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解缙到了应考的年龄,父亲开始为他准备参加院试的行装。院试是进入科考的第一关,过了院试的考生叫作秀才,考中秀才可以留在当地县府开办的学堂学习,准备更高一级的考试。到了考试那天,解缙辞别父母赶赴考场,不想一考即中,轻松地取得了"禀生"的身份,就是秀才中成绩最优秀的一类。
到了秋天,八月枫红橘黄,解缙又奉父亲之命参加乡试。乡试中榜就是举人,举人里的第一名叫做"解元",乡试放榜一般在桂花飘香的九月。放榜那天,解缙跑去一看,还真就考中了,不仅成绩优秀,还拿了第一名"解元"的桂冠。消息传到解家,解开喜得合不拢嘴,感叹这最小的儿子,一路考场夺魁,不枉自己多年教诲,内心十分欣慰。
过了一年,解缙打点行装开始进京参加会试和殿试。会试和殿试可是关键的考试,因为只有通过这个考试,才算是真正的由"学优"而进入"为仕"的阶层,即是大多数读书人渴望的科举为官。会试和殿试其实是一个考试的两个环节,会试由礼部主持,考过了才叫做"贡士",其中第一名叫"会元"。
取得了"贡士"的身份后才可以参加殿试。殿试才是真正决定命运的时刻。简单地说,就是会试确定是否博学,是否获得参与国家管理的资格;
而殿试决定是否可以担当重任。殿试一般是皇上或由其指派的大臣主持,出的题主要是考策论,也就是治理国家的大事。考中了按名次分三甲,一甲三名,依次是状元、探花和榜眼,叫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叫"进士出身";三甲也是若干名,称"同进士出身"。
对读书人来说,这就可以开始做官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为的都是这一刻,所以人人都期许在会试上考出好成绩,以慰寒窗。
解缙此次进京赶考,同行的还有哥哥解纶和妹夫黄金华。解父命三人结伴而行,相互照应。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解缙显得泰然自若。
这样的考试只"因循义理,不求独立创新",他就更觉容易了。会考的格式是八股文,解缙在学宫几年,每天都被训练用这种格式撰写文章,十分熟悉;至于文辞华丽,对他来说,更不在话下。
会试因为是最后一轮考试,直接关系到为国家选拔人才,所以考纪十分严格。大考在即,解缙和哥哥、妹夫,半夜即起,天亮已到皇宫门外,按着规矩鱼贯而入,被隔在斗室之中。
解缙在考场中洋洋洒洒,妙笔生花,将平日所学尽洒长卷,对考试结果胸有成竹。会试结束后,三人竟同时中榜。这"一门三进士,兄弟同登榜"的喜讯不仅轰动京城,在吉水也传开了。解家悬红挂彩,祭祖谢宗,只等殿试结束,盼来更喜人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