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是古代葬礼中以活人或器物陪葬的陋俗。远古时有以死者生前的用具、用品或武器等随死者埋葬的习俗。进入奴隶社会后,殉葬之风甚盛。《墨子·节丧》:“天子杀殉,众者数十,寡音数人;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从考古发掘的商西周贵族墓中,发现大批殉葬者的尸骨和器物,春秋战国时,人殉受到非议,开始用陶俑、木俑陪葬。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下令废止人殉。但在封建社会,人殉并没根绝。
自汉武帝到元朝,人殉基本上被废除了。可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又恢复了这种残酷的制度,并在明朝一直沿用了下来——1395年,朱元璋的次子朱恢死后,朱元璋即下令王妃殉葬。从此,重开了殉葬制度。朱元璋死时,被迫葬殉的有38人。明成祖朱棣死时,殉葬的妃嫔也有三十多个。
明朝的殉葬制度规定很细,哪些妃嫔应殉葬,哪些可以不殉葬,都有明文规定。凡被删封为贵妃等高等名号的,生过儿子并且儿子被封潘的,可以不殉葬,娘家原有功勋的也可“恩免”。其余的皆殉葬。殉葬时,先将殉葬的妃嫔带到一个房间,让她们吃饭,吃过饭后,将她们引人大堂。大堂之上,放有许多小床,让这些殉葬的妃嫔分立其上,将头纳人床上的绳扣之中,而后去床,使其吊死,然后送人墓中。
明朝这一残忍的殉葬制度,直到1465年明英宗死时,才得以废除。
史料记载:郭嫔,叫做郭爱,字善理,安徽凤阳人,人慧貌美有文采。入宫仅仅二十多天以后,明宣宗驾崩,郭嫔得知自己殉葬的消息后含泪写下绝命词:“修短有数兮,不足较也;生而如梦兮,死则觉也;失吾亲而归兮,不足较也;惭余之不孝兮,心凄凄而莫能已兮,则可悼也。”
这是一个让人无法写出的故事。在寒夜看到关于她的记载,仿佛春水吹皱了湖面,心里面忧伤如疟疾蔓延。关于她在《明史·后妃传》中记载,宣宗殉葬的妃嫔中,有一嫔叫郭爱,贤淑有才学,入宫仅二十天,皇帝驾崩。
她的一生就像一颗耀眼的彗星在天空划出一道明亮的轨迹。虽然短暂,但灿烂。如果,我总是这样想,她能再活得长一些该是什么样子?那一年,她只有十四岁。她和姐妹们划着船儿,在夏天湖里采摘莲子。行船的湖面飞起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得意深处,她唱起了那首《采莲曲》,姐妹们和着她宛转的歌儿。歌声飞扬在湖面上: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着江南岸。宽阔的古道上,飞来一群异样的人。他们的轻裘宝马,衣袂翩飞。本来飞驰的骏马突然慢了下来,那个瘦瘦的长脸人凝神倾听着什么。“这是什么地方?”他问。
“凤阳。”他身边的人恭敬的回答。他似乎低头沉思。抬头看着接天的莲叶,一朵朵娇红的荷花映衬在绿叶中。不知从哪里传来飘渺的歌声,忽然他听到一阵笑声,清脆,婉转。一张脸从绿叶中探出来,他的心蓦然跳了起来。她明亮的眼睛看着这伙奇怪的行人。天真,爽朗,明媚,如开在二月的迎春花,扎眼的亮丽。
后来她才知道,他们是下来替皇上选人。每个地方都会推荐一些美丽少女年纪从13-16岁之间,然后经过层层的选拔进入皇宫伺候皇帝。但是好景不长,不久皇帝死去。她被选中殉葬。那天,她穿上了她最喜欢的淡蓝色衣服,头发长长的披在后面,整个人像出水芙蓉,明艳照人。破天荒的姑姑为郭爱梳妆。她的泪水一滴滴落到自己长长的头发上,她不知道是为自己在流泪,还是哭她已经失去的青春。
晚餐用得很丰富,她记得这是一辈子吃得最饱的一次。以前父母总是教育她吃饭要七分饱,到了宫里,更是事事计较。不能吃带腥味的,不能吃辛辣味的,吃饭从来都是吃一点儿。和她一起吃饭的还有九个人,她们似乎都很害怕,刚要吃饭就抱头痛哭起来了。哭声响彻整个屋宇,她本来有些沉静的心也被搅乱了。她一个人拼命的吃,拼命的用食物来填充自己的恐慌——死就死吧,有什么害怕的呢?虽然安慰自己。可是看着她们哭得惊天动地,心如被一把钝刀在生生的切割。
她只是想自己来生丑一些,哪怕就像东施那样的丑家女呢,也许安安生生的待在家乡,嫁个丈夫过着平常幸福的生活。
这就是身在后宫的悲哀,你连自己的生死都很难掌握。就这样如花的年纪,却只能早早的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一入宫门深似海,宫里还有很多同样命苦的女人,这就是皇宫的规则。
勾引皇帝:古代宠妃独霸龙床的艺术!
