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中国古代人身份证 竟带防伪标识?

  现代,我们人手一张身份证,那么,古人有身份证吗?其实,在古代,古人的身份证是很金贵的,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会拥有官方认可的“身份证”,重要但是,古人的身份证还有防伪标识!!

  古代身份证上登记录入的信息比较简单,如在唐代,一般就是“姓名”、“官职”两项,再细一点,将“单位”加上,不会有“出生时间”、“性别”这些必须的内容。有的甚至连姓名也没有,就是一个物证。

  虽然简单,但它上面也有现代身份证上所没有的信息:如果持有者有兼职的,则要在上面写清楚。这种身份证实质是一种“官员证”,写有姓名的,在卸职后要交出来,作废中止;未刻姓名的,则传给继任者,轮流使用。

  古代的身份证式样很丰富:虎符、免符、鱼符、龟符、龙符、麟府、牙牌、腰牌等,都属于等级身份证,按照《新唐书·车服志》(卷二十四)的说法,这些身份证主要作用是“以明贵贱,应召命。”这一类身份证中,数鱼符最为典型和流行,使用的时间亦久。后来武则天当政时,一度废鱼符为龟符。虽然形式改变了,但作为身份证的功能并不改变。


  鱼符这种身份证正式使用时间在唐代,应该是唐高祖李渊在隋代制度上的一项发明创造。李渊进入长安后,废除了隋朝那套旧的“身份证制度”,将隋朝使用的“竹使符”改成“银兔符”,接着又改为“铜鱼符”,有交鱼符和巡鱼符两种。

  鱼符分左右,使用方法是,左符放在“派出所”(当时的内廷),作为身份证的“底根”;右符由持有人随身带着,作为身份的证明来使用。左右符的数量多少根据使用者的人数和实际需要来定,不一定对等,其第一功能起初并非是表明身份,而是“权力凭证”,可用于调动军队、任免官员。

  如今有身份证被盗办盗用的事件发生,在古代,“身份证”同样存在被盗用的风险,还有胆儿肥的,连皇帝老儿都去骗,以至于皇帝一怒之下给身份证发明了个防伪标记——给鱼符配个鱼袋或者干脆制作不同质地的身份证来代表不同的人。

  唐高宗李治当皇帝时是给鱼符配一个相对应等级的袋子,这种袋子当然是用来装符的,皇帝召见时,你有符还得有袋子。有意思的是到了宋代,官员的身份证竟然只用当年的“防伪标记”来识别,即只用“鱼袋”,而把身份证的核心凭证——“鱼符”废弃了。


  另外,还以唐朝为例,制作鱼符的材料各不相同:亲王及三品以上官员的身份证,用黄金来做;五品以上官员身份证所用材料是白银;六品以下官员的身份证,质地则是铜料。鱼袋也据此使用相应的金、银装饰:三品以上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到唐中宗的景云年间则改为:凡着紫衣者用金饰,凡着红衣者用银饰。因为这些身份证是地位的象征,所以有的使用终身,即便退休了仍能享受身份证制度。

  这些只是统治者做的预防措施,但其实也没有几个人有胆子去盗用身份证的,因为在古代,一旦被发现盗用身份证,后果可是很严重的,比如,明朝就规定:“借者与借与者同罪”。没有相应的身份证而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如混进后宫)、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如谎称当大官),则要“依律论罪”。

  唐诗中有句诗很着名: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这里面的金龟婿就是指拿着金龟符的人,在唐朝,金龟符是个很牛的符,一般能拿金龟符做身份证的,最低也是朝廷三品大员,能嫁给这样的人做老婆,可不就是钓到了金龟婿!


  看清宫戏,大家都对妃子们侍寝的规矩有点了解,侍寝之前,公公们会端着写着妃子们名字的“绿头牌”出现在皇帝面前,由皇帝挑选妃子侍寝,这叫翻牌子。其实这个“绿头牌”就是妃子们的身份。其实清代身份证多称“腰牌”,牌子上不仅要写清楚“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等,还会特别注明身份证的用途。但妃子们的身份证不叫“腰牌”,而称“绿头牌”——牌的顶端涂有绿色,故名。没这张身份证,脸蛋长得再漂亮,再风情万种,也别想得到皇帝的召幸。

  点评:古代其实也挺高科技的,那会身份证就有了方位标记,可见,古人在管理制度上还是不含糊的,就连一个小小的身份证都是这么的谨慎,在古代友谊些过了“身份证”是要收回的。


  揭秘古代“女钱”:传闻妇女佩带可以生女儿

  《古泉杂咏》是清末叶德辉所着的《论泉》绝句集,共有200多首,读来颇长见识。近日读到其中一首诗:“布泉径寸字针悬,鼓铸难忘居摄年;传语深闺消息好,佩来个个是男钱。”笔者很是奇怪,钱币难道也有男、女之分?

