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往年,这时候一学期都快过半了,可是,今年却遇到了特殊情况,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开学。病毒向来都是无情的,但人却是有情的,越是在这种时刻,越是体现出了中国人的情操。
学生们虽然无法到学校上课,但是教师们却在网上坚持授课。不过,网上授课对家长来说却是非常不方便的。有些小学生思想激进,爱问问题,让家长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有一位学生学习古诗的时候就问了一个让家长崩溃的问题,那么,学生到底问了什么,让家长几乎生无可恋呢?
一般来说,需要在家长的监督下学习的都是小学生。那些小学生看似简单,其实脑子里面可复杂了,他们天马行空,想的问题和老师所讲的几乎没有关联,但是好像又是有一点点关联。
乍看之下,这是一首写景的诗,大家在读后完全可以想出一幅晚秋时期的景象。诗人在秋日里赶着马车,经过一个类似于乡村的地方,路上铺满了石头,道路弯弯曲曲的,一直向远处深山延伸,就在与白云相接的地方,隐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
这种景象,让诗人仿佛身处于远古,没有争纷,只有百姓们恬静的生活。居住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虽然交通不方便,但是古代并不像现代,基本上都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需要走出深山。
所以,这种环境在当时可是非常迷人的,尤其是诗人曾经在繁华的都市居住,甚至曾在朝廷任职,看多了人世间的尔虞我诈,更是迷恋这种幽深的居住环境。
当诗人看到漫山通红的霜叶时,忍不住停下马车,坐在车上看着眼前的美景。时至晚秋,所有的霜叶都顺应时节,像被二月的骄阳映照过的红花。
身处这片美景中,如果不是时间有限,诗人肯定会继续看下去吧,甚至还可以进一步想象,如果诗人身上有现代的照相机,或者手机之类的,一定会毫不犹豫将这幅美景给拍下来,往后余生好好欣赏。
作者写下这首诗时,正是对官场感到厌倦的时候,所以,这首诗里面也隐含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不管从哪方面来欣赏这首诗,都是一首近乎完美的田园诗。可惜的是,现在小孩吃太多补脑的产品了,听到什么补脑就让小孩吃什么。结果,大补之下,小孩的脑回路都和以前的小孩不同了。
以前小孩读书,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存在太多课外问题。但是,现代的小孩却不问死老师不罢休。
小孩不在学校,问不了老师,便把问题问到了家长身上。这不,一位家长反应,自己都快被家里的“熊孩子”给问疯了,因为小孩问的问题实在太刁钻了。
当孩子读完第一、二句时,就问家长,这两句诗是不是出错了。既然是在有霜季节的傍晚,还有白云飘飘,诗人的视线应该受阻才对,怎么还能看到那么远的地方住着人家呢?
当孩子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家长一下子就愣住了,以前只觉得诗人写的这首诗意境优美,根本没有想过到底符不符合现实啊。孩子一提问,家长也觉得确实有问题了。
事实上,古代的诗人写诗的时候,看似写的都是实景,实际上却为了增加意境而写了更多内容。所以,有些诗句只能欣赏表面意思,体会诗人写诗的意境,却不能过度推敲文字。
当孩子读到后面两句时,再次提出了让家长崩溃的问题,诗中第三句里面的“坐”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诗人为什么要用这个字?懂诗的人不用问也知道这里面的“坐”是“因为”的意思。
诗人之所以用“坐”,而不用“因”或者其他字,原因非常简单,“坐”字是第四声,读起来更加符合整首诗的韵律。
这首诗也是小学教材,告诉学生们,农民伯伯在太阳正烈的正午到地里锄禾,大中午在太阳底下劳作,不知道花费了农民伯伯们多少心血。所以,大家所吃的每一粒米饭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成果,不能随便浪费。
这是一首非常直接的教育孩子们珍惜粮食的诗,对孩子们来说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可是,学生们却提了一个让老师也颇为不解问题。农民劳作,并不一定非要在那么热的中午,完全可以在早上或者傍晚更凉快的时候啊,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在中午呢?
首先,诗中所说的“锄禾”并不是真正的把禾苗锄死,而是指把禾苗周围的杂草除掉。对农活在行的人就知道,早上虽然凉快,人们干活也不用那么辛苦,但是早上禾苗上面有露珠,下田可能会造成黄叶或者其他问题。
对于老师而言,学生的问题虽然刁钻,但是好歹还回答得上来,但是家长就不一样了。自己没有学过的内容,在儿女面前回答不上来可是会影响形象的,所以才会那么抓狂。
不过,问问题也是增加学识的一种途径,更能开阔视野,所以,老师和家长也不能拘着不让孩子提问。相反,为了使孩子们的知识更加健全,不管扮演哪种角色,都应该尽量给孩子们准确而全面的答案。
最后,祝愿病毒早日过去,让老师们顺利上岗,让家长们早日“解脱”。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