中国古典爱情的故事中,勇敢的千金小姐遇到心仪的公子,低眉含笑,满面娇羞,或随意扔下香帕,或故意扔下玉镯,让自己一见钟情的那位公子去捡起来,然后那位心有灵犀的公子满面春风将这些物件儿再送回到这位千金小姐的手中。于是这位千金小姐便完成了一次自己史无前例的“勾引”。其实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时代,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但是这也应该成为最为冰雪聪明的早期勾引,显示出一种令人惊心动魄的美丽。
然而,在拥有三千佳丽的后宫内院,勾引皇帝可就没有这样简单了。勾引皇帝需要更为高超的艺术,而专宠后宫的嫔妃们独霸龙床的艺术就更是一般女子难以望尘莫及了。因此,在皇帝的后宫,一边是“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另一边则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其遭际境遇如此的不同,真实地反映了后宫嫔妃们的勾引艺术的高低。这里仅举几例,以让广大网友欣赏和品味一下古代宠妃勾引皇帝艺术的高超和绝妙。
首先说说展示才艺的勾引艺术。西汉美人赵飞燕一入宫就在太液池中瀛洲水榭上表演舞技。汉成帝刘骜高兴地以玉环轻击节拍,乐师冯无方吹笙伴奏。赵飞燕跳起了《归风送远曲》的长裙舞。忽然一阵风起,这位瘦美人险些被吹得跌入太液池中,多亏冯无方抓住她薄如蝉翼的云水裙。
虽说是有惊无险,但她还是心有余悸。没想到汉成帝看见赵飞燕的裙子被刚才冯无方拽的满是皱纹,不禁哈哈大笑,竟然将这裙子称为“留仙裙”。当然赵飞燕的最绝妙舞技是在水晶盘子上一展风姿,这无疑给了汉成帝刘骜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从此以后成帝刘骜对我更加迷恋了。于是,汉成帝大兴土木,花费巨资修建起一座富丽堂皇的“七宝避风台”作为赵飞燕的寝宫。从此,汉成帝也日夜留宿在“七宝避风台”之内。
其次说说欲擒故纵的勾引艺术。女主角是汉成帝另一个嫔妃,也就是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汉成帝有一次早晨出去打猎,因为着凉得了阳萎病,吃药也不见好,但是,每当晚上在龙床上他一握着赵合德的小脚儿,就情不自禁地性欲勃发。
为了照顾汉成帝的身体,晚上睡觉时,赵合德总是侧过身去,使汉成帝不能长时间地握着她的脚。姐姐赵飞燕对妹妹的作法很不解。她告诉姐姐说,我转过身去不和皇上亲近,这样才能保留着皇上对我的欲求。
假如让他随心所欲,他早就纵欲身亡了,我还能指望被宠爱了吗?赵合德采取了这种欲擒故纵的勾引艺术,专宠后宫,让姐姐赵飞燕也望尘莫及。这种独霸独霸龙床的情况一直到汉成帝死在赵合德的身上才结束。
再说说顺手牵羊的勾引艺术。说的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有个妃子叫潘淑,因为容貌美丽被选进宫中,可是刚开始她并没有受到宋文帝的赏识。于是,她经常浓装艳抹,以期得到文帝的宠幸,但不管用。宋文帝有个习惯,好乘坐羊拉的车在宫中行走。
潘淑见此情况不由计上心来,暗中命令宫女们用盐水洒地。宋文帝每当乘羊车行到淑妃宫舍前,羊就不住的舔地,不肯离去。宋文帝说:“羊都为你徘徊不前,况且人呢?”于是,潘淑变成了宋文帝的专宠后宫的宠妃。
历史上最著名的莫过于借花献佛的勾引艺术。唐玄宗时杨玉环不仅通晓音律,舞技超群,而且容貌出众,善解人意,被李隆基纳入宫中封为贵妃,倍加宠爱。但有一次,唐玄宗的花心可能是杨贵妃吃醋闹的太大发了,唐玄宗一气之下把她打发回了娘家。
但离开杨贵妃,唐玄宗寝食难安,又把她招回来了。通过这件事,杨贵妃也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于是她把自己的两个姊妹都介绍给了唐玄宗,这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于是,杨贵妃姊妹三人,并承恩宠,被唐玄宗封为韩国、虢国、秦国三夫人,独霸后宫,势倾天下。
最后说说善解人意的勾引艺术。在明朝成祖朱棣的后宫中,拥有五位朝鲜嫔妃,而权妃最为明成祖朱棣所宠爱。明成祖之所以对她宠爱无比,原因是由于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便被她出奇的清丽文雅、温馨可人的形象所吸引。
明成祖问她有何特长,权妃拿出随身携带的玉箫吹奏起来,箫声悠扬窈渺,听得明成祖如痴如醉,于是把权妃选拔在众妃之上。因当时掌管后宫的徐妃已经去世,成祖便让权妃接管后宫之事。权妃不仅聪慧美丽,优雅迷人,而且十分善解人意。
每当明成祖忙完朝政,拖着疲倦的身子,走进权妃的宫中时,权妃美妙的箫声宛如一缕和煦的春风将明成祖的疲劳吹得无影无踪。自从权妃走进明朝的皇宫之后,果敢、刚毅、男子气十足的明成祖就一直深爱着这位柔顺、温宛、妙不可言的朝鲜女子。权妃不仅宠冠后宫,而且很少离开明成祖身边。这种帝妃出双入对的情景直到权妃病逝才算结束。
揭秘皇帝淫乱生活 未成年便与后宫佳丽性交
中国宫中男子的结婚年龄一般不超过18岁,大多数是在13岁至17岁之间。几乎所有的皇帝、小皇帝、太子在正式结婚之前都已临幸过女人,有着熟练的性经验,有的甚至已经生儿育女。