  纳闷之余,翻书阅典,始知关于“男钱”与“女钱”这种钱币术语,我国历代的钱学书籍早有论述。如《隋书》中最早有关于“女钱”的记述,《隋书·食货志》云:“(梁)武帝乃铸钱,肉好周郭(廓),文曰‘五铢’,重如其文。而又别铸,除其肉郭,谓之‘女钱’。”

  记载“男钱”、“女钱”两个名词最为详备的是宋代洪遵的《泉志》,其卷十五就记有“男钱”:“旧谱曰径寸,重四铢,悬针书,文曰‘布泉’。世人谓之‘男钱’,方佩之则生男也。”随后《通典·食货九》、《文献通考·八·钱币》等更有全面论及。

  那么,究竟什么叫“男钱”,什么叫“女钱”呢?

  据传,西汉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公元9—23年)时铸的“布泉”钱,体坚挺浑厚,外轮高峻雄伟,好郭(廓)重轮,异常壮美,民间称之为“男钱”。王莽的“布泉”,史志记载不详,令众多泉学家纷纷猜测,有疑其非“莽泉”也。然而,细观其特点,与其他“莽钱”之比较,就不难发现,这种悬针篆布泉不仅与王莽货泉的钱文相似,而且内郭重轮也是一致的。


  值得一提的是,钱币史上还有一种叫“布泉”的钱,系北周武帝宇文邕保定元年(公元561年)始铸。铸工精致,内外郭(廓)齐整,“布泉”二字作玉筋篆横书穿孔两侧,古朴端庄。“泉”字中竖不断,一线贯底,是与王莽“布泉”除篆法不同外又一显着区别。北周布泉肉实铜好,系“北周三大美泉”之一。

  都叫“布泉”,为什么惟王莽“布泉”可称“男钱”,而北周“布泉”却不能享誉“男钱”之名?关键是由于王莽“布泉”进了诗文之故。如笔者在文首提到的叶德辉诗,还有唐代《酉阳杂俎》一书的作者段成武,也曾作诗曰:“诈嫌嚼贝磨衣钝,私带男钱压鬓低。”

  为何称“男钱”?其中也有一些说法。古时由于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好多地方都有这样的习俗:女子婚后,腰佩“布泉”,则生男孩也。故此称之为“男钱”。追根溯源到唐代,唐朝杜佑《通典》云:“布泉,世谓之男钱,妇人佩之,生男也。”

  “男钱”的说法,还另有记载。如《续广博物志》也有“梁武帝铸丰货钱……谓之男钱,云妇人佩之生男也”之说。在两晋十六国时期,“男钱”颇为流行。东晋元帝司马睿建武三年(公元319年)有个叫石勒的人,于襄国(今河北省邢台)称王,建立“后赵”。石勒是个穷苦人出身,他自称赵王后,希望给广大的老百姓以富裕,便铸造并颁行了新货币,名曰“丰货”钱。相传得“丰货”者富,故又称“富钱”;又说“丰货”为“男钱”,得者生男儿。


  也有钱学家认为,十六国后赵石勒所铸的“丰货”钱,因钱文壮实丰满,又含有富裕吉祥之意,遂称“男钱”。也许由于“丰货”钱传世太少,人们不易得到,“丰货谓之男钱”之说,终究没能得到民间认可,仅是说说而已。

  “女钱”始于南朝梁武帝萧衍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的“公式女钱”,本质上都是青铜质轻小而薄弱,无外郭而有内郭的“五铢”小钱,均在二三铢之间,亦称之为“稚钱”。此种钱只有官铸者方可称之为“公式女钱”,故与私铸不易区分。据《通典》卷第九,“食货九钱币下”记载:“公式女钱,径一寸,文曰‘五铢’,重如新铸五铢,二品并行。百姓或私以古钱交易者,其五铢径一寸一分,重八铢,文曰‘五铢’,三吴属县行之。女钱径一寸,重五铢,无轮郭(廓),郡县皆通用。”自面世起,“女钱”与“男钱”就是相对称的。民间传说妇女佩之可生女。

  梁朝之所以出现“女钱”,自有其历史渊源。因为梁朝是门阀士族专政的典型朝代,政治黑暗,为疯狂地盘剥百姓,制造单薄、弱小的钱自是一种终南捷径,其结果也必然致使民不聊生,为此梁武帝轻而易举地将自己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至“侯景之乱”,最终不可逃脱饿死于台城的悲惨命运。百姓不但不予同情,结果还不值一提地痛斥其“不是男人”,嘲笑其一切行为均乃“女子之作为也”。


  那自然是政治上的判断,其实,萧梁的五铢内郭(廓)剪除后,钱质不壮,成色变差,自然显得更为单薄、弱小,因此难免有“女钱”之称。

  古人认为,凡藏有“丰货”钱者,必会使人家财丰富。清代藏泉大家戴熙在《古泉丛话》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张叔未来阅金石,戴送他一块封泥,第二天张以一枚‘丰货’钱作为答礼,并写了感谢信说:‘封演撰的钱谱认为富钱,得了此钱会致富,我将来家资巨万,都是先生所赐的,真是感激不尽。’听见的人都以为是笑谈。”

