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節!龍舟競渡代代傳承 百舸爭流奮勇向前
本文轉自【央視網】;央視網訊息: “一片笙歌催鬧晚,忽然鼓棹起中流”。龍舟競渡是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動之一,只見鼓聲三下紅旗開,數條蛟龍浮水來。一瞬間,岸上旌旗獵獵、鑼鼓喧天、呼聲如雷,江面揮槳劈
本文轉自【央視網】;央視網訊息: “一片笙歌催鬧晚,忽然鼓棹起中流”。龍舟競渡是端午節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動之一,只見鼓聲三下紅旗開,數條蛟龍浮水來。一瞬間,岸上旌旗獵獵、鑼鼓喧天、呼聲如雷,江面揮槳劈
圖為長江三峽風光。“這次荊楚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峽工程,這個工程建設很有遠見,對於大陸未來實現‘雙碳’目標,也將發揮重要的作用。”臺灣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任以芳說,親眼目睹萬噸級貨輪走“水樓梯
提起菊文化,古人往往只知屈原和陶淵明,而不知鍾會。實際上,鍾會在歷史上最早概括了菊花的“五美”,對後世的文藝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人早就知道菊花可以食用 菊花,是中國傳統的名花,也是花中“四君子”
精彩紛呈的“中國端午 詩意宜昌”文藝節目在屈原故里隆重上演。鄭家裕攝(中經視覺) 演員在2022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開幕式上表演大型原創音舞詩畫《楚辭裡的中國》之《上下求索》。嚴曉冬攝(中
遇見你是行吟閣前一座雕像你告訴我永遠的豐碑矗立在人們的心上遇見你是一部《離騷》中的詩每一字每一行你告訴我路漫漫其修遠兮上下求索兩茫茫遇見你發出無數個《天問》滿滿的憂傷又誰能回答你楚國啊為什麼衰亡遇見你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時臨仲夏,歲至端午,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端午特別節目《最憶是端午》,以一本 “詩集”的特別形式,回望屈原的人生故事與精神內涵。節目將於6月3日19:30檔在CCTV-3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6月4日訊(記者黃麗娟 通訊員武旅信)五月五,是端陽。3日上午,武漢文旅志願者邀請了中國地質大學絲綢學院、武漢科技大學的在漢留學生和親子家庭走進東湖聽濤景區,開展了一場志願服務活動
文|溫志航那年夏天,我們乘坐快艇從宜昌出發,穿過西陵峽,越過香溪,停泊在秭歸縣城東門的三閭屈原故里。時間正是五月端陽,一踏上這塊浸透著《離騷》《九歌》《九章》《天問》《招魂》等諸多詩作的土地,一條文脈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自古以來民間的傳統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這天跳汨羅江自盡。當地村民為了不讓魚蝦蟹鱉吃掉屈原的屍體,就不停地往江裡投放吃食,這樣一復一日,人們就把端午這天吃粽子
鄉村紀事之端午姜寶兵端午將至,鄉村處處可見的艾草也長的鬱鬱蔥蔥,一片翠綠,不知是從什麼年代傳承下來的民俗,端午的時候,我們本地的老百姓喜歡採來艾草懸掛於門首,或插在瓦縫裡,傳說可以祛病辟邪。這些懸掛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