滿了虧欠之情。2010年,她的兒子骨折,但第二天她卻忍痛離開,陪著當時國羽女單主力王琳去德國看病;前段時間隊伍在成都集訓,兒子心臟不舒服,叫了“120”,她卻無法在身邊陪伴……類似這樣的事情,這些年發生了不少次,但劉翠萍從來沒有和隊伍說過。“其實我們隊醫生活就是這樣,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難題,照顧不到自己的家庭。但這就是我們的本職工作,沒有什麼可說的,算是為體育事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隊伍的25年,劉翠萍見證了國羽幾代人的成長和昇華。現任中國羽協主席張軍、副主席夏煊澤等,包括教練陳鬱、羅毅剛……全都是劉翠萍看著成長起來的,從小將,到冠軍,再到教練、領導。看著隊員從孩子到結婚再到為人父母。“我覺得這個是很神奇的。我常常不知道自己多大了,還覺得自己很年輕。看見他們孩子的時候,‘啊,我這是什麼年齡了?’一回想,原來我在羽毛球隊已經待了二十幾年了,我的人生也是很有意思。”

現在的國羽隊員更是劉翠萍關注的焦點,對待他們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在給隊員治療的時候,她會和隊員聊聊天,給他們一些引導,有時候也會扮演心理醫生的角色。2019年瑞士羽毛球世錦賽,女雙組合陳清晨/賈一凡的成績不佳,陳清晨一度產生了負面的情緒。劉翠萍看到後,鼓勵她:“你要保持微笑,這樣會給你帶來很多快樂和運氣。”從那以後,陳清晨變得更加開朗,在場上展現了更加積極的狀態。東京奧運會前,黃東萍也找到劉翠萍聊天。劉翠萍告訴黃東萍:“你一定能行,相信自己。”得到鼓勵的黃東萍在東京站上了最高領獎臺,奪冠後她也特別感謝了劉翠萍。

25年的隊醫生涯,劉翠萍也在不斷地學習、完善自己、發展更多技能。比如說針灸、按摩、復位、牽拉都要會,包括跟隊出去要幫隊員做飯。劉翠萍去過三屆奧運會,其中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裡約奧運會。“進村的醫生就我一個,早上四五點運動員們就得起來,天色還未亮的時候就得去場地,比賽回來餐廳食物又不對中國人的口味,劉翠萍和其他工作人員就每天做兩鍋湯、兩鍋雞翅。“那個時候又當廚師又當醫生,但我覺得也是挺開心的,一方面能化解他們的緊張氣氛,還有就是給他們也補充一點營養。”

雖然一直為國羽忙忙碌碌25年,但實際上劉翠萍的編制是屬於山西體工隊的,這麼多年她一直處於借調狀態。“當時想的就是借調,沒想到自己一待就是二十幾年。”現在她每次回到自己的單位時,周圍人都開玩笑地說,“你不是我們的人,你是羽毛球隊的人。”

劉翠萍不計較個人得失和榮辱,一心為了羽毛球,而這些都源於她的體育情結。劉翠萍曾是山西女排的隊員,與周曉蘭(中國女排1984年奧運冠軍成員)是隊友,後來因為受傷做了手術,告別運動生涯,之後進入了成都體育學院學習醫學知識。“自己當隊員無法為國家爭光,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其他人實現。這就是我的體育情結,也是我一路走來的動力。”

25年與國家羽毛球隊朝夕相伴,劉翠萍說:“羽毛球隊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她已經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付媛傑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