  今天看来,“男钱”与“女钱”之说,当然纯属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而已。回头再看关于男钱、女钱之说,我们也不可能完全理解为就是古时对女性的轻视,在“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今天,钱体的薄小轻弱,我们只会认为是人为制造的问题。人们都已然明白了,凡此佩带某种钱币即可生男女的种种说法,既不足为凭,亦不足为信。

  但换个角度讲,“丰货”等有男女之称的钱不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其货币名称本身也都有不同凡响的吉利言语,加之存世稀少,目前其价格自然均属不菲,极为当今的古泉收藏家及其爱好者所重视、钟爱。


  古代接生手段多可怕:产妇要靠鞭打分娩

  产妇有时会被鞭打或看其他人被鞭打来引产。根据德国的一个传说,一位晚产的皇后被抬到一间屋子看20个人被鞭打,其中两人被打死。皇后被所见事物惊吓而顺利生产。

  在技术落后的中世纪,对于女人来说,生孩子对母婴都是件十分危险的事,像难产那样的并发症是很可怕的。生产过程中的失误和因此导致的死亡对母婴来说经常发生。即使没有任何并发症,母亲也得经受长时间持续的剧痛。

  生产通常是在家中进行,一般在从主住宅中隔离出的小房间里,这间小屋必须是不通风的。农村妇女没有条件拥有选择房间的权利,就得在主住宅中的地板或干草堆上生产了,产妇们可以得到她们的女性或亲戚的帮助。有时在产妇周围提供帮助或鼓励的人多达30位。

  大多数情况下助产士(有时还会带有助手)会来给产妇接生,因为产房几乎总是妇女独有的空间。男医生只有在不得不动手术开刀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生一堆火,而由于房间里人数很多,产间里温度会再升高些。高温被认为是对产妇和新生儿有益的。还得烧热水进行清洗工作。贵族或富裕的家庭里的产妇有精心准备的产房。地板要清扫过,床上铺有最好的床罩,房中的一切都准备得当。

  中世纪的妇女一直都用坐姿或下蹲的姿势分娩。如果健康情况允许的话,产妇会采用有助于利用重力的姿势,她通常会揪住悬在房椽上的一条绳子或被单来支撑自己的精神。

  公元15世纪时,使用生产凳来使产妇在生育过程中保持身体竖直向上的古法出现于意大利,并且这一方法很快在整个欧洲流传。当没办法弄到这种特殊形状的马凳时,人们有时会将产妇放置于两张并排的椅子上,让她的身体在二者中间保持平衡。当然此法只适用于那些大腿肌肉很发达的妇女来尝试,身体状况较弱的产妇则有时会采用坐在另一名妇女的大腿上然后借助她的腿来生孩子的方式,这在正统社会是很流行的。产婆通常会按摩产妇的腹部来减缓疼痛和加快分娩进程。


  迷信依然很盛行,怎样使妇女自然分娩或引产时更容易些的方法不计其数。产妇有时会被鞭打或看其他人被鞭打来引产。根据德国的一个传说,一位晚产的皇后被抬到一间屋子看20个人被鞭打,其中两人被打死。皇后被所见事物惊吓而顺利生产。

  接生护士会排除产妇周围任何可能会干涉妨碍生产的因素。一切环状物、花边、编织物、扣子和钩环等都得被拿走。门窗都开着,瓶子要拔去瓶塞,有时马匹也要被放开。在产妇面前盘腿则被认为一定会导致难产。如果分娩过程持续了20次子宫收缩以上,家庭其他成员甚至会向空中放火箭,这样做是让子宫放开的意思。

  为了减缓生产过程中的疼痛,可在产妇腹部放一块暖和的布。除此之外很少有其他有效方法。酒精、鸦片和印度麻会常用于其他医学问题中的缓痛,但很少用于分娩中的妇女。阵痛被认为是生产中必然发生的,是上帝给所有女人自夏娃时代就必须承受的惩罚。当时,任何对阵痛的缓解都被认为是对上帝的反对——他要听到女人忏悔的叫声来得到惩罚的满足。

  在分娩时,遭受分娩巨大痛苦的产妇会试着从周围助产的人中借助力量。那些好心的助产者会给其提供各种鼓励支持来尽量使分娩容易些。有些石头常作为护身符使用,玉被认为对顺利分娩十分有帮助。希尔德加德建议产妇应在怀孕期间及临盆时都携带玉石一块,这可以驱邪,而生孩子被看做是不可缺乏神力相助之事。


  若分娩困难且情况加剧,像胎儿的胎位不正,就得使用助产工具了。其中最不令人生畏的工具就数一种钝钩了,当胎儿臀部朝下而引起难产时用它来钩住孩子的腿部助产。其他令产妇望而生畏的助具有尖钩(即钩针)和小刀。使用它们时尽管可能挽救了产妇的性命,但会因此而伤到孩子,有时甚至一部分一部分地取出孩子(的肢体)。

