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士无双”?答案在于谦这6首诗里

由 颛孙佳悦 发布于 经典

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士无双”?答案在于谦这6首诗里!

杭州西湖旁的一座祠堂里,草木葱郁,绿树成荫。相比其他的祠堂,这座祠堂显得格外的冷清,游客并不多。天色已晚,祠堂也快关门了。一位游客虔诚地跪拜在一座墓前,久久不愿起身,墓碑上书:“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原来这座祠堂是为纪念于谦而设。

诗如其人,人如其诗

俗话说:诗如其人,人如其诗。但是古往今来,真正和自己诗歌吻合的诗人并不多,甚至很多“人设崩塌,阴沟里翻船”。比如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最后当了官却是穷奢极欲;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其实是个“情圣”,还辜负了好多女子;写“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最后却成了卖国贼。

可以说,其实很多的诗人都是“口是心非”,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诗歌里的自己。而于谦,则是用他的一生,诠释了现实中的自己就是诗歌里那个完美的自己。

此于谦,并非说相声的那个于谦,而是明朝的民族英雄于谦。有些人或许并不了解于谦,但是于谦的诗你一定听过,他并不是一位诗人,但却喜欢用诗歌表达自己。他所存诗歌并不多,但每一首都可以称之为经典,其中最出名的是《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以石灰自喻,通过对石灰锻造过程的描写,赞颂了石灰的不避万难、牺牲自我,以保持清白的这种品格,同时这也是诗人的人生追求。这首诗可以说是于谦一生的真实写照,于谦的一生,就真的如同这首《石灰吟》所说那样:为大明粉身碎骨,唯留一生清白于世间。

为官的初衷是为国为民

1398年,于谦出生在浙江钱塘,少年时的他,就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那就是做一个像文天祥那样的人,为此,他学习非常刻苦。

23岁那年,于谦考中进士,踏上仕途前,他写了一首诗《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 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 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 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于谦此诗托物言志,煤炭虽然开采起来困难,但却拥有极大的能量,它燃烧起来就像春风回暖,能照亮漆黑的夜空,国家就需要像煤炭这样的栋梁,尽管燃烧后变成了铁石,但它的一片忠心永存。

最后一句,将煤炭拟人化,以煤炭的口吻说出,自己不辞辛苦走出山林,只是希望普天之下的苍生都能吃饱穿暖。这一句的境界,比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大批寒士尽开颜”要高出不少。

作者通过此诗道出了自己为官的初衷,为国为民,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关心,和牺牲自己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

时刻以苍生为重

于谦个人能力突出,很快得到明宣宗的赏识,被封为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于谦到任后,骑着一匹瘦马,走遍所有辖区,听取民间意见,为民请命。他为官清廉,深得百姓爱戴。

过年了,于谦作为南方人,第一次在山西过这样的寒冬,除夕夜,于谦冻得睡不着觉,他想到天涯的游子应该也和他相同的处境,于是写了一首《除夜太原寒甚》:

寄语天涯客,清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大意为:流落在天涯的他乡之客啊,我有话对你们说,不用为这一点点寒冷发愁,春风很快就要来了,就在屋子的东头。

自己冻得睡不着,还在关心那些漂泊的游子,鼓励他们。时刻以苍生为重,他实在是令人心生敬佩。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过完年,于谦又开始骑着那匹瘦马,到处走访民间。

公元1441年,农民收成不错,为了控制粮食上涨,他上书皇上,提出了预备储粮、提前上报、定额分配、特殊免除等策略,得到皇上的批准。粮价控制住了,于谦在走访的路上作了一首诗:

《平阳道中》

杨柳阴浓水鸟啼,豆花初放麦苗齐。

相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

收成好,百姓都能吃的起粮食,于谦心情大好,开心得像个孩子。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谦做到了。

真正的两袖清风,是所有为官者的楷模

但他在任期间,严惩了一些作奸犯科的权贵,得罪了不少人。

太监王振当权期间,大臣争相贿赂献媚。于谦进京述事时,却是瘦马一匹,便服一套,两袖清风。同僚们劝他:“就算不带金银珠宝,你好歹带些土特产吧?”对此,于谦作了一首诗表明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态度:

《入京》

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他说,这些土特产,本来是用之于民的,反倒被官员们搜刮走了,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我就这样两袖清风朝见天子,免得被百姓闲言碎语。

于谦做到了真正的两袖清风,他是所有为官者的楷模!

于谦因此得罪了王振,被弹劾入狱,下了死牢。山西、河南的百姓们得知后联名上书,他才得以免死。

关键时刻,以一人之力匡扶社稷

公元1449年,瓦剌大军大举侵明,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群龙无首,大明岌岌可危。朝廷有人提议迁都南京,关键时刻,于谦站了出来,他力排众议,作了一首诗:

《岳忠武王祠》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青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于谦这首诗,以宋朝南迁后,再也无力收复故土为例,痛斥那些主和的奸臣,表达了自己不愿做奸臣贼子,誓死保卫北京城的决心。

最后,于谦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扶大厦之将倾,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于危亡之中。

公元1457年,明英宗复辟,一代栋梁、民族英雄于谦被奸臣诬陷,含冤身亡。

他死的那天,“阴霾四合,天下冤之。”

于谦是被冤枉的,天下人皆知,但却没一个人能救得了他,真是令人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