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是德国著名作家,是古典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写下了许多诗歌、散文和戏剧作品,为世界文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四十八种语言,流传到世界各地,对中国的文学启蒙也起到了不小推动作用。
歌德简介
歌德画像
歌德出生于一个法兰克福一个殷实的普通家庭。从小父亲就对他十分严厉,受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他学习了骑马和击剑。他的母亲是十分温柔的女人,母亲一直用引导和激励的方式培养他。他常常听母亲为他讲各种各样的故事,这些精彩的故事启发了他,让他早早地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他对戏剧也十分有兴趣,他去法国剧院拜访时还曾在音乐会上遇到当时才七岁的莫扎特。十六岁时,他离开家乡到了莱比锡,在那里学习了法学、写作、绘画等多门课程。十九岁时,因为一次严重咯血,他只好无奈中断学业回家。
二十七岁他开始从政,当上了枢密公使馆的参赞为魏玛共和国服务,三年后他升为枢密顾问,在议会中的权利越来越大。此外,他还认识了贵族妇女夏洛特,并与她保持了十年的亲密关系。1786年,他来到意大利,在那里从事绘画和文学创作,开始潜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植物学,还创办了自然科学有关的杂志。三十九岁时,他回到魏玛在剧院担任了监督,当时社会进步与思想传播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的灵感,他创作了《浮士德》等经典作品。1813年,他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兴趣,并阅读了许多中国游记和哲学书籍,通过接触中国作品下来,他对中国产生了无比憧憬,对世界文学也有了全新的理解。
从四十岁开始,他就一直被病魔困扰,他的身体渐渐变得僵硬无法行动,骨骼也开始变形。1832年,他因病去世,死后被葬在诸侯墓地。
歌德给傻瓜让路的原因
歌德雕塑
歌德的天才不只体现在他的作品上,他的语言也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一次在公园散步时与一位批评家迎面相遇,公园的小路很窄只能允许一个人单独通过,那位批评家对他说:“我从来不给蠢货让路。”而歌德笑着说:“我恰好相反!”说完就走到路边。那位批评家本想讽刺歌德,却被歌德讽刺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