  尽管中世纪特别在城镇地区的接生婆们也总是随身携带铁钩,但大多数这类外科手术还是由外科医生执行。在用铁钩之前,她们得在其他的接生者的帮助下一起确定胎儿已死在产妇腹中,然后才能肢解死胎。对于一位已经饱受数小时折磨的母亲来说,看到她的接生婆拿起尖钩无疑更让她悲痛。

  当母亲把孩子生出阴道时可能会出现阴裂现象(阴道与肛门之间裂开)。特罗图拉的《中世纪妇女健康指南》中对怎么修治阴裂有详细介绍,此书是最早用白话文写就的医学治疗书籍。助产婆先用酒和黄油清洗患处,“再用双层银线在伤口处缝三或四针。接下来在此处即外阴部根据伤面大小包扎一块亚麻布。再把热沥青敷于布上,这样做可有助于子宫收缩,并由于沥青难闻的味道而固定。最后伤口在聚合草、小菊花及肉桂皮的药力作用下愈合起来”。


  历史上也有不少关于剖腹产的记载,这是一种当母亲因精疲力竭无力将婴儿产出或婴儿胎位不正而被卡在里边时所采取的措施。整个中世纪,外科技术几乎毫无发展,所以那些剖腹产术大都以悲剧结尾。虽然众所周知,妇女在这种手术中可能难逃一劫,但手术依然是一项重要步骤,因为它意味着母婴至少可以被分别埋葬。尽管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但究竟有多少产妇能在术后活下来却并不清楚。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瑞士阉猪人贾克布·纳福尔的,他妻子于公元1500年难产。他请来当地13位产婆和两位医生,但他们都没能帮上忙。绝望中,他亲自为妻子进行了剖腹产手术,结果母婴都存活下来了。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几个孩子。

  也许还有更早几个世纪的未被记载的成功例子,但它们肯定数量很少且时间相隔甚远。做这种手术必须切过产妇腹部和连接主肌肉和脂肪间的部分,然后把刀片抬起平切,这样就可切开子宫壁。剖腹产术通常只是在已经死去的产妇身上施行。这种手术的重创对于未经麻醉的产妇来说无疑超出其承受范围,即便她能挺过手术,也很可能死于传染病或大出血。


  解密:古代深闺少女怀孕之谜

  女人怀孕,意味着即将做妈妈,绝对是一件幸福而又值得炫耀的事儿。可是,非正常怀孕则未必了。在古代,遗孀寡居者及未婚女怀孕,都属于非正常,要着落在一个“奸”字上,有悖于伦理道德,被家族、四邻视为失德或不贞,轻者蒙羞自辱,重者得追究淫邪之罪。我们今儿个也穿越一回,看看那些千百年前的因偷情而成“大肚婆”的女人,都是怎么办的。

  假病生子,掩人耳目。

  秦始皇生母赵姬皇太后是个例子。想当年她累召吕不韦,使得吕不韦不堪其苦,遂私拟荐“贤”自代,在咸阳市上找到了嫪毐(读涝矮)。

  据说此人阳道壮伟,可转动车轮。赵姬得嫪毐,一试之下,果然坚硬无比,久战不疲,乐不可支。从此朝朝暮暮,我我卿卿。过不多久,竟怀孕。赵姬系遗孀寡妇,私下怀孕,焉能儿戏?乃密召吕不韦进宫,密商对策。不韦进言,只说太后凤驾欠安,宜离咸阳京都,居久静养。离了皇宫,天高皇帝远,便于处置:想生则生,不生可堕胎。


  匆忙嫁人,托庇夫家。

  明代扬州府有个秀才,游园时结识某地主家的千金小姐,在丫鬟的帮助下幽会成功,偷食禁果后珠胎暗结。这个故事情节有点像西厢记。这个地主本是个一分钱当两分钱使用的主儿,原指望等女儿出嫁时再很赚一笔彩礼钱,所以许多上门提亲的,他都因为彩礼少而不满意。没想到如今女儿做了“丑事”,肚子一日日隆起,想嫁女生财,还是保住名声,他捉急了。

  在千方百计寻找那位肇事者的秀才无果的情况下,他选择了保住名声,将女儿匆匆忙忙嫁给了一个穷佃户的儿子。

  信口扯谎,梦交于夫。

  五代王仁裕所撰《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杨国忠出使于江浙。其妻思念至深,荏苒成疾。忽昼梦与国忠交因而有孕,后生男名朏。洎至国忠使归,其妻具述梦中之事。国忠曰:‘此盖夫妻相念,情感所至。’时人无不高笑也。”


  “梦中怀孕”不过是为其偷情行为找个借口,信口扯谎罢了。可杨国忠对老婆的出轨不仅不怪罪,反而为其开脱,这除了顾及自己名声外,只能说明夫妻间有一种不相干涉的默契。据《旧唐书》载,杨国忠的老婆裴氏是妓女出身。既然杨国忠能包容裴氏的过去,再次宽容老婆与人偷情,也不足为奇。

  跟老公“梦交”,裴氏不是第一个说谎者,《文明判集残卷》里记载的那位叫阿刘的妇女,说谎尤胜于裴氏。“妇女阿刘,早失夫聟,心求守志,情愿事姑。夫亡数年,遂生一子,款亡夫梦合,因即有娠,姑乃养以为孙,更无他虑。

