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非常的有意思, 『高价买真货』似乎是一个下意识的想法, 也就是所谓『传统的智慧』,往往一直都是大家批判的对象。但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这个想法能够植根于很多人的意识之中,或许真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在淘宝上,看到很便宜的名牌包和表,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是如果定价和专柜差不多,有不少人就觉得这个可能是真的,这是人类惯性思维的缺陷,还是内化理性的必然?我们分情况来看。
首先如果消费者没有任何办法在事前了解货物的真假,并且在买到之后也没有任何办法制裁卖家,那么显然这句话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教科书一般的逆选择现象。真货价高,假货冒充真货也收高价,消费者难辨真伪,不愿意出高价,于是真货卖不出去,退出市场,市场上充斥着假货,而消费者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无人交易,最终市场彻底失灵。
但是如果像淘宝一样,消费者能够以一定的概率发现假货,并且能够申请退款呢? 这个问题就变得有点意思了。我们假设有一个手工皮鞋制造者,他可以提供三种质量的皮鞋:
- 粗制滥造的假皮鞋,很容易被消费者发现,发现概率为 P1, 但是好处在于成本很低为 C1
- 精心制造的高仿真皮鞋,相对不容易被消费者发现为假,发现概率为 P2,成本稍微高一点 C2
- 真皮鞋, ……永远不会被发现为假,因为就是真的,成本最贵 C3
而一旦皮鞋被发现为假,那么消费者会申请退货,并拿到全款。
这个时候皮鞋制造者的策略就变的复杂了起来:
1. 什么时候皮鞋制造者倾向于粗制滥造呢?显然是粗制滥造给制造者带来收益大于精心作假的时候,给定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为 W,也就是说:
左边是粗制滥造的期望收益,也就是当消费者没有发现假货的时候,收入为 W,发现了之后,收入为 0,但是任何情况下,花出去的成本永远是 C1;同样在右边是精心制作 A 货的期望收益。
化简这个式子,得到
也就是说,当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较低,低于一定值的时候,皮鞋制造者一定会粗制滥造假货。
2. 那么什么时候皮鞋制造者倾向于精心作假呢? 沿着上面的思路,那么必然 W 不能太低,至少要大于刚才的那个值,同时精心作假的收益要大于做真货的期望收益:
化简之后得
也就是说,当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中不溜的时候,皮鞋制造者会精心的制造 A 货。
3. 显然,当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足够的高,以至于皮鞋制造商觉得自己制造假货然后被发现要退钱这个损失足够的大,皮鞋制造商就会老老实实的制造真货了。
我们把皮鞋制造商在三个不同情况下收益的图画出来,就能够得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定价区间图。
看,传统的智慧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当你付出的价格足够的高,即便是在不完美信息下,依然能够给生产者足够的激励去生产真货;而当价格没有那么高的时候,很大可能买到的就是精心制作的假货,至于 100-200 块钱的 GUCCI 和 LV 嘛,给定这个价格,生产者也别无选择,只能粗制滥造一件,然后祈祷不被发现。
上面举的这个小例子给我们两点启示:
1. 保证消费者的惩罚威慑是重要的。或者提高消费者发现假货的概率,比如提供第三方检验;或者加大惩罚力度,比如假一罚十。这样可以增大真货的提供区间;
2. 如果不能保证惩罚威慑,也不能加大惩罚力度,那么就要限制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完美信息,不考虑创新的前提下,我们知道竞争是好的,可以给消费者带来非常高的福利;但是在不完美信息下,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如果竞争非常激烈,消费者不愿意花很高的价格去购买产品,那么生产者拿不到足够的利润,往往就会偷工减料,给消费者提供高仿货,如果高仿货之间也相互压价,最后只能拿到粗制滥造的产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