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足協正式公佈了中超、中甲、中乙三個級別職業聯賽的准入名單之後,新賽季參加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55支球隊(中超16支、中甲18支、中乙21支)也全部敲定,可以說這是中國足球近些年來職業球隊數量最少的一年,面對著5支球隊的主動退出以及11傢俱樂部不符合准入標準,最終16支職業球隊黯淡退出宣佈解散,這將會成為中國足球史上最痛心的一年。
隨著近幾個賽季以來,越來越多的大企業進入到足球這個領域,他們加大投入引進世界頂尖的外援、外教,中國的職業聯賽給人們的印象就是“錢多”!一線的大牌球星、教練扎堆來到中超淘金,甚至一些二流的外援也選擇到中甲聯賽淘金,因為整個中國職業聯賽的薪資水準給帶起來了,所以對於一些二流外援來說在中甲賽場也要遠高於他們在其他聯賽賺的錢多。
其實為了能夠透過大手筆的投入獲得冠軍,國內球員的市場也是在這些大資本的投入之下,薪資水平飛漲,讓很多中乙聯賽也跟著把本土球員的薪資水平漲了起來,想象一下5-8年之前中乙球隊的球員是一個什麼樣的薪水?也就是一個普通白領的工資,現在呢?企業高管的工資水平,那中甲和中超就更不用說了,都是以年薪千萬計算的。而隨著這種中國足球的泡沫飛漲,對於中超、中甲、中乙俱樂部的運營成本也是與日俱增,也算是一步一步將很多中小俱樂部推向深淵。
但是球隊的解散或許看上去對於聯賽的影響還不是最大的,因為足協可以拿中超預備隊的球隊來中乙聯賽湊個數,組成新賽季的聯賽32隊,但是比較棘手的問題是,這些16支球隊解散之後,他們的球員怎麼辦呢?目前國內的職業俱樂部就55家球隊,而他們在過去的一個冬窗能調整能買的人都買完了,預算和計劃都用完了,還能再接納球員嗎?別忘了像周海濱這樣上個賽季亞冠進球、單賽季魯能出場30場的老將還沒有找到下家,這些中甲、中乙的球員能找到下家嗎?
而這16傢俱樂部解散,意味著有多少球員面臨下崗失業呢?我們都知道一家職業俱樂部有一線隊、預備隊和梯隊組成,就算是我們不計算梯隊和預備隊的話,每支球隊的一線隊人數會在28-35人左右,我們折中就算30人來計算,16傢俱樂部就有480人,接近500名球員進入到轉會市場,他們真的能找到下家嗎?就現在的55家職業俱樂部的情況來算,我們就算是讓他們每傢俱樂部都接納2-3名球員,那麼還是有三百多人找不到一份職業合同,那麼接下來他們將何去何從?他們的下一站會在哪裡呢?
此前包括多家國內全媒體內、記者包括律師也都呼籲能夠成立一個職業球員的維權機構,包括著名足球評論員劉建宏也是公開發聲喊話足協,需要對這些球員負責。不能因為球隊的解散就讓這些球員無球可踢,這些從小就一直在練球的孩子們,把他們的熱血和汗水都留在了這片綠茵場上,如今說沒就沒了?這不現實,更可以說太殘酷,我們也期待著中國足協能夠給這些球員一個未來,一個繼續在綠茵場上逐夢的可能,我們也會持續關注此事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