  其兄将为耻辱,遂即私适张衡。已付聘财,剋时成纳。其妹确乎之志,贞固不移。兄遂以女代姑,赴时成礼。”有句歇后语说:“寡妇生崽,靠大家帮忙。”阿刘怀孕生子,毫无疑问有人帮了忙。


  不顾生命,冒险人流。

  古代有没有人流术?汉代对此已有记载,《汉书》说,西汉成帝时,皇后赵飞燕和妹妹赵合德姊妹专宠十余年,卒皆无子,但她们为了固宠,又逼迫怀孕宫人堕胎(人流),“掖庭中御幸生子者辄死,又饮药伤堕者无数。”

  古代女子人流方法一般有有四种:第一种是药流,古人经过长期摸索,发现一些植物或动物,食用后会导致流产,南朝梁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专设堕胎(人流)药一项,就收录了堕胎(人流)药方40余种;第二种是借用外力击打,挤压,震动腹部,促使胎儿流产;第三种则是针灸流产,这种针灸流产术自宋代以后一直有人使用,成功率约在三分之二左右。最后一种则是到清朝才有的手术人流术。普通百姓因为生活贫困,不能养育更多子女,也多人流之举。

  这些堕胎(人流)的方式都是相当残忍的,给女性身体尤其是子宫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有些古代女性采取药流等方式流产之后,原本活蹦乱跳的人昏睡了十几年,很多女性因此都丧失了生育能力。

  我们读《射雕》,对于穆念慈怀上杨康的种,总觉得郭靖黄蓉等人的态度特现代,甚至有人据此以为南宋的世风就是这般开化,其实错谬至极。首先,任何时代的“江湖人”都是反世俗的,其次,郭靖是个不完全江湖化的江湖人物,瞧他反对杨过娶小龙女为妻的情形,即可知晓其对于世俗礼教的拘泥。穆念慈也就是占了江湖人的光,若是普通女子,她早去堕胎了。

  偷情是欢乐的,做好避孕措施,却是必须的,否则……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个失身少女

  不过如此:祝英台

  梁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凄美的爱情故事,因为它不是墓穴阴森森地合上,故事就带着凛冽之气地结束,它化了蝶,象征着高尚的爱情挣脱封建主义牢笼,以另外的方法获得自由,双宿双飞去。这个开放式的尾巴使整个故事变得抒情而唯美,无限开拓了想象空间。

  整个梁祝的故事,其实是祝英台一人在独撑,而梁山伯更像是芭蕾舞中的男伴,起的是烘托作用。要么是祝英台演技太好,要么是梁山伯实在迟钝。三年来,对于祝英台的性别从不怀疑,十八里相送时,祝英台的种种借物喻人,都像是对牛弹琴,搞不好,梁山伯还以为祝英台有断袖之癖。

  其实马文才也很委屈,他连面都没露,就成了第三者,在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天,妻子竟跳进了别人的坟墓,叫他怎么不郁闷。

  梁祝这样的悲剧是肯定不会再有了,现在的女子有了更多的自由,求学的,工作的,婚嫁的,想要嫁给男子,也没有封建主义这座大山压着,而父母的权威性也沦落为参考意见。可我们这些祝英台真的如愿以偿嫁给了梁山伯,却苍凉地发现,其实梁兄不过如此。


  红杏出墙:步非烟

  步非烟由父母作主,嫁给了河南府功曹参军武公业。武公业身为武将,虎背熊腰,性情骠悍。与心思细腻的步非烟完全是两种人,根本无从沟通。故而,步非烟经常郁郁。

  有一日,她在院中赏花,神情萧索,柳眉微蹙,正好被隔壁舞剑时腾跃而起的赵象瞥见,赵象年方二十,长相俊秀,正在家里攻读科举课业他的朗朗读书声,也曾掠过步非烟的心波,使她伫足墙下,凝神细听。惊鸿一瞥后,赵象再不能忘记步非烟,他重金买通武家的守门人,恳求转达渴慕之情。守门人让自己的妻子去试探步非烟口风。赵步两人经仆人之手,对诗数首,定了情分。终于,机会来了,武公业在公府值宿,赵象逾墙而过,自此之后,武公业不在家过夜,赵象便与步非烟欢会。

  就这么过了两年,事情再也瞒不住了,风声传到了武公业的耳中,他拷打守门人妻子,逼她道出始末。强压怒火,佯称值宿,伏于墙下,于二更时分抓住了赵象一片衣角,赵象本人跌回自家院落。武公业冲回房内,对正在梳妆打扮的步非烟怒吼,步非烟见事情败露,淡淡说了句,生既相爱,死亦何恨。武公业扬起马鞭,活活打死了步非烟。最后,以暴疾而亡的名义葬了她。

