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清朝前期哪一位皇帝没有存在感,雍正帝当在其列。尽管他“以勤先天下”(《清史稿》),可从登基到驾崩,雍正帝在位仅十三年,清朝的鼎盛明明有雍正一份功劳,可后世称之为“康乾盛世”,把“雍”字直接隐去。由于雍正帝的存在感较低,所以后世对这位皇帝的能力表现出了明显的低估,而细看雍正帝生平的种种经历我们则发现:这位皇帝的才略实属罕见。
康熙十四年,皇太子便因“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清实录》)而被废黜,其余阿哥们见太子已废,各个都对皇位起了觊觎之心,不久便各自收买朝中大臣,开始了夺取太子之位的斗争,其中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和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两股势力最大,这两股势力的头目最有可能成为太子,竞争也最为激烈。
雍正帝早在十九岁时便随父亲康熙亲征噶尔丹,由于作战勇猛,不久康熙便把正红旗大营的兵权交给了他,康熙远征噶尔丹取得胜利后对胤禛十分赏识。康熙三十九年,皇帝御驾前往永定河工地视察,钦点胤禛跟随。此后,康熙皇帝多次带胤禛处理重要事务、体察民情。经过锤炼,胤禛掌握了娴熟的政务处理本领,对政治走向的洞察能力也日渐老练。
皇太子被废后不久,为了停息儿子间的争斗,康熙便又恢复了他,让人意外的是:太子胤礽竟妄图逼宫。康熙不得不再次废黜了他,这次的废黜意味着胤礽再无机会登上太子之位了,其他阿哥们的斗争因此更加激烈。
八阿哥胤禩性格灵活温润、广结善缘,在朝廷大臣中间素有威望,太子被废后,为了在康熙面前展现自己的能力,他更加广施恩泽、收买人心。他先是收买京师外的一名道士,当着众人的面测算他为天子之命,此事闹得满城风雨;后又陪康熙前往热河巡幸,为了讨他欢心,胤禩让太监送去一只老鹰,可由于天气炎热、老鹰放在匣子里的时间太长,康熙收到了一只死鹰,当即大发雷霆,在众人面前宣布道“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清史稿》)。八阿哥彻底丧失了成为太子的机会。
八阿哥在争取太子之位的过程中风头出尽,对四阿哥胤禛更是步步紧逼。危急情势面前,胤禛并没有与八阿哥直接争夺太子之位,多次进谏康熙帝复立胤礽为太子,直到康熙帝下令重罚替废太子求情之人,他才停止。八阿哥为争太子之位做出的种种行为,敏锐的康熙帝心知肚明,此时的雍亲王却走了另外一条路。
雍亲王以“天下第一闲人”自居,却在暗地里笼络了年羹尧、隆科多等人,他与康熙帝见面时,也不刻意表现自己,只是追求寻常人家的父子之情,他的一举一动都和处心积虑的八阿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康熙帝自然更加欣赏他。
多年以后,雍亲王的“韬光养晦之策”终于取得了效果,康熙临终前在遗诏中写道:“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把皇位传给了胤禛。
雍亲王以不争实现了大争,一举成为了后来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其谋略和智慧不可谓不深。由于深知其父康熙因为儿子们争夺太子之位焦虑万分,雍正再次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这个令康熙及之前几代帝王生前头疼的问题。
雍正即位第一年,他便下旨昭告天下建立秘密立储制度,不久他便手书确立皇位继承人选的密诏,派人放置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同时又让内府保留一份相同的遗诏,以防有人篡改。雍正皇帝一上位,就以秘密立储制度解决让康熙无可奈何的事,这项制度也被之后的历代皇帝沿用,类似于“九子夺嫡”那样骨肉背离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
消除了儿子们为争太子之位而相残的忧虑后,雍正帝把所有的精力都贯注在了政务的处理上,“日夜忧勤,毫无土木、声色之娱(史学家昭梿语)”,尽管在位的时间仅为十三年,可经他朱批的折子却有三百六十卷之多,大清朝在他的努力下,出现了“国帑丰盈,人民富庶,良有以也”的清明景象。雍正皇帝通过自己的智慧取得了“九子夺嫡”的胜利,又通过自己的智慧避免了“九子夺嫡”惨剧的再一次发生,从而为乾隆一朝的隆盛景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雄才伟略不容忽视。
因此,笔者认为雍正才是最被低估的清朝皇帝。可惜的是雍正即位时已经40多岁了,即位后更是劳累过度,最终早早逝去。他生前颁布的摊丁入亩,一条鞭法才是真正的治国理政,倘若他在位时间更长一些,其成就绝对不输康熙。
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像我们中国一样有这样完事丰富的历史记录,人类社会活动的所有变数都写在了中国的历史书里,你想看问题更通透,可以去读历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读历史,想搞清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去读历史。甚至当心情不好时,也可以去读历史。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上有很多离奇的故事,我们在阅读历史的时候真的能够增长很多知识与权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