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阁历史事件纵览古今历史,综合重大历史事件,畅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为人知的趣味野史。
冉求是谁
冉求,姓冉名子有,一般后世都尊称为冉子,而且是周文王第十个儿子冉载的嫡裔子孙。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学者,也是孔子的徒弟之一。冉求是孔子的七十二贤之一,多问政事,最擅长的是理财,而且还多才多艺,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冉求
冉求曾经担任过季氏的宰臣,在公元前484年的时候,冉求带着一队军队入侵齐军,而且还身先士卒冲在了最前面,以步兵和长矛打突击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之后又趁机说服季康子,接回了在外面流亡了十六年的孔子。
冉求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帮助季康子进行了田赋改革,聚敛了许多老百姓的财富,也因此受到了孔子的严厉批评,孔子还一度将冉求逐出师门。但是冉求终归是孔子的得以门生,在孔子的教导之下,冉求的品行也逐渐向儒家所倡导的“仁德”靠拢,逐渐臻于完美。
冉求并不是十分看重仕德的修养,在孔子众多的学生中,没有发表过自己对于仁、礼、义、孝等方面的看法,也没有向孔子请教过这方面问题的学生少之又少,但是冉求就是其中的一个。冉求自认为自己学习“仁”的能力不够,孔子批评他这是不努力学习。冉求不注重礼乐方面的修养,认为礼乐之事是教化人的东西,是贤人君子要做的事情。冉求对孔子不是绝对的服从,具有改革精神,这一点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冉求的父亲是冉雍吗
在《冉氏族谱》中这样记载,“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冉离娶了颜氏,生了长子冉耕、次子冉雍。后来颜氏死了,冉离有趣了公西氏,生下了冉求。所以这样就明朗了,冉雍不是冉求的父亲,而是冉求同父异母的哥哥。而且他们两个人,包括冉耕都是孔子的门生。而且冉耕,也就是伯牛,还有冉雍和冉求,都是孔门十哲之一,有“一门三贤”的美称。
冉求立像
冉雍在孔子的弟子中是以德行著称的,孔子对冉雍的评价是“雍也可使南面”,意思就是冉雍可以做一方的长官,古时候以坐北朝南为尊,所以一般官员都是面朝南而坐的。所以这是孔子从来都没有过的对弟子的最高的评价,可见孔子对冉雍德行的认可。孔子临死的时候说,要说贤德首先要讲的就是冉雍了,而且还超过别人很多。荀子在他的《儒效》中就把孔子和冉雍相提并论,这也是对冉雍的德行非常高的认可。
但是冉求在德行方面是不如冉雍的,但是冉求也非常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认识非常的清晰。而且冉求多才多艺,这一点也是受到孔子的认可的。而且孔子也认为冉求是有治世的才能的。冉求在跟随孔子的的时间里,受到孔子的教化,德行上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最难能可贵的是,冉求身上有有一种质疑的精神,并不是以孔子所说的是从。
冉求读音
冉求,字子有,所以通称为冉有,后世尊称他为冉子。这个“冉”字读“rǎn”,是一个贵族的姓氏。要说起冉求的这个姓氏,就要从他的身份开始说起。冉求是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冉季载的嫡裔子孙,所以说起来,冉求也算是一个贵族了。
冉求画像
这个冉季载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个儿子,也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的弟弟,是冉姓的始祖。当时周武王在分封的时候,并没有给冉季载封地,到了周成王的时候,三监之乱以后。周公旦就把康叔封在了卫国,而把冉季载封在了聃国。所以冉季载被封到了封地之后,就把冉作为了自己的姓氏,这也是有考证的冉氏最早的起源。
搞清楚了冉求的姓氏之后,再来整理一下冉求的名字,因为在很多奠基之中,冉求这个人有很多个名字,这也使得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产生了不小的误解。
求是冉求的名,子有是冉求的字,但是很多时候大家都通称冉求为冉有。所以当读书的时候看到,冉求、冉子有、冉有和冉子的时候其实指的都是同一个人,就是冉求。相传冉求死了之后被埋在了定陶东三十里的地方,现在就是在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东三十里的冉堌镇。在这个地方有一个冉陵墓,相传就是冉子的葬身之处。以前,这儿离还有个庙,叫做冉子庙,其实这个庙就是冉求的祠堂了。后人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先贤。
冉求的故事
有一次季康子问孔子说,冉求可以从事政治吗,孔子回答他说,冉求多才多艺,政事呀对他来说有什么困难的呢?又有一次,子路问孔子怎样才算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回答他说要有要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及卞庄子的勇敢,再加上冉求的才能、技艺以及礼乐的陶养,也就可以算是一个人格完备的人了。所以这样看来,冉求还真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男子。
孔子与冉求、子路、公西华等
又有一回,子路、曾皙、冉求还又公西华四个人在陪着孔子的时候,孔子就引到他们各自来谈论自己将来的志向,孔子问他们四个人,如果将来有人能够知道你们,又能够用你们,你们想想自己身上究竟有什么本领能让别人用呢?当时冉求就说,嘉定有一个六七十里宽的地方,再或者更小一点的地方,让我来治理的话,只要三年,我就可以使人民富足起来。但是要谈到兴礼乐这类事情的话,冉求我可就没有这个本领了,只能等贤能有才能的人来实施了。
冉求的志向是从政,但是他却十分的谦虚,因为凭他的才能,治理一个千乘之国都不在话下。而且冉求非常关心百姓,有一次他随孔子去了卫国,冉求看到卫国人口很多,于是就问孔子,人口这么多了要增加什么,孔子说使他们富有。冉求又问,他们富有了以后要怎样呢,然后孔子就说要教育他们。其实冉求是一个能够发现问题,并且虚心求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