西晋的痴愚皇帝晋惠帝司马衷,13岁做太子时结婚。在司马衷结婚之前,他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派后宫才人谢玖前往东宫,以身教导太子,让太子知道男女房帏之事。谢玖离开太子的东宫时,已经怀孕。谢玖后来在别处宫室生下一个儿子。几年以后,太子司马衷在父母宫中见到一个孩子,晋武帝告诉他,这是他的儿子,他大为奇怪。同样,北魏文成帝拓跋浚17岁结婚,但他13岁时刚步入青春期便已临幸了宫女,14岁就做了父亲。
清代宫中明文规定,皇帝在大婚之前,先由宫中精选八名年龄稍长、品貌端正的宫女供皇帝临御。这八名宫女都有名分,从此成为宫中有身分的女子,每月拿俸禄,不再像其他的一般宫女从事劳役。因此,这份差使也一直为宫女们所企盼,希望藉此脱离苦海,一步登天。这八名宫女的名分一般是冠以四个宫中女官的职称,即司仪、司门、司寝、司帐。
清代宫中的这种规定,目的是使皇帝在婚前对于男女房事取得一些经验,以便在和皇后一起生活中不致窘迫慌乱,能够从容不迫。皇帝在婚前和哪些女人发生性关系?这在中国的历代宫廷中,并没有规定,也无法规定,完全看皇帝个人的兴致。对于青春年少的小皇帝来说,性的问题是令他紧张的,还处于被开导而无禁忌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很容易被挑逗或产生冲动,也就很容易和身边的女子发生性关系。
太子住在东宫。太子行冠礼以后,便被视为成年,没有皇帝的诏命,太子从此不许随意出入后宫,以防和后宫嫔妃发生瓜葛。太子在东宫中则没有顾忌,可以随心所欲,可以任意猥亵任何一个侍女,也可以和她们任何一个发生性关系。
从可能性上说,谁是小皇帝或太子的第一个性体验的女人?这个女人是不是会成为皇后或嫔妃?这实在难以确切地回答,谁都可能成为皇帝的第一个女人,被临幸以后也一般都有相应的名号。但总体上说,最可能成为小皇帝或太子的第一个女人的是他们身边的宫女,有些时候则是他们的乳母。宫女和乳母在宫中都是女仆,是没有名分的一类。宫女如果被临幸和得宠,则会取得名分,从而改变其卑贱低下的地位。乳母能自由出入宫禁,即便被临幸,但其乳母的名分永远不会改变,也无法改变。人们无法接受当年乳养皇帝长大的乳母能成为皇帝的嫔妃,更不能接受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从心理上说,惟我独尊的皇帝对于他的第一个女人感情浅淡,不会持久,也不眷恋。这个女人令皇帝羞涩,会使皇帝想起初次性生活的紧张和怯弱。皇帝在她面前永远不会轻松。皇帝自然而然地会避开她,转而扑向其他的美女。明神宗朱翊钧是明穆宗的第三个儿子。
5岁时朱翊钧即被立为太子,10岁时即皇帝位。17岁那年,朱翊钧有一次路过慈宁宫,看见了宫女王氏,一时春心荡漾,不能自制,朱翊钧便临幸了她。王氏从此却有了身孕,这样重大的事情,随驾的太监当然作有记录,日簿也有案可查,但冲动以后的朱翊钧却并不喜欢王氏,不再临幸她,也不记挂。此事被慈圣太后得知,抱孙子心切的太后照顾着王氏,王氏在宫中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儿子。
有一次,太后兴冲冲地告诉神宗,讲述了这件事,但神宗对此反应淡漠,装作没有听见。神宗的冷淡,王氏册封嫔妃当然无望,王氏所生的儿子同样遭到无辜的冷落。
但历史上,皇帝和他的第一个女人也有例外,如明宪宗朱见深和宫女万氏。万氏是四岁时进入皇宫、成为一名宫女的。万氏最初在英宗的母亲孙太后宫中服侍。英宗是宪宗朱见深的父亲。万氏进入青春期以后,日益娇艳秀美,加上她聪明伶俐,善于察言观色,侍候太后体贴入微,所以极得孙太后的宠爱,成了孙太后的心腹和不离左右的小答应。宪宗朱见深是英宗的长子,生于正统十二年。
两年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太后命将朱见深立为皇太子。代宗朱祁钰即位,在景泰三年,废朱见深为沂王。英宗复位以后,又被立为皇太子,这年,朱见深18岁。
8年以后,英宗死去,朱见深即皇帝位,为明宪宗。早在宪宗做太子时,太后就派心腹宫女万氏去服侍太子。万氏大太子18岁。太子就在这个和乳妈年龄相仿的宫女万氏的照顾下一天天长大,逐渐长成为一个英俊少年。聪明绝顶的万氏不知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手段勾引了少年太子,两人发生了性关系,太子从此不能自拔。
太子依恋着万氏,离不开万氏,万氏成了他生命的寄托。年轻的朱见深对于万氏除了感情和性欲的需要以外,还有驯服和敬畏。朱见深18岁即位,万氏已经是36岁。青春正盛的朱见深却依旧宠着中年妇人的万氏。赐给她名号,以至做到了贵妃。万贵妃恃宠而骄,横行宫中。她在后宫颐指气使,以残酷的手段使其他受孕的女子堕胎。宫中人人都惧怕她。老年以后的万贵妃,宪宗对她依旧宠爱不衰。
万贵妃在58岁时,一次怒打宫女,因身体肥胖,一口气闭了过去,从此再没醒来。宪宗闻讯后肝肠寸断,喟然长叹:万贵妃去了,我还能活多久?没过几个月,宪宗便在郁闷愁烦中随万贵妃长去,终年40岁。同是明代的皇帝,为什么王氏和万氏命运如此不同?两人姿色相当,宫女的身分也一样,从情理上推测,可能在于皇帝在性生活上的感觉,是快乐还是恐惧抑或是痛苦。王氏完全是被动的,她自己都少不更事,恐惧、紧张自不待言,更不用说能够让神宗轻松。万氏则不同,是她看着宪宗长大的,对他的一切了如指掌。