  整整两年,作为一个男人,满足于这样的偷情之中,无所作为,甚至连私奔的念头都没有,私奔是要付出代价的。


  燕子楼的悲剧:关盼盼

  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后被徐州守帅张愔纳为妾氏。白居易远游徐州,张愔设宴款待他,席间,还让宠妾关盼盼歌舞助兴,白居易大为赞赏关盼盼才艺,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嫋牡丹花”一诗。

  两年后张愔病逝,姬妾们作猢狲散,只有关盼盼难忘恩情,移居旧宅燕子楼,矢志守节,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一晃,十年过去了。

  白居易听闻了关盼盼守节一事,认为她既已坚持这么久,何不索性以死殉夫,留下贞节烈妇的名声,成就千古美谈呢。于是提笔作诗,托人转交关盼盼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

  关盼盼看到这首诗,立刻大哭一场。她之所以不死,是唯恐别人误会张愔自私,让爱妾殉身,反辱没了张愔名声,所以苛延残喘,偷生了这些年,而白居易竟以诗作讽,逼她殉夫,怎不悲愤?性情贞烈的关盼盼在十天后绝食身亡。

  关盼盼也是死于扼杀过阮玲玉的那四个字人言可畏。随着时代的发展,女人已经越来越不惧流言袭击。


  找到那棵树:红拂

  仅有一双妙目是不够的,须得像红拂那样,目光如矩,一抬眼就能识辨庸才与英雄。红拂,隋末唐初的奇女子,出身风尘,却身居一品诰命,这般的直上青云,恐怕泱泱数千年,只有她一人做到了。

  当然,红拂的美丽也功不可没,如果不是美女,深更半夜去敲陌生男子的门,他怎么肯冒着被杨素追杀的风险收留?如果不是美女,大丈夫虬髯客怎么会惊艳一场,以致于不能自拔,还对李靖爱屋及乌?

  一个女人,既美丽又聪明仍然不够,像柳如是,那么的人秀于群,还是不得善终。她也曾像红拂那样大胆追求真爱,走到钱谦益面前去。从某种程度上说,嫁人,就是嫁给了一种命运。

  一个有智慧的美女,如果不想下半辈子太凄凉,那么,她的最大任务就是找到那棵树。


  永不原谅:霍小玉

  霍小玉是唐朝的歌舞伎,那年,十六岁,喜欢上了李益的诗,李益状元及弟,正在等待官职。长安城中,才子佳人初初邂逅,一见钟情,说不尽的缠绵,道不尽的缱绻。

  而后李益负心,霍小玉将死,长安城人人皆知,有一黄衫客,路见不平,将李益架到了霍小玉门口。霍小玉抱病起身,泼酒在地,以示覆水难收,然后,说出了那句凄厉的诅咒我死之后,必成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历来弃妇总是悄无声息的死,比如苏小小,崔莺莺,就算杜十娘,也不过是抱了一大堆金银珠宝自寻短见,不曾想过要报复谁。

  霍小玉不是,她以命相酬,但绝不自认倒霉,善罢干休。亦没有像三流小说那样,见到情郎来了,回光返照之际,头上笼一层圣洁的光,原宥他的背叛,体恤他的难处,十指交握,约定来生再聚,凄美地死去比如张国荣最后一部电影《异度空间》,正是女鬼念及旧情,放弃了索命。

  原谅,这么一个高尚伟大的词,不是那么廉价的,比如《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一书中,有原谅,也有永不原谅,这与自尊有关。


  识人不明:杜十娘

  杜十娘是一个美丽而工于心计的女人,不然,无法在七年货腰生涯中悄然积下如此巨资。她本来就是京中名妓,怎样骗男人是她的拿手好戏,当她有本钱从良时,将终身托付给了老实人李甲,可偏偏就是这个怯懦无能的男人,给了她最狠的一刀。在孙富的几句浮言下,就客串了人贩子,把刚刚获取自由的她,重新推向火坑。

  这是她平生最看错的一个人,也是最致命的。这场怒沉百宝箱的悲剧,本可以避免,只消她打开箱子,李甲的嘴脸马上会转变。可是她没有,她选择了玉石俱焚的结局,因为心碎,因为绝望,不想再活了。

  杜十娘曾经如此接近过幸福,她计划浮居苏杭,逍遥度日,她什么都有了,金钱,自由,青春,爱情只可惜,她的爱情是假象。面对李甲的背叛与残忍,已不愿抗争,洞悉了人性的丑陋与自私,曾经步步为营小心谨慎的杜十娘选择了死亡。

  遇人不淑是女人最大的不幸,而识人不明更是主动犯下的错。无论时代怎么进步,女人依然会看错人,选错郎,因为,恋爱中的女人是瞎子。

  他不知,那女子淡定从容,不置一辩,任凭毒打,始终不开口求饶,承担了这场孽情所有的悲哀与不幸,她用自己的生命赎了罪。


  嫁与富贵:绿珠

  一直以来,晋代的梁绿珠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石崇为她得罪了孙秀,四面楚歌之际,她纵身一跃,以酬石崇。这样的贞烈,连士大夫也不一定能做到,比如洪承畴、钱谦益。

