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过的一个学生在某省会城市定居了,他回来跟我牢骚:现在学校举行个书法、绘画、小制作、作文等比赛,全都是在拼家长。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学生一说,我就明白了,如此比赛,是怎么组织的呢?学校发个通知,要求各班按时把作品交上;教师在班级一布置,要求学生按时把作品交上。很多教师特别强调,回家要求家长“帮”着做。因为如果家长不参与,学生交上来的作品,基本在学校无法获奖。 于是家长接到教师的暗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能完成的自己做,自己不能完成的托关系找门路去做,反正目的是要给孩子弄个光环。
这哪里是学生在比赛,分明是家长在“赛跑”。孩子捞个虚名对孩子成长有何好处?学校这样搞活动还有意义吗?这样的活动不如不搞。
学校搞活动要“求真“!不仅追求搞了,更要追求搞好。其实搞实这样的活动,只要学校稍微动一下脑筋,完全会让活动真实起来。
一是改变一下比赛形式——采取现场比赛的方式。现场比赛,学生无法弄虚作假,真实水平如何,能清楚地考查出来。
二是改变评价方式——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参赛作品。每次举行比赛,很多学生的作品,可能由家长“代劳”。作品上交之后,发现家长越俎代庖,作品不予评奖。
久而久之,教师也不会暗示家长代做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象一定会有所遏制。 孩子自己的作品,丑也是美的;家长代做的作品,美也是丑的。我们要建立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的评价导向,让活动发挥应有的价值!
其实,这不仅是创造比赛公平环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从小让孩子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荣誉观,不要投机取巧走捷径为虚名所累。
投机取巧是人生的陷阱,对孩子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有一组漫画,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一群人,每个人背着一个超过身高的硕大十字架在埋头赶路,他们走得好辛苦啊。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人开始转动聪明的脑筋。他趁人不备,用锯子把十字架的末端锯下去了一截,明显感觉轻松了许多,很快,他就走到队伍的前面去了。因为尝到了甜头,他再次拿出锯子,把十字架的末端又锯去了一截,更加轻松了,他得意地哼起了小曲。突然,面前出现了一道深谷。背着十字架赶路的人们纷纷把长长的十字架搭在深谷的两边——拖累人的十字架,此时化作了通向彼岸的桥梁。那么多人,轻松愉快地从自己的十字架上通过,如愿以偿地走到深谷那边去了。而那个取巧的人,却因为变短的十字架无法架在深谷两边,而永远被留在了深谷这边……
聪明反被聪明误,偷来的巧是致命的拙。脚踏实地取得的成功,才是人生的加油站,才能促使孩子不断去攀登新的高峰。愿家长、老师谨记这个道理,不要耍小聪明,帮孩子捞取虚名;愿每一所学校谨记这个道理,搞每一个活动都要想周全,别给孩子捞取虚名开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