万氏又大宪宗18岁,相当于他的母亲。万氏的成熟、风韵,从容不迫和长期培养的依恋和感情,自然会使宪宗在性的体验中感到轻松、自如、畅快无比。因此,王氏和她的儿子受到了冷落,而万氏没有子嗣却照旧宠冠后宫,封为贵妃。
万氏只是相当于宪宗的乳母,但是,历史上也有过真正的乳母和乳养的皇帝发生性关系的史事,这便是明熹宗天启皇帝和他的乳母客氏。从史料上看,乳母客氏和天启皇帝有过性关系。客氏在明代的宫中是淫乱驰名的。她怎会放过年轻的皇帝?她和天启帝的关系,不同于一般乳母和养子的关系,从如下史迹和分析中可以看出客氏和天启帝关系的不同寻常,从遭遇可以断定客氏最先勾引了弱冠的天启皇帝,直到天启皇帝23岁时死去,两人一直关系暧昧。
首先,客氏乳养天启帝,将他一天天养大。一般来说,皇帝在宫中长大以后,乳母的职责已经尽到了,皇帝不再需要乳母朝夕相处,但客氏却不同。史称其每日清晨进入天启帝寝宫的乾清宫暖阁,侍候天启帝,每至午夜以后方才回返自己的宫室咸安宫。如果说是乳母照顾皇帝,没有这个必要,也是多此一举。
皇帝已经长大,宫中侍仆成群,还需要一个乳母干什么?如果说客氏是出于慈爱,像母亲一样,每天得看护着年轻的皇帝,守着他,心里才安,那么这又和下一个事实相矛盾——客氏后来和魏忠贤私通,有一天,她和魏忠贤在太液池欢饮,两情缱绻,柔情似水,不远处,上树捕岛的天启帝这时忽然跌落,衣裳破裂,面部出血。客氏却无动于衷,依旧和情郎魏忠贤嬉谈笑谑。客氏在此时不管是乳母还是自诩为慈母,都是玩忽职守,显然客氏都不是。
其次,客氏美艳妖治,在天启帝面前从来不以乳母和慈母自居,而是一个渴求受宠的活脱脱的女人,史称客氏即便四十多岁时,面色依旧如二八丽人,而且打扮入时,其美艳和衣饰,和她的年龄、身分极不相称。但客氏的美色和妖冶是十分惊人的,连年轻的宫女、嫔妃们也无法企及,一个个只是瞠目结舌。
据说,客氏为了保持美艳,使青春永驻,平时总是以年轻宫女的唾液梳理头发,以保持头发的乌黑光润。秀发如云无疑平添风韵,更具女性的妩媚多情。这样的一个女子在皇帝面前展尽风骚,朝夕侍从左右,已经不是乳母的身分。
再次,作为天启帝的乳母,客氏争风吃醋,竟先后害死了几个曾被天启帝临幸过的嫔妃。其中最可怜的是张裕妃,被天启帝临幸后怀孕,临产时客氏下令断绝张裕妃的一切饮食,也不派人前去接生。结果,在一个狂风暴雨之夜,张裕妃饥渴难忍,拖着沉重的身体,匍匐着爬到屋檐下接雨水止渴,最后哭喊着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除张裕妃以外,还有三位皇子,两位皇女,均因客氏的加害,不幸夭折。至于皇帝临幸过或刚刚怀孕的宫女被客氏残害的有多少,恐怕不会是少数。这和历代后宫中后妃争宠残杀有什么不同?如果客氏仅仅是皇帝的乳母,她完全可以借皇帝的光,称霸乡里,家族腾达,却没有必要搅乱后宫,对皇帝的后妃美人们恨之害之。最后,客氏和魏朝、魏忠贤关系密切。客氏是一位性欲很强的女人。
魏朝、魏忠贤是两位宦官首领,他们可能在入宫之前,净身做得不够彻底,在床上还能对付一阵。客氏知道以后,先和宦官首领魏朝私通。后来,客氏得知魏忠贤血气旺盛,性功能强于魏朝,客氏便毫不犹豫地投向魏忠贤。客氏的这一感情转移,并不是悄悄进行,而是明目张胆,在宫中闹得满城风雨。客氏如此求欢于刑余之人的宦官,对于青春年少又很眷顾着自己的皇帝,她怎会无动于衷?而且,史称客氏常将称为龙卵的子鞭之类烹制后献给天启帝,为其大补阳气。
滋补的目的,当然应该是自己受用,岂能是让天启帝多御几个嫔妃美人?多生儿女?再又夺之杀之?这些都是说不通的。只有在天启帝和客氏有了两性关系,才能说得清这一切。尽管如此,客氏还是没能像万贵妃那般幸运,有了名号,进入皇帝正式的嫔妃行列。
绝代风华:揭秘误上皇帝龙床的悲情红颜
“后持躬谨恪,郁翼赞内治,殚竭心力,无微不饬,于诸务孜孜焉。罔弗周祥。且虑父兄之有不幸,故忧劳成疾。上则皇太后慈怀轸恻,今后悲悼逾常;下则六宫号慕,天下臣民莫不感痛。惟朕一人,抚今追昔,虽不言哀,哀自至矣。”这是清顺治皇帝福临为董鄂后亲笔作的御制行状中的一段。真可谓字字血,声声泪,其悲恸欲绝之情、哀婉凄苦之状跃然纸上。
董鄂后,即董鄂妃,公元1660年,即顺治十七年八月十九日,这位顺治皇帝最宠爱的贤妃玉殒香消,病逝于东六宫之一的承乾宫,年仅二十二岁,被追封加谥号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为了追悼这位爱妃,顺治皇帝不仅下令举国哀悼,而且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为了怀念这位红粉知己,这位多情的皇帝以大量的追悼董鄂妃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的具体实例,展现了董鄂妃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余言,内容丰富的令人叹为观止。
那么,这位董鄂妃究竟有多大魅力,能赢得顺治帝的倾心相爱?又有何美言、嘉行、贤德,以至顺治皇帝如此悲恸欲绝,以超常的丧礼来表达对爱妃的哀悼呢?
