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就餐隔离板上印满考点
让学生好好吃顿饭咋就这么难?
编者按:本文系“晚上八点”主笔胡欣红老师发表在红星新闻上的评论,被众多媒体转发,引发强烈社会反响。“晚上八点”特选用此文,以飨读者。
前不久,一则“高三就餐隔离板上印满考点”的消息引发了网友关注,并冲上了热搜。
据悉,为防控疫情,河南漯河高三学生在食堂就餐时实行单人单桌,隔板上印满高考备考知识点,可以边吃边学。学生称这全是“精神食粮”,毕竟高三了,得抓住每分钟去学习。老师表示,这些知识点会一周一次更新。
“太有想法了”“知识就是需要反复巩固”“这个好,利用时间” ……很多网友由衷点赞,但同样也不乏有人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这样太拼了,影响进食”“能不能让学生好好吃顿饭?”“幸亏我毕业的早” ……
随着疫情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得到控制,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为保障开学后的师生安全,“隔离吃饭”是基本的防控措施。将不同年级的就餐时间交错开来,让学生“高考式”专人专座就餐,是常见的做法。在座位间装隔板并印满考点,这个做法无疑更有心了。支持者们认为,这样不仅起到防护作用,“隔离墙”上呈现出各科知识点,还可以供同学们学习巩固知识,可谓一举两得。既然如此,何以还会引发争议?
首先,就餐隔离板上印满考点的做法有点不太符合科学。
众所周知,人在进食的时候,大脑参与唾液腺、胃及胰腺等分泌消化液的工作,食物的气味、颜色、形状及进食时的声音刺激人的嗅觉、视觉及听觉,反射性地促进胃液、胰液的分泌。边吃饭边看书学习,注意力一旦分散则食物对大脑的刺激就减少,胃液及胰液的分泌减少,胃肠蠕动也相应减弱,就会影响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的吸收。
此外,就餐时胃肠接纳食物,使食物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再通过蠕动让食糜向下运行。胃肠的工作紧张而繁重,需要供应充足的血液。如果边吃边学,大脑中用来记忆的部分就兴奋起来,也需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这样自然就影响了肠胃的工作。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该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所谓学生边吃边学,这样的“两不误”只是看起来很美而已。偶尔为之,或许无伤大雅,经常这样做,恐怕只会适得其反。
其次,边吃边学的“人性化”措施背后,潜藏着满满的功利应试色彩。
高三学生当然应该“争分夺秒”,但即便是紧张的备考冲刺,同样也应该遵循基本的教育规律和身心健康规律。该休息时好好休息,该吃饭时好好吃饭,保持身心健康才能确保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
就事论事地说,高三学生吃饭本来就很快,疫情之下还会进一步“提速”,短短十来分钟能记住多少考点,为啥就不能让学生好好吃顿饭?迅速吃完饭然后再踏踏实实看知识点不好嘛,这样知识点没记住,饭也吃得不舒坦,图啥呢?
道理很简单,为何还有学校要这样“见缝插针”呢?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做法并非个例。河南漯河不是始作俑者,之前就有媒体报道广西北海市某中学已经采取这样的做法了,不知道会不会还有学校跟风“抄作业”?
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就餐隔离板上印满考点,足以感受到其背后的深厚功利应试思维,这种平时就存在的问题,无非通过战疫的特殊时机放大出来而已。囿于“现实”,我们不可能完全摒弃功利应试色彩,但切莫自以为得计甚至大肆宣扬。
教育无小事。在座位间装隔板是好事,但怎么“装饰”,不能披着“人性化”的外衣做违背科学和规律的事情。
“晚上八点”主笔
国内知名教育评论员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