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新生入学的时候,幼儿园门口哭声一片。很多孩子对上幼儿带有抗拒心理,死活不肯进校门,没办法,家长只有将孩子狠狠心硬放下,扭头快走,害怕自己万一心软再将孩子抱走。
孩子初送幼儿园时若哭闹得厉害,家长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感觉特别煎熬。
也有那么一部分孩子会很自然地跟爸爸妈妈道别,没有强烈的抗拒感。
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初上幼儿园很期待,很新鲜,上了几天后才发现并不好玩,又开始哭闹。
孩子不想上幼儿园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孩子为什么抗拒去幼儿园呢?是因为内心对幼儿园有排斥心理;为什么会排斥?是因为不喜欢、害怕; 孩子为什么会害怕或者不喜欢呢?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1、家长没有提前让孩子与幼儿园之间产生连接。
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没带孩子去幼儿园玩耍过,甚至大门口都没去过,到了开学的那一天,就把孩子直接送到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这是个很陌生的地方,孩子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也会拒绝进入。
2、分离焦虑。
孩子离家熟悉的家,离开熟悉的有深厚感情的照看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人群,有一定的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
孩子在幼儿园会遇到哪些问题?
1、哭闹不停。
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就要爸爸妈妈抱,死活不找老师;爸爸妈妈强迫将他放下,他就大声哭闹,强烈反抗;
有的孩子特别排斥去上幼儿园,每天早上从起床就开始说:“我不要去上幼儿园。”
等到下午爸爸妈妈去幼儿园接的时候,可能就不是这种情况了。有的孩子见到家长会哭着跑过来,感觉很委屈;有的孩子则早就忘记早上的哭闹,开开心心;有的孩子看起来木呆呆地,让人琢磨不透他想到底怎么想的。
2、不会与小朋友合作。
有的孩子只看其他小朋友们玩,自己在一边看;
有的孩子看人家玩什么他就玩什么,老跟小朋友抢玩具;
有的小朋友独自玩,别人跟他打招呼也不理;
有的小朋友则特别娇气,人家从她旁边走的时候不小心蹭了她一下,她也会哭个不停;
还有的孩子被别人打了也不说,一副老实孩子模样,老师看了都觉得他太委屈。
这些都是孩子不会交流合作的表现。
3、自理问题:吃不饱、尿裤子。
孩子不会自己吃饭,老师有空时喂喂他,如果老师没顾得上喂他,他自己吃连个半饱都吃不了,就要饿肚子,下午回家跟个小饿痨似的。经常这样还会损伤孩子娇弱的胃。
有的孩子在老师集体带大家去小便时,他没有小便;但当他有真的有大小便时,不知道自己去厕所、也不跟老师说,就会尿裤子。
4、不会配合老师。
家长在家没有给孩子养成一定的规矩,孩子在家自由习惯了:想大声说话就大声说,不管是不是老师在带领小朋友们做活动;大家都去室外做操了,他还在房间内玩玩具,不听众老师的指令;到了吃饭的时间他不吃饭,在房间内走来走去;一旦不如他意就大声尖叫;午睡时他不睡,还要影响其他小朋友睡觉等等。
这些行为都是孩子不懂得规矩,不会遵守规矩的表现。
如何解决孩子在幼儿园遇到的这些问题,让孩子减少哭闹,更快度过顺应期呢?
1、提前跟孩子灌输与幼儿园的相关信息。
孩子快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家长应该在家里经常提幼儿园这个地方,比如:
“你看,楼下的XX每天去上幼儿园,看起来真开心!”
”小朋友长大了都要去幼儿园找小朋友玩,找老师学习知识。等你长大了也去。“
如果已经确定好孩子上哪家幼儿园之后,可以经常带他去玩玩。刚开始他不接受时,可以在大门口玩;稍微熟悉之后可以进去玩,玩上几次孩子自然就会没有陌生感了。
在家里也可以不时地跟孩子聊天:“你是哪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啊?”“你的幼儿园叫什么名字来?”让孩子产生一种归属感。
跟孩子聊关于幼儿园的信息时,要保证都是正向的。
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会吓唬孩子:“你再不听话,我就送你去幼儿园了!”让孩子感到上幼儿园就是接受惩罚,孩子怎么会喜欢上呢?自然是逃避加抗拒。
2、家长自己先要克服与孩子的分离焦虑。
有的妈妈全职在家带孩子,从孩子出生到三岁,几乎每天24小时跟孩子在一起。孩子快要去上幼儿园了,妈妈一想到孩子要离开她就开始担心:他会不会哭?老师会不会对他不好?他能吃饱饭吗?会不会有小朋友欺负他?幼儿园安全吗?中午能独自睡着觉吗?......
结果越想越担心,越想越焦虑。妈妈的焦虑心态太重,则会折射到孩子身上。
心理学家说:孩子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会反射出父母的声音和信息。
如果家长有比较严重的焦虑心理,孩子肯定会感受得到,并表现出相应的分离焦虑。所以,家长要从内心相信孩子完全能够做到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
英国心理学家,“依恋理论之父”约翰·鲍尔比通过多年观察将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
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
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
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 出现悲伤的表情。
正常的孩子一定会安全、顺利度过这三个阶段,成功学会与妈妈短暂的分离。家长一定要相信这一点。
3、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能力。
家长从小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能够独立吃饭,独立上厕所大小便,独立穿衣服、鞋子等。
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不要提:“以后你要上幼儿园了,不会自己做就没人帮你了。”这样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幼儿园是一个管束自己的地方。
而是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这是他自己的事情,理应学会自己做,不应该让大人来替自己完成。
4、提前让孩子懂得规矩。
幼儿园过得是集体生活,要求孩子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和安排。如果孩子在家没有接触过规则之类的思想,那么到了幼儿园肯定会不适应。所以我们需要提前教给孩子一些规矩。
比如,吃饭在坐在凳子上不能乱动,滑滑梯要排队等。
也可以与孩子做”假装游戏“,假设在幼儿园上学的游戏,模仿幼儿园的规则,让孩子提前体验”上幼儿园“的感觉。
5、带孩子多与同龄孩子一起玩。
有很多孩子平时都是由祖辈来带,在家看电视、自己玩的时间比较多,与同龄孩子相处的时间比较少,这样孩子就会缺少与其他孩子的合作意识。
孩子大一点后,家长应该腾出专门的时间尽量带孩子多与小朋友玩,有意识地培养离的合作意识,引导他们如何共玩一件玩具,如何一起做游戏,如何处理他们之间的冲突。
家长提前做好前期的引导,会让孩子消除对幼儿园的陌生心理,对幼儿园产生一定的期待,并且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顺利融入到人生中第一个小集体当中去,家长也会减少很多由此带来的心理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