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元朝留下的千疮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农复耕,恢复生产的?

历经元末农民战争20年的战火,明初太祖朱元璋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很快得以恢复。随着新品种的引进,水利的修复,耕地的开垦,使明代的农业走向一个蓬勃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手工业也进一步发达,尤其是以景德镇为首的陶瓷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农村经济进--步发展,城镇经济也得到很大的繁荣,在发达的江南城市,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现象。

面对元朝留下的千疮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农复耕,恢复生产的?

■元朝末年,民间百姓生存艰难,民生凋敝

■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太祖洪武元年(1368),经过20余年的战乱与纷扰,元末农民战争终于以朱元璋定都南京而告结束,朱元璋也由一个地道的贫苦农民一跃而为君临天下、抚育万方的统治者。但当时全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几乎陷于全盘崩溃的境地。

面对元朝留下的千疮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农复耕,恢复生产的?

■孝陵碑亭 孝陵碑高达8.78米,碑文颂扬了朱元璋的功绩,是“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

元朝末年,由于统治者的腐败荒淫、横征暴敛,农民们几乎无法生存,终于演出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斗争。在农民起义前,整个社会经济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农民战争在沉重打击封建统治阶级的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封建经济。由于战争的破坏,全国大片土地荒芜,农民流离失所,整个社会人口大量减少。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很多原来繁荣的农业地区都呈现一派荒凉的景象。

面对元朝留下的千疮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农复耕,恢复生产的?

■元朝廷压迫农民,民不聊生

当时的城镇经济更是遭到沉重的打击。元朝很多官僚、地主在城市居住,而他们就是农民战争最为直接的目标。大批地主、商人在战争前就开始逃离城市,而更多的居民纷纷参加起义斗争,给城市手工业带来致命的危机。它们不仅失去了必需的劳动力,也失去了广大的农村市场。大部分战争都是在城市中进行,战争的胜利者往往对城市进行掠夺与烧杀。历经战火的浩劫,城镇经济以及城市手工业严重菱缩。

面对元朝留下的千疮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农复耕,恢复生产的?

■朱元璋严令天下官吏,采取发展生产的措施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无论是为了维护、巩固明朝政权,还是恢复社会经济,进行休养生息已经势在必行。朱元璋及其谋士们,汲取历史经验,为安定民生、发展生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面对元朝留下的千疮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农复耕,恢复生产的?

■明朝初年多次实施移民垦荒

明朝政府招募流亡农民垦荒耕田,实行免税3年甚至永不起科的制度,同时采取移民政策,鼓励人多地少的狭乡移民到人少地多的宽乡去垦荒。洪武三年(1370) 六月,明朝政府迁徙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等地无地农民4000余户到濠州(今安徽凤阳)去开垦荒地、经营农业。政府拨给这些农民耕牛等生产工具,发放种子,并且免征3年赋税。以后明政府又多次实行这样的移民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全国农业耕地面积和国家编户人口的增加,昔日的战乱地区渐渐恢复了生机。

面对元朝留下的千疮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农复耕,恢复生产的?

■明朝军队在休战时曾实行军屯政策

?针对当时军队开支庞大的现状,明朝政府还实行了军屯政策,也就是要求军队在一定时期进行农业生产,满足自身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农业的恢复。

明朝政府重视兴修水利,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和民间自行修建的水利工程与日俱增,其数目超过了以前任何朝代。明代著名的江南海塘工程,就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

这些劝农政策收到了明显效果。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全国人口迅速增加,耕地面积也大幅度上涨,使得明初“中原草莽、人民稀少”的景象很快得到改变,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面对元朝留下的千疮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农复耕,恢复生产的?

■明朝洪武年间全国土地达到387万公顷

在洪武以后,垦荒、兴修水利仍在继续,据明各朝实录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全国田地共387万余顷,到宣德八年(1433) 增加到427万余顷。明代人口增长也很快,根据现代学者估测,到万历后期,明代人口很可能达到1亿5千万以上。这样的规模,是在明初修养生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伴随着农业的恢复,城镇经济、手工业也开始恢复与发展。旧有市镇成为商品贸易的中心,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产量增加,技术也得以改良。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10 字。

转载请注明: 面对元朝留下的千疮百孔,朱元璋是如何促农复耕,恢复生产的?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