  绿珠是白州人,石崇去越南出差途中,带回了她,身价明珠十斛,擅吹笛。彼时石崇已是微微发福的中年人了,当然,他也非碌碌之辈,二十多岁就当上县令,在荆州做刺史时,瞅准机会,靠劫掠富商而暴发。从此过上了挥霍糜烂的生活,天天开PARTY,纵情声色,结交权贵,是上流社会的中坚分子。但后来,石崇的靠山陆续倒了,而敌人司马伦却掌握了实权。在那么关键的时候,司马伦的心腹孙秀反复索要绿珠,石崇仍然坚拒。

  整个故事里,最无辜的就是绿珠本人,她什么也没有做过,只是天生丽质,天姿聪颖,随石崇来到长安,死心踏地伺奉主人。她是一只金谷园里的笼中鸟,没有自由,连死都是石崇所暗示的。他们都说,这是以死报答石崇之恩,有什么恩呢?享了几年福,然后香消玉殒,倒不如在白州无拘无束,嫁一个人,过平静安稳的日子。

  嫁与富贵权势,不一定是幸事,比如戴安娜王妃。


  只羡鸳鸯不羡仙:白素贞

  故事发生了苏杭,西湖,断桥,烟雨。百年修得同船渡,然后,以一柄伞延续了邂逅,再然后,做了人间夫妻。

  白素贞的梦想很简单,只不过是做一个寻常的人,她本是妖,如果努力,是有可能修炼成仙的。成仙,是多少妖精梦寐以求的事,但白素贞对许仙一见钟情,竟摒弃了光明大道委身做人。

  但最终素贞死在心爱男人的手里,现出原形时,兀自昂头看着许仙是什么样的眼神呢?在这桩传奇里,雷峰塔起先只是法海令人搬砖运石所砌,后来,许仙化缘,砌成七层宝塔,将白素贞永镇塔底。不过是爱一个人,却被他亲自修理。曾对他百依百顺,温柔体贴,一心做他贤淑的妻,在其他版本里,甚至怀了身孕,白素贞的付出是勇往直前的,便为他冒犯天条又如何?

  可许仙,犹豫,惊慌,防范,最后终于要躲避了,也许并不能一味指责许仙,换作任何男人,都不能明知是妖,仍恩爱如常。比如《聊斋》里那些书生与妖,相爱一场,但从来就没有结局,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只可视作午夜艳遇,天亮说分手。

  除非爱得很深,很深,深到不忌讳非我族类,深到无论你是什么都一样,深到恨不得我亦是妖,与你共背了罪。

  妖不知道,想得到一个男人的真心,是多么困难,纵然给了他全世界,他还是会嫌你出身不好。

  那一日,在断桥,白素贞选错了人,或者说,错的是她自己,她没有妖的决绝,竟有人的痴缠。


  鱼玄机的杀气:鱼玄机

  鱼玄机,字幼微,晚唐女诗人,出身寒微,十六岁嫁与李亿为妾,为其原配裴氏所不容,只得入咸宜观修行。李亿携裴氏转赴扬州任官后,鱼玄机在墙上贴一纸公告,鱼玄机诗文候教。从此大开艳帜,咸宜观车水马龙,她本人从弃妇变成了荡妇,过上了半娼式的生活。

  鱼玄机在诗的名义下,结交权贵名士,如温庭筠、李郢,艳名远播,但命运随即出现悲剧性的转变,她怀疑侍婢绿翘与情夫陈韪私通,笞杀绿翘,埋于后院的紫藤花下。在某个夏夜,有人发现苍蝇聚于花下浮土,暗召官衙勘查,事情败露,二十四岁的鱼玄机亦被处死。

  女诗人不过廖廖几位,而手染血迹以身试法的只有鱼玄机。是什么使一位曾饱受正室欺凌的弱女子,变成对侍婢痛下杀手的悍妇,是什么使才貌双全的鱼玄机,一瞬间血脉贲张,理智全失?

  遭受了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鱼玄机性情中的恶已经被激发,她残忍,狂暴,压抑诚然,开门纳客,看上去更自由,但女人真正想要的,绝不是频换舞伴的自由。她不甘心长伴孤灯,无声无息地过,于是,走上烟花路。

  鱼玄机短短一生并没有很好的爱情,李亿已老,且惧内,裴氏虐待鱼玄机时,他并没有挺身佑护,鱼玄机甚至无法在丈夫的羽翼下,做一个面目模糊的女人像大多数妾氏那样。

  女人,特别是鱼玄机这样美丽且聪明的,一旦感情受挫,难免会偏激,乖戾,对生命充满了憎恶,这是极端的自暴自弃,也是带有自毁性质的怨恨,一经触碰,便转化成腾腾的杀气。


  十八春王宝钏

  女人能有几个十八年呢,最好的时光怎么过的呢?