一、不伦之恋,时尚女孩进宫路
说起来,董鄂妃原是襄亲王的福晋,后被顺治皇帝执意纳入后宫,成为无以复加的宠妃。
襄亲王,博穆博果尔,清太宗皇太极的十一子,与顺治皇帝福临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其生母是皇太极并建五宫中的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二年,即公元1655年二月二十一日册封为和硕襄亲王,翌年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仅十六岁。
顺治帝幼年即位,母亲孝庄文皇后对他管教极严,加之朝廷大权长期由叔叔多尔衮掌管,形成了暴躁、猜忌的性格。孝庄文皇后出于政治顺治皇帝册立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诏书上的考虑,将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部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立为皇后。这位小皇后从小娇生惯养,尖酸刻薄,并不能体谅顺治帝的苦衷,常常与顺治帝发生口角,小两口的感情并不和谐。因此,顺治帝觉得事事皆不顺心,内心很是苦闷。清初有命妇轮番入侍后妃的制度,董鄂氏经常到后宫入侍,这便给顺治帝与董鄂氏的相识相恋提供了机会。
董鄂氏的父亲内大臣鄂硕曾在江南为官。董鄂氏跟随父亲身边生活多年。江南的风雨不但滋润了董鄂氏的美貌,也培养了这位满族少女的才情。她的生活方式和服饰打扮深得汉族女子三昧,有别于当时一般北国的满蒙女子,可以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非常女孩。而这位美貌和才情相得益彰的非常女孩深深地吸引了这位多情的少年天子的心。丈夫襄亲王博穆博果尔常年出兵打仗,董鄂氏倍感闺中寂寞,同时她对也对顺治皇帝这位丈夫的九哥多有好感。于是,干柴烈火,越烧越旺,这一对少男少女迅速坠入了情网,一时难以自拔。当时的《汤若望传》中有一段汤若望自己难忘的回忆: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爱恋。当这一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这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亲手打了一个极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即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这位贵妃于一千六百六十年产一子,是皇帝要规定他为将来的皇太子的。但是数星期后,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于其后不久亦薨逝。皇帝陡为哀痛孝康章皇后(康熙生母)像所致,竟致寻死觅活,不顾一切。
从汤若望这段回忆来看,不言而喻的是,这位董鄂妃姿容绝代,才华出众,在佳丽三千的后宫中赢得了顺治皇帝专一的爱情,并至死不渝。
二、红粉知己,万千宠爱于一身
董鄂妃走进了顺治皇帝的寝宫,虽然成为宠冠后宫的贵妃,万千宠爱在一身,但她与顺治皇帝的不伦之恋注定是一个悲剧。
顺治皇帝先后册立两位皇后。一位是他母亲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由多尔衮做主定婚、聘娶。顺治亲政,册为皇后。二人性格不合,顺治废掉皇后,降为侧妃。另一位是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顺治十一年,即公元1654年五月,年十四,聘为妃。六月,册为皇后。她不久又受到顺治帝的责斥。但这位皇后能委屈圆通,又有太后呵护,才没有被废掉。
顺治皇帝真正视为国色天香、红粉知己的便是董鄂妃。顺治皇帝对董鄂妃可谓是一见钟情,至死不渝。有几件事可以说明这位少年天子对董鄂妃超乎寻常的恩爱之情。
一是晋升之速,典礼之隆。董鄂氏在公元1656年,即顺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册为“贤妃”,仅一月有余,即九月二十八日再晋为“皇贵妃”。这样的升迁速度,历史上十分罕见。十二月初六日,顺治帝还为董鄂妃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册妃典礼,并颁恩诏大赦天下。在有清一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二是尽改恶习,专宠一人。据当时的传教士汤若望记述,少年福临“和一切满洲人一个样,而肉感肉欲的性癖尤其特别发达”,结婚之后,“人们仍听得到他的在道德方面的过失”。可见,福临确实沾染了满洲贵族子弟那种好色淫纵之习。可是奇迹出现了,自从遇到董鄂妃后,少年天子变得专一起来。两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谓“长信宫中,三千第一”、“昭阳殿里,八百无双”,真是“六宫粉黛无颜色、三千宠爱于一身。”
