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马上奔四了,很多企业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那以后做什么

人最大的风险,就是中年危机的时候遇到辞退。

无论公司说的多好听,真不要你的时候一点都不客气,但人总要生活,那奔四的人以后都能干什么?

生活不是讲几个道理,就能生活好的,是实实在在的要面对问题,每个人都不容易特别是,男到中年,不如狗。

你是否已经到了中年危机的阶段了!

2019年,一个公司内部裁员上了热搜,正常来说一个公司内部裁员不至于会闹那么大的动静,可一裁就是900人,而且都是各大名校的精英。

这个公司就是,市值1867亿美元,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甲骨文,因为裁员而站在了风口浪尖上。

在被裁的中国研发区员工中,绝大多数都是37岁左右的工程师,他们毕业于各大名校,年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80后马上奔四了,很多企业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那以后做什么

但如今,他们却只能拿着横幅,在街头喊着口号:

“我们要工作!”、“孩子要上学!”、“为何下如此狠手!”

不再年轻或许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但更令人沮丧的,恐怕是担心没有实力来支撑中年时期家庭和工作带来的压力。

“中年危机”这个概念是精神分析学家埃利奥特.杰奎斯在1965年提出的。

中年危机也称“灰色中年”,高发在35~50岁,主要指这个人生阶段可能经历的事业、健康、家庭等各种关卡和危机。

很多人都在经历这个阶段。

80后马上奔四了,很多企业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那以后做什么

中年往往被看作是人生中承受压力最大的一个阶段,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抚养儿女,很多人还肩负着还房贷、车贷等经济压力。这些人一旦遭遇职场“滑铁卢”,就意味着一个家庭失去了重要的经济支柱。

这样的资金模式经不起任何风波,如果发生意外,那一直紧绷着的经济链就会断掉,整个生活都会立即出现危机。

即使目前一切顺利,但不再年轻的你,不感到焦虑吗?

那么35岁以后的我们该怎么办呢?

1、对以往的选择不再耿耿于怀,与机会损失和解。

我们到了中年阶段很容易经常去回顾以往的选择,还会对以往的错过的事情而感到懊悔,而且会假想如果当初选择了另一条路会多么多么的美好。

我们从前的“机会损失”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我们每做一次选择,都会损失掉其他的可能性。

对于我们的过去,会有懊悔和遗憾也都是正常的,也恰恰说明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看到自己的价值,而没有为人生设定唯一的选项,而且,我们选择哪一步都是有得有失的,没有哪个选择是最好的或者说是最对的,我们选择的就是最适合我们自己的。

过去了就过去了,不需要再耿耿于怀了,学着与我们的过去和解吧!

80后马上奔四了,很多企业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那以后做什么

2、为有存在价值的事创造空间。

让我们很多中年人在工作中感到乏味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是工作只具有改善型的价值,只有机械的不断处理和解决问题,而没有创造性的空间。

到了中年我们需要提升自身的存在价值,去感受生命的意义和自我成长的事情。

比如在工作中去创造有趣的工作环节;业余时发展一项爱好;做一些公益性的工作等,以此来平衡重复性工作带来的空虚感。

在工作中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这种空虚感,就会让自己陷入“无脑”的工作中,工作就显得毫无价值,到了中年的我们也将变得毫无生气可言。

80后马上奔四了,很多企业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那以后做什么

3、打造自己的个人能力库。

《增广贤文》中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中年的我们要随时做好被淘汰的可能,现在连“铁饭碗”公务员之类的都有淘汰制度了,如果不能达标就有可能被劝退。

所以,我们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也不管多大岁数了,都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那句“活到老,学到老”的话真的一点都没有错,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有可能不被时代所淘汰,才能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才有资本与越来越年轻的一代PK。

总而言之,中年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无力反抗,没有能力去支撑我们所面临的尴尬境地,我们要有不放弃的决心,不断地督促自己向前走,才有可能避免在中年危机普遍的今天存活下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458 字。

转载请注明: 80后马上奔四了,很多企业不要35岁以上的员工,那以后做什么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