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此文,您再见到谁家里摆着什么花瓶,就能随口叫出名字来,还能讲几句瓶子的历史源流,调子瞬间就上去了。
“花瓶”专业里叫“瓶”。大概只叫“瓶”不合语感,叫“瓶子”又容易和啤酒混淆,所以人们多称之为“花瓶”。其实插花只是瓶的很小一部分功能,此外还能用来汲水、盛酒、祭祀、随葬、放帽子、改台灯,甚至当骨灰盒,但瓶最重要的用途是不用,只是放到那里,安静地欣赏,所谓“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从最古老的瓶开始,尖底瓶。图片是马家窑文化的尖底瓶,五千年历史了,几乎所有的新石器文化里,都有这种陶器。做成尖底是为了汲水,扔到井或者河里,就能沉下去。那两个环叫“系”,系上绳子,才能拎起来。尖底不能直放,打上的水要马上倒入罐子里。有文章说尖底瓶是挂在屋子里存水的,外行。
葫芦瓶始于唐代,因谐音“福禄”,所以流传久远。到清代又演化出三节四节的葫芦瓶,还有下方上圆的形状,附会“天圆地方”。葫芦瓶曾大量出口到欧洲。
这是葫芦瓶的变种,叫如意耳尊。瓶身还是葫芦,但加了如意形的耳,故名如意耳。耳和刚才说到的系,区别是耳大,用于手持,系小,穿绳用的。注意这个瓶口比上一个大,所以叫尊。尊是瓶的一种,古书上说“口足相仿者为尊” “口大者为尊,口小者为瓶”,其实界限很模糊,比如琵琶尊也可以叫琵琶瓶。
如果没有耳,这就叫琵琶尊,始于清代,模仿商周青铜尊,是最流行的阔口瓶。有耳的琵琶尊之叫法,是耳名加尊。比如耳做成鹿头的,叫鹿耳尊。这个琵琶尊的耳是如意形的,就叫如意耳尊。是吧?和上一个重名了。区分的办法是把釉色或者画面加进名字里,这个叫青花如意耳尊,上一个叫斗彩如意耳尊。本文只谈器型,至于怎么辨别釉和彩,以后再说。
多管瓶,宋朝开始的,身上插着许多管子。管与瓶身不通,一般是五根,还有六七九根的。多管瓶清代有青花的,很精致,现在还有人仿。如果谁要收个多管瓶摆家里,属于自由心证,咱不干涉。不过得提醒一句,多管瓶又叫魂瓶,冥器,随葬用的。看东西应该追究其本意,所谓不忘初心。我认识个老外,在上海赁了个大宅子,不知从哪买了对将近两米高的兵马俑立在门口,和我说这是他家的 guards,我说中国人管 guard 叫镇宅,不过您这玩儿镇的是阴宅。
琮式瓶,琮音从,模仿商代玉琮。宋代龙泉窑最多,清朝景德镇把上面的花纹做成了八卦形,又叫八卦瓶。琮式瓶都用青釉。
玉壶春瓶,很重要的器型。始于宋,名字出自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玉壶买春 ,赏雨茆屋”。唐宋人称酒为春,比如剑南春,早期的玉壶春是做酒瓶用的。这种撇口瓶细颈垂腹,重心底,稳定性好,适合醉鬼。明清时的玉壶春要比宋元时的粗壮,小号的继续做酒瓶,大的多配以精致的纹饰,多作为观赏器。
梅瓶始于唐,开始叫经瓶或者酒瓶,细长款的叫鸡腿瓶。早期是装酒用的,上面往往写一些酒辞,比如“清沽美酒”“天藏地酒”(谐天长地久)等等。明清文人喜欢玩案头清供,就是在书桌上摆一些装点,这种瓶子口小,用来插单枝梅花,所以改叫梅瓶。梅瓶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器型,不妨研究一下演变过程,以后看到梅瓶就能评判是哪朝的风格,方显不俗。
上一图的梅瓶是宋的,这三个分别是元明清。宋元梅瓶大都有梯形的盖子,是为了密封酒用的。明清以后,演变为观赏器的梅瓶,就省略了盖子。明代出现了一种带盖的大口梅瓶,盖子是圆的,上面有尖钮,看上去像将军的头盔,叫将军罐,最早是放僧人的舍利子用的,后来也用做装饰。
宋元梅瓶的颈一般是梯形或者盘口的,棱角分明,厚。明清明演变成直口,或者是小撇口,线条柔和。
宋元梅瓶的肩部平滑,底部细。请设想一下倒酒的动作,平肩方便一只手托,另一只手正好握住细底,小口容易控制出酒的角度。明代观赏用的梅瓶,就不考虑人体力学了,肩部呈丰满的圆弧形,底明显加粗,看上去很雄壮。清代梅瓶介于宋朝和明朝器型之间,底部出现了内收的曲线。最近出现了一种瘦得离谱的梅瓶,看上去有种十八头身的感觉,叫美人肩,我不喜欢,不上图。
贯耳瓶,宋代哥窑仿汉代投壶而制。投壶是古代的游戏,意思是投箭入壶。投壶一般是陶的,壶口两侧有一对空管,估计是把箭投到管里者得分高,类似于篮球三分。许多唐宋壁画里有投壶,形状和贯耳瓶相似。只是哥窑的贯耳瓶很小,只有十几厘米高,纯摆设,不能真当投壶。后来官窑、龙泉窑和镇窑也出了许多贯耳瓶,形状各不相同,都有贯耳。个人觉得“贯耳”或为“管耳”之讹。
净瓶,圆腹直流(流是壶嘴的学名),颈上有一个莫名其妙的盘子。净瓶严格说是壶,但其演变很有意思,说几句。这种瓶子起源于印度,是佛教法器。后自西域传入东土大唐,开始做瓷的,起初用梵语音译,叫军持或者君迟,还有译作澡瓶的。佛教八宝中,象征智慧圆满的宝瓶,就是净瓶。
元朝时波斯人很有钱,狂买中国瓷器,到景德镇定做了一批大号青花净瓶带回去,当穆斯林祈祷前洗手用的水瓶。现在土耳其还有这种净瓶,半米多高。到雍正给西藏大喇嘛做瓷器时,发现人家已经在用金属的净瓶了,叫贲巴瓶。这贲巴瓶也是源自印度,一枝两花,在中原和藏地分别演化,然后又交汇了。后来清代给喇嘛做的瓷净瓶叫藏草瓶或者甘露瓶,作法事时插草签用的,还有纯金的。清宫里用重工粉彩的净瓶,省略了流,又叫贲巴壶。
从净瓶的演化的可以看出,中国瓷器里有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子,一部瓷器史,就是一部中外文化交融的历史,而且是以贸易为主导,进进出出,利字当先。所以每当有人说瓷器属于国学时,我都作呵呵状。
终于说到明代了,天球瓶,意思是从天而降的球,直颈圆腹,仿西亚陶器。始于永乐,流行于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