三是寻死觅活,不顾一切。然而,枕上春梦刚刚三年,董鄂妃便撒手人寰。董鄂妃本来就体弱多病,生了一个男孩儿又百日而殇,这种打击使得她一病不起,二十二岁之时就告别了深爱着她的少年天子。顺治皇帝得知噩耗,痛不欲生,“寻死觅活,不顾一切,人们不得不昼夜看守着他,使他不得自杀”。顺治帝辍朝五日,追谥其为端敬皇后。并在户部资金极为短缺的情况下,在景山建水陆道场,大办丧事。同时令全国服丧,官员一月,百姓三日。顺治帝让学士撰拟祭文,“再呈稿,再不允”。后由张宸具稿,“皇上阅之,亦为堕泪”。以顺治帝名义亲制的董鄂妃《行状》数千言,极尽才情,极致哀悼,历数董鄂妃的嘉言懿行,洁品慧德。就在董鄂妃辞世的四个多月之后,福临这位心怀无尽哀思的少年天子便溘然离世,追随爱妃而去。
三、天妒红颜,多情天子空遗恨
年仅二十二岁董鄂妃不幸撒手人寰,亲眼目睹爱妃去世之时惨状的顺治皇帝悲凄地说,董鄂妃去世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轰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
董鄂妃去世后第三天,福临谕示礼部:“皇贵妃董鄂氏于八月十九日薨逝,奉圣母皇太后谕旨:‘皇贵妃佐理内政有年,淑德彰闻,宫闱式化。倏尔薨逝,予心深为痛悼,宜追封为皇后,以示褒崇。’朕仰承慈谕,特用追封,加之谥号,谥曰‘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其应行典礼,尔部详察,速议具奏。”
然而,在礼部大臣们拟议谥号时,“先拟四字,不允。至六字、八字、十字而止,犹以无‘天’‘圣’二字为歉”。顺治皇帝感到礼部为董鄂妃拟议的谥号最后四字为“温惠端敬”四字,明显比有“天”“圣”二字的皇后低了一等,所以他深为内疚。
不仅如此,顺治皇帝还命令朝中上至亲王,下至四品官员,公主、命妇齐集哭临,不哀者议处,幸亏皇太后“力解乃已”。他欲将太监、宫女三十名悉行赐死,“免得皇妃在其他世界中缺乏服侍者”,后被劝阻。
八月二十七日,董鄂妃去世的第八天,她的梓宫从皇宫奉移到景山观德殿暂安,而奉命肩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二、三品大臣。这在有清一代,不仅皇贵妃丧事中绝无仅有,就是皇帝、皇后丧事中也未见过。
董鄂妃的梓宫移到景山以后,顺治皇帝为她举办了大规模的水陆道场,有一百零八名僧人诵经。整天铙钹喧天,烧纸施食,香烟燎绕,纸灰飞扬,经声不断。在“三七”日,即董鄂妃去世的第二十一天,将董鄂妃的尸体连同梓宫一同火化,由溪森秉炬举火。火化后,将骨灰装入“宝宫”,也就是当时称之为的骨灰罐。
清制中平时皇帝批奏章用朱笔,遇有国丧改用蓝笔,过二十七天后,再用朱笔。而董鄂妃之丧,顺治皇帝用蓝笔批奏章,从八月到十二月,竟长达四个月之久。为了彰显董鄂氏的贤德、美言、嘉行,福临命大学士金之俊撰写董鄂妃传,又令内阁学士胡兆龙、王熙编写董鄂氏语录。顺治皇帝还亲自动笔,饱含深情地撰写了《孝献皇后行状》。这位多情的皇帝以大量追思董鄂妃的《御制哀册》、《御制行状》的具体实例,展现了董鄂氏的美言、嘉行、贤德,洋洋达四千余言,让人看到了一位多情天子无可复加的思妻之痛和天妒红颜之恨。
四、人生悲歌,此情可待成追忆
宠冠后宫的红颜知己魂归西天,给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痴情天子福临的心里留下了无穷无尽的哀恋和刻骨铭心的回忆。这在他亲笔写下的《孝献皇后行状》中可谓是淋漓尽致。
董鄂妃是清廷内阁大臣鄂硕的女儿,闺名珊瑚。她原来是顺治皇帝异母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本来是可以以此贵妇人的身份,平平安安、养尊处优地渡过自己的一生的。但是天意弄人,使她错上了丈夫的九哥、顺治皇帝的龙床。丈夫为此羞愤而死,董鄂氏服丧刚二十七天,顺治皇帝便召她入宫,立为贤妃。当时顺治皇帝十九岁,董鄂氏十八岁。然而,这位时尚女孩进宫之时,正是顺治十三年,即公元1656年桂花飘香的八月。而她撒手人寰之时却是四年后的又一个桂花飘香的八月。
董鄂氏进宫被立为贤妃后仅仅一个月零三天,又被破格晋封为皇贵妃。而且这一次的破格在整个清王朝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少年皇帝为册立皇贵妃居然下令大赦天下。一个少年天子,一个是大家闺秀,郎才女貌,本来倒也是一对佳偶,然而一位兄长与自己的弟媳妇的结合,却已经注定了这场“三角”的爱情故事将以悲剧结局。顺治皇帝帝一生有十九位后妃,大都是因为政治联姻而进宫的满蒙佳丽。董鄂妃的入宫,不仅使当时皇后的宝座摇摇欲坠,而且让众多后妃倍感宫闱寂寞。于是,十八岁的董鄂妃不得不承担着“红颜祸水”的罪名。
从前的襄亲王福晋董鄂氏,现在以皇贤妃的身份走进了紫禁城的后宫。然而,在偌大的紫禁城里生活着的,并不仅仅是宠爱她的顺治皇帝,还有一群因为她而失去宠爱的女人而在她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外戚家族;还有因为这起爱情事件而失去儿子的襄亲王生母靖懿太贵妃,以及同样因为这个原因而与皇帝母子失和的孝庄皇太后。
因此,董鄂妃在后宫里从来没有恃宠而娇,相反,她生活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当她得知顺治皇帝要二次废后是为了立自己为后时,反而苦苦为皇后求情,甚至以死相谏。为了表示谦让,她甚至称皇后为“母”。皇后生病,她“五昼夜目不交睫”。皇后的族妹悼妃去世,她悲哀得就象是她的亲妹妹死去了一样。
对于其它的妃嫔也是如此:恪妃石氏患病,她亲自照料三天三夜,端汤喂药。她还抚养了承泽郡王的两个女儿和安王的一个女儿,照料这三个小姑娘无微不至,如同亲生的一样。至于服侍太后,她更是察颜观色,小心翼翼,左右奔走,“无异女侍”,太后偶染微恙,董鄂妃更是“朝夕奉侍,废寝食”。
