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个人信息入法 违法惩处细则待研究

  保护个人信息入法,违法惩处细则待研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民法总则草案10月31日再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

  今年6月27日,国内首部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编纂正式进入立法程序,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瞩目。记者注意到,草案二审稿一些焦点内容变化引发关注:强化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提供、公开或者出售个人信息;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首次明确纳入法律保护不得非法收集公开出售

  草案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利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提供、公开或者出售个人信息。”专家解读

  今年以来,电信诈骗屡屡见诸报端。清华大学教授刚卖完房子,信息就被泄露,结果被诈骗1700多万元;8月19日,山东一准大学生徐玉玉因接到诈骗电话而被骗走9900元后伤心欲绝,最终导致心脏骤停离世。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利明表示,个人信息的泄露十分普遍,已经成为一种公害,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而严重的电信网络诈骗背后都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

  他介绍,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经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专门保障个人信息的法律,宣告个人享有个人信息权,甚至将个人信息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对待,这也反映了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在我国,虽然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明确规定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其他方面也不乏相关规定,但总体上,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仍很不够,需要从多方面予以加强。

  很多委员、部门和法学教学研究机构都提出建议,进一步强调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委员会经研究认为,个人信息权利是公民在现代信息社会享有的重要权利,明确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对于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使公民免受非法侵扰,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具有现实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856 字。

转载请注明: 保护个人信息入法 违法惩处细则待研究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