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德清是谁 关于憨山德清的典故有哪些

憨山德清是谁,关于憨山德清的典故有哪些?‍‍‍‍‍‍‍‍‍‍‍‍‍‍说起明朝的思想体系,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会是程朱理学,但不同于明初理学的独尊格局,晚明的思想界更加多元化,各种思想的碰撞也更加活跃。佛教也一改之前的低迷之势,走向了复兴之路,这一局势的回转得益于晚明出现的四大中兴高僧,而憨山德清就是其中的重要人物。

憨山德清是谁 关于憨山德清的典故有哪些

憨山德清,其号憨山,法号德清,幼时就与佛教结缘,十九岁遁入空门,其人极具个性,人生阅历也十分丰富。憨山德清也是博学多才之人,诗文书法多有精通,而其佛学思想更是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精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在当时被赞称为“中兴祖庭之师”。

在大多数人眼中,佛门是个不染俗世尘埃清净之地,然而憨山德清却更强调积极入世的概念。憨山德清与晚明士林有着密切的交往,在他们思想的碰撞中,世俗的儒家思想同佛教紧密结合在一起,佛教不断地世俗化,憨山德清正是企图以这样一种方式以求达到普度众生的宏愿。

据考,憨山德清曾与220个士人有过密切的往来,这说明憨山德清与晚明士林之间的思想交流很活跃。事实上,不仅是憨山德清想通过入世的方式来普度众生,晚明的士人群体也在积极寻求思想支柱。在晚明,传统儒家思想已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需求,在这种情境下,士人群体急于寻求一种新的思想体系,这成为儒释道融合的契机。

历史推动了个人或群体的发展。可以说,儒释道三教间的融合是晚明思想发展的趋势所向,而憨山德清与晚明士林可视为佛教与儒家教派的代表,他们之间的交游和其思想层面上的互通,恰好适应了晚明的时代发展需求。

憨山德清的典故一:领悟法界。1565年,憨山德清到天界寺学习禅法。有一天他在寺中认识了一个不凡的人——妙峰禅师。两人相见恨晚,约定好时间一起出去游历。然而过了几天妙峰却不辞而别,憨山德清只好一个人出门。1571年开始游历的他,只拿一个钵,辛苦到达寒冷的广隆时,遇到一个蓬头垢面的僧人,一下子就认出是妙峰,两人再次相见恨晚,终于可以一起游历。也就是在一起游历的这段时间,憨山德清领悟出了法界的真理。

憨山德清像

憨山德清的典故二:与太后结缘。1581年,憨山德清被太后邀请到五合山参加大会。而此时的憨山德清已经隐居在崂山一年多了,太后因此派了专门的人去请以表诚意。而他拒绝了。太后再次请人去,并且带上重金,但德清还是拒绝了,还把送来的钱送给贫苦的饥民。太后感到很震惊,为了表示对德清的赞赏,施刻了五万册《佛说高王观世音经》颁给天下老百姓。

憨山德清的典故三:牢山劫难。1595年,德清因为私自建造寺院的罪被充军到雷州,听到消息的人都含着泪水相送。到南京时,他母亲见到德清,但一点也不悲伤,因为她觉得“死生是既定的因缘”,这令德清很感动,后来还为母亲的见谅而写了一首诗。在雷州市,德清看到很多饥民饿死在路上,便发动大家建道场;返回广州时,即使穿着囚服也有人来向他求佛道,追随者很多。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38 字。

转载请注明: 憨山德清是谁 关于憨山德清的典故有哪些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