她不干预政治,甚至不肯超越礼制和顺治同桌吃饭。但是同时她反复规劝顺治理政要谨慎小心,不可以发布错误的政令累及百姓。秋决犯人时,她流着眼泪请求顺治要再三细查案情,不能枉杀无辜。在个人素养方面,董鄂妃这位经过江南风雨的时尚女孩的书、画、经、史、佛学等均有相当高的造诣。
结果,她的努力终于化解了皇太后的敌意,得到了皇太后的认可,到后来,太后的身边简直就少不了董鄂氏了,把她当成女儿一样地看待。然而董鄂氏毕竟只有十八岁。长年过度的劳累、自责和惶恐,慢慢蚕食她的生命。不久,董鄂氏生下了皇四子。
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带给她无尽的欢乐和寄托,更让顺治皇帝心花怒放。所有的人都不怀疑,大清帝国的龙椅,总有一天是要让这个襁褓中的小小人儿坐上去的,但是这个小人儿只给了他的父母一百零八天的快乐,就将他们带进了痛苦的深渊。出世一百零八天后,还没来得及取名的皇四子就在深邃隐秘的紫禁城里原因不明地死去了。
顺治皇帝追封他早夭的皇位继承人为荣亲王,并专修陵寝。然而死去的孩子即使被封为亲王,也安慰不了活着的母亲。董鄂妃产后不尽哀痛,失于调养,丧失了生育能力。病体支离的她勉强支撑了两年,也离开了人世。她死的时候不足二十二岁,和顺治皇帝只有四年情缘。
身体虚弱的顺治皇帝不久染上了天花。面对病魔,迭遭打击的皇帝早已意志消沉,无力与之对抗,奇迹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在他身上。第二年,即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凌晨的沉沉夜色之中,二十三岁的顺治皇帝驾崩于养心殿,离董鄂妃去世的时间,才不过四个多月。这位多情的少年天子和董鄂妃死后都是火化的。因此,空荡荡的孝陵里没有他和董鄂妃的棺椁,只有他们的骨灰坛。
风华绝代:隋炀帝龙床上的三大极品美女
众所周知,隋炀帝杨广一生染指的美女难以计数,但是,要说他身边美之极品的女子只有三位:一是萧皇后,二是宣华夫人,三是容华夫人。杨广的这三位后妃虽然个个花容月貌,倾国倾城,但是,由于出身家世和生活环境不同,因此,她们更怀有各自的独特气质和万种风情。
萧皇后天生就是一个人间尤物,她出生时,当时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纲曾为她的相貌而惊奇不已,仔细推算了她的生辰八字,最后得出了八个字的结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萧皇后以后的人生经历似乎恰好印证了这八个字。她自十三岁作了晋王妃后,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千般沧桑、万种风流,全溶进了她几十岁的生命历程,使她成为一个命运奇特的女人,这也就是她命中注定的“桃花劫”吧。
萧皇后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天保二十年二月十九日卯时出生于后梁国都江陵。此女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至于说她美到什么程度,那绝不是用语言可以描述的,从下面她的人生经历中,我们或许大致可以领略出她倾国倾城的风韵来。
就在萧皇后出世的那年,北周杨坚接受静帝禅位而作了隋文帝,八年以后隋军攻入建康,统一了全国。隋文帝的二儿子晋王杨广在平陈战争中功绩显赫,为了表彰他,文帝除了给他加官晋爵外,还下诏天下名门世家,统统将家中未出嫁女儿的生辰八字呈报朝庭,以便为年方二十一岁的杨广选一相配的王妃。谁知挑来送去,年龄相当的姑娘们这个不合。那个又相克,最终唯独刚满九岁的萧氏女的的八字与杨广的八字合在一起才是大吉,于是选定了她。因为女方年纪大小,接入宫中后并未马上成婚,独孤皇后对这位稚嫩可人的小媳妇十分喜欢,把她当成是自己的女儿抚养,并为她请了许多师傅,教她读书、作文、绘画、弹筝。聪明过人的萧氏女学什么象什么,往往一点就通,四五年下来,她不但出落成一个明艳秀丽的小美人,而且知书达礼,多才多艺。
晋王杨广这时正驻守扬州,按朝规他每年进京朝觐一次,这一次他便能见到他将来的妻子萧氏女,见到萧氏女一年年长成,又出落得如此动人,他的心为之荡漾不已。隋文帝与独孤皇后商议决定,在开皇十三年杨广入朝时,为他和萧氏女完成了婚事。杨广这年是二十五岁,新娘才刚满十三岁,以现在的习惯看来十三岁的新娘似乎太小了一些,但在古代,十三、四岁出嫁的女子是很普遍的。
洞房花烛夜,杨广心花怒放地把娇羞万状的小王妃拥进怀里,也象拥抱了无穷的希望,因为替他们合婚的人,曾经私下里神秘兮兮地向杨广透露说:“萧女命中注定要入主中宫,母仪天下。”萧氏女既然要母仪天下,那么他这个作丈夫的不就是一朝天子了么?虽然晋王此时不是太子,但他仍然觉得希望就在前方,因此他把萧妃视为自己命中的福星,对她珍爱备至。
因为有了萧妃这颗希望之星,原本不曾对王位作妄想的杨广,开始有计划地与大哥杨勇展开储位之争了。杨勇这时已立为太子,却因冷落了正房太子妃元妃而宠爱偏房云昭仪,引起了严治后宫的母亲独孤皇后的不满。杨广乘虚而入,故意在母亲面前极力装出一副仁孝正派的样子,还有意作出疏远萧妃专心政务的姿态;而聪明识体的萧妃也一本正经地与他配合,还不时到独孤皇后那里哭诉杨广只顾政务冷落了自己。他们夫妻的一唱一和终于打动了独孤皇后的心,终于废除杨勇太子之位,把杨广推上了太子宝座。这时距离杨广与萧妃完婚已经七年了,也就是说,这对颇有心计的小夫妻,在母亲独孤皇后前面整整演了七年的苦情戏。
