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招生官即比较注重学生的硬实力同时对软实力也有一定要求,而大多数中国学生更擅长展示自己的成绩。而国内申请者往往在艺术、体育、社区服务等经历多种多样,兴趣爱好、才华天赋、性格特点的展示上有所欠缺。下面一起了解一下,美国名校的人才选拔偏好吧!
有些同学为了申请而“紧急”参加一些活动,这样的心态是难逃招生官的法眼,当然,也不是说非“长期 ” 活动都是没用的,只是越早开始越好,可以是你从小学习的乐器,可以高一才参加的活动,任何有意义并真情实感付出的事,招生官都会肯定你的参与。
如果你喜欢烘焙,是不是将亲手做出来的美味给邻里尝尝,甚至是给街边的乞讨者,有没有做过义卖?
网球可是耶鲁大学的“国民运动”之一,你每周都去的网球馆里有没有发生什么趣事?遇见什么人?如何改变了你?
你经常去照顾弟弟,要知道“Family Responsibilities ” 经常被大家忽略,你是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人。
你看,软实力并不是必须要钢琴十级证书,或是参加乐队演出。 课外活动的意义并不在于你做了什么高大上的事,而是你能够把这份服务意识带进大学校园,你能用你擅长的事回馈社会、反哺环境,这才是美国大学的人才选拔理念和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针对中国美国不同的文化教育体系,我们无法用“grade-oriented”衡量一切, 美国人眼中的“社区服务”为什么如此重要?
首先,大学招生官除了成绩这样的硬性标准外,还考量这个学生能否给学校带来积极的影响,他会不会帮助同学们,会不会努力营造一个美好的校园环境等。 另外,社区志愿者服务考验了学生是否有对弱势群体的同理心,其实简单点说,就是有没有一颗爱生活和包容的心。
最后,课外活动能够看出你的领导才能、沟通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些可能在中国老师眼里是“虚的”,孩子的好坏完全体现在成绩的高低上面,但“虚”的教育才称得上真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那么,要如何规划课外活动? 时间上当然越早准备越好,价值也就越高。但如果非要划分一个期限,高二是最晚了。招生官火眼金睛,前面时间大段空白,后面突然好几个活动,怎么也说不过去。
在对课外经历的选择上 ,那些无关痛痒、坚持时间不长的活动很难抓住招生官的眼球。如果你只是偶尔去敬老院给老人读读报纸,两个学期才参加一次志愿活动,那这种情况不如不去。
最后, 中国学生有什么课外活动可选择呢?
艺术类 :表演、音乐、舞蹈、绘画、摄影、设计,以及其他创作性的活动。
社团/俱乐部 :如国际象棋俱乐部、数学竞赛、模拟法庭、辩论赛、动漫社、语言学习俱乐部、电影社、网球俱乐部等活动。
社区活动 :非经学校组织的社区剧团,社区集会等活动。
自治团体 :参与学生自治会,学生委员会,社区青年组织,顾问委员会等组织的活动。
兴趣爱好 :填写兴趣爱好时有创意,玩魔方或爱好收藏同样可以写进课外活动。参加科技兴趣小组、模型小组、喜爱手工缝纫等——你在学习之外投入热情和精力是大学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影响到申请的专业。
媒体类 :在地方电视台、报纸,学校内广播站、电视台或者校刊工作,为期刊或为网站撰文等。
体育类 :参加各种运动队或参与各项体育训练的经历。
音乐类 :参加各类合唱团、各种乐队乐团、以及独奏演出的经历。
志愿服务类 :参与公益活动、提供家教、社区募资、互助组织、动物救助、义务向导等社会公益性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