  王宝钏,唐代的着名牌坊,被男权社会用虚无的光环,借以掩饰自私与卑劣。

  隐隐有一种声音在浮现女人要像王宝钏那样,十八年保持同样的姿势,一定会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

  王宝钏的结局是传统式的大团圆,与薜平贵夫妻相认,和代战公主共事一夫,简直就是千古美谈可惜,十八天后,王宝钏死了,没能将这种虚伪的美满进行得更为天长地久。而这十八天的荣华富贵,对薜平贵来说,是卸下了良心上的一个枷锁,如果他还有良心的话。

  他们都说,王宝钏挣脱了封建牢笼,反抗家长权威,追求自由爱情,可歌又可泣。我觉得,歌就不必了,泣倒是必然的。怎么不哭呢,以为自己找到了良人,却误了终生,他确实成了气候,但不属于她,她牺牲了自己,到头来,不过是场梦。

  她的死,绝对不是愿望得偿后的含笑合眼,而是,发现自己坚守的信仰可笑地碎了。

  现在,仍然有留守女士的悲剧,赠了钱财送情郎去他国求学,一年半载后,那边捎话来,对不起,我有了新欢,你不必再等。


  封建贞操观:女子失身只有死

  在中国历史上,和愈演愈烈的贞操观念相联系的就是男子的处女嗜好。一方面,男子以占有女子的处女身作为一大乐事;另一方面,在男人们看来,女子失去童贞,不论是什么原因,都是永远跳进黄河洗不清的破烂货,永世不得翻身。而检验是否处女的方法,又是极不科学的初夜性交是否“落红”。

  中国的古人常以花蕊来形容女阴,例如《佛说秘密相经》中就以“莲花部”来代表女性生殖器;与处女性交叫“开苞”,猛烈的性交动作叫“直捣花心”,处女膜破了而流血叫“落英缤纷”,等等。古代卖淫业十分发达,妓女当然一般不是处女,可是嫖处女妓,为她“开苞”,可是件大事,嫖客要花十倍以至几十倍的代价。至于非处女,那当然没有处女“值钱”了,娶了非处女,要遭人耻笑。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寡妇再嫁,有人就送上一副喜联:“花径昔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是把女阴形容为“花径”,这条小路过去已有人“扫”过了,现在换个人再“扫”一下吧,实在是极尽揶揄之能事。


  古代男子之所以产生这种处女嗜好的偏执心理,主要还是出自私有财产观念。如果妻子婚前已非处女,那么就很难保证她所生的子女是出自丈夫的血统,也很难保证丈夫的财产不落入“野种”之手。同时,妻子既然是丈夫的私有财产,那么丈夫就要保证自己有“首次使用权”,如果是吃了“剩菜”,用了“旧货”,那会十分损害男子的自尊心。

  处女嗜好之所以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古人对于“童身”特别迷信,认为和童男、童女性交能驻颜养生。六朝时的性学古籍《玉房秘诀》中说:“夫男子欲得大益者当御童女。”古典小说《封神榜》中曾提到使用“万点梅花帐”(处女初次性交处女膜破裂热血染帐上)可以大破鬼神之敌,这也说明处女之宝贵神奇。

  在许多朝代,宫廷都要选美,由各州府选拔少女送往宫廷。选美有许多条件,例如年龄、身高、健康、容貌、身体发育程度以及种族等等,但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必须是处女。如果把非处女送进宫去,那可是大罪,因为是非处女,进入宫廷时也可能有孕,如受皇帝“宠幸”,生下的“野种”变成“龙种”,那就使皇家血脉混乱了。


  在中华性文化博物馆中展出了一个瓷印,上有“守珍印”几个字,是宋代州府选美送往宫廷时,证明某个女子是处女的凭证。把这个印蘸上朱砂,盖在女子臀部,不易脱落,这就算“产品合格”证明了。

  二、初夜性交见“落红”

  在古代民间,常以初夜性交是否“见红”来检验新娘是否处女。丈夫在和新娘第一次性交后,要以染上血的手帕以示亲友,表明所娶的是“黄花闺女”、“原装货”,于是大家一片欢呼。


  这种状况,在古代一些文人所写的狎词和反映社会风尚的性小说中多有表露。例如清末的一首俗曲五更调《闹新房》里,从一更众人闹新房,二更新人入罗帏,写到三更的“海棠枝上试新红”之后,新郎就喜滋滋地“验红”了:“三更里明月来相照,奴好似狂风吹折嫩柳腰。郎爱风流不顾奴年少,忍痛含羞随他来颠倒。弄出一点红,滴在白绫标,不怕羞丑拿到灯前照。新郎见了喜红,心中多欢悦,说奴是黄花女,喜笑在眉梢。”

  这种“见红”的手绢,不但新郎要看,有时连外头的宾客和男方的家长都要赞叹不已地传看这块血迹斑斑、代表新娘贞洁的手绢。如果新娘不“落红”,而外面又围着一大堆等着见红的人,那场面的确十分尴尬,后果十分严重。例如《醒世姻缘传》中就有这样一段情节,有个叫魏三封的人娶程大姐为妻,初夜不见红,就对她毒打拷问,然后押送她回娘家: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281 字。

转载请注明: 揭中国古代人身份证 竟带防伪标识?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