杨广登太子位一年后,独孤皇后因病而死,隋文帝摆脱了妻子的严厉约束,开始沉溺于酒色,无心管理朝政,把行政大权托付给了太子杨广,事实上,从仁寿二年以后,太子杨广就开始掌有皇帝之权了。
隋文帝暮年入花丛,哪里经得起众多佳丽蜜蜂般的轮番吸吮,很快就精力殆尽,瘫卧病榻了。一日清晨,杨广入宫向父皇请安,恰好在回廊上与文帝的宠妃、风华绝代的宣华夫人不期而遇,好一个宣华夫人,真的是滑肤如凝脂,粉面似桃花,言语赛黄鹏,行走胜弱柳迎风,杨广不禁为之怦然心动。
心动归心动,一想到名分攸关,宫中又耳目众多,杨广自然不敢轻举妄动。第二天杨广借口就近照顾卧病仁寿宫的父皇,而住进了近旁的太宝殿,他寻机趁着宣华夫人独自入厕之际,蹑手蹑脚地跟随在后,一把抱住心中向往的丽人;宣华夫人是陈后主叔宝的妹妹,虽然国破家亡,却仍然保持着一份金枝三叶的高洁与矜待,岂肯让杨广随意胡来,她大声叱责,奋力争脱,没让这个好色之徒占到便宜。
病塌上奄奄一息的隋文帝,看见宣华夫人衣皱发乱、神色惊慌地跑回来,心想一定出了什么事,经一再追问,宣华夫人无奈地说出;“太子无礼!”隋文帝一听,不禁火冒三丈,怒骂道:“畜生!何足以托付大事,是独孤皇后耽误了我啊!”说完,又一选连声地命令身边的近臣柳述、元严道:“速召我儿来见!”并补充说:“是杨勇,不是杨广!”。
深为独孤皇后生前所看重而偏心于杨广的尚书右仆射杨素听到了消息,急忙把情况告知了太子杨广,两人合谋,召来了将去给杨勇传信的柳述和元严,篡改了他们手中的诏书,并暗地里把他们两人逮捕入狱。然后又派左庶子张衡到仁寿宫侍侯病中的文帝,在杨广的授意下,张衡在文帝的汤药中投下了毒药,毒死了隋文帝。
宣华夫人听到隋文帝驾崩的消息顿时战栗失色,心想:自己的保护伞已倒;曾被自己得罪的杨广一定不会放过我。当天薄暮时分,杨广派人送来一只锦盒,宣华夫人以为是让她自尽的鸩毒,迟迟不敢打开;经不住使者的一再催请,她双手颤抖地打开锦盒,里面竟是盛着一个五彩丝线编成的“同心结”,宣华夫人明白了杨广的心意,宫人们纷纷向她道喜,她自己的心情却杂乱如麻。
正在此时,太子杨广已经在腥红宫灯的引导下,悄悄前来会宣华夫人,宫女们连扶带拽地把她簇拥到太子面前,一个是色迷迷地急不可待,一个则愤恨、羞怯交集于心,但迫于时势,宣华夫人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弱女子又能如何反抗呢?她无奈地俯伏在地,低声唤了一声:“万岁”。当天夜里,父皇新丧的杨广就在宣华夫人宫中度过了消魂的一宿。
第二天举哀发丧,丧事完毕,太子杨广换上冕服即位而为隋炀帝,萧妃自然也就升为了皇后,印证了袁天纲说她将“母仪天下”的预言。这时杨广是三十六岁,萧皇后才二十四岁。杨广觊觎已久的皇位终于到手,再也没有谁能约束他了,因此就彻底露出他贪欢好色的本来面目。萧皇后已与他做了十余年夫妻,新鲜感已消失,而费尽心机才到手的宣华夫人则更能刺激他的胃口,因此,他每日下朝以后,便泡在宣华宫中寻欢作乐,把个同舟共渡十余年的萧皇后冷落一旁。萧皇后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她利用皇后的权力逼迫宣华夫人迁往偏僻的仙都宫,断绝她与陪场帝的来往。
自从宣华夫人远离后宫,为她所迷的隋炀帝惘然若失,郁郁寡欢,脾气也越来越暴躁,根本不理睬萧皇后。萧皇后见此情景,知道采取这种强行隔离政策并不能换回炀帝的心,不如索性成全他们,自己也能讨得炀帝的欢心,反正自己的皇后宝座是谁也占不去的。于是,她诚恳地对炀帝说:“妾因笃念夫妻之情,才劝陛下遣去宣华夫人;不料陛下如此眷恋,倒把妾看作是妒妇而不可理喻,是妾求亲而反疏也。不如传旨,召宣华夫人入宫,朝夕以尉圣怀,妾也能分享陛下之欢颜。”
杨广听后大喜,派快飞马前往仙都宫宣召宣华夫人。使者回来时,没召来宣华夫人,却带回夫人所写“长相思”词一阕:“红已稀,绿已稀,多谢春风著地吹,残花离上技。得宠疑,失宠疑,想象为欢能几时,怕添新别离。”
隋场帝看了以后,明白宣华夫人是心中顾忌萧皇后,同时也想乘机绝断与自己的关系,以明旧志。他当然不会就此罢手,当即依韵和词一阕:“雨不稀,露不稀,愿化春风日夕吹,种成千万枝。思何疑,爱何疑,一日为欢十二时,谁能生死离。”
杨广的垂施雨露、图慕恩爱之情跃然纸上,又遣快马送往仙都宫。由于难辞杨广的执着之情,宣华夫人只得重施脂粉,再画娥眉,乘坐炀帝派来的七香车再入宫来。说不尽的朝欢暮乐,道不完的男欢女爱,可惜美景不长,半年之后,宣华夫人一病不起。一年后,宣华夫人撒手人寰,享年仅仅二十九岁。
宣华夫人病逝之后,杨广大为悲伤,三日不能上朝。等略微恢复之后,又做了《神伤赋》一首,深表相思之情。从此之后,杨广伤心欲绝,整天长吁短叹,再也打不起精神。萧皇后见状劝解道:“宣华虽死,何不更选佳者,天下之大,难道就没有国色天香的丽人么?”
萧皇后的一句话惊醒了沉醉于旧情之中的梦中人,这让杨广想起了后宫还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庶母容华夫人。这容华夫人“蔡氏,丹阳人也。陈灭之后,以选入宫,为世妇。容仪婉嫕,上甚悦之。以文献皇后故,希得进幸。及后崩,渐见宠遇,拜为贵人,参断宫掖之务。”容华夫人也是隋文帝晚年最宠爱的妃子。她是丹阳人,陈国灭亡之后,被选入隋宫。起初她是位阶不高的世妇,但姿容婉丽,仪态大方,隋文帝颇为喜爱。然而因为独孤皇后独霸后宫的关系,隋文帝即使很喜欢她,也极少机会能够与她在一起。直到独孤皇后死后,隋文帝才开始开始对这位容华夫人大加宠幸,并将还是世妇的蔡氏升为贵人。容华夫人不但参与掌管后宫之事,地位也与宣华夫人不相上下。当隋文帝病重时,留下遗诏加封蔡氏为容华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