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觉不满,及时转台,无谓日日报怨,世界那么大,一定会有更好的人与事,正在等待如此可爱的你,去,去追求。——亦舒
真正拥有能力并且目光长远的人,从从来不会拘泥于现实的束缚,也不会在意眼前的苟且,生活的枷锁只能困住懦弱的人,而困不住求知的心,即使已经是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他们对于知识的追求也永远走不到尽头,他们深知,山的那边,还是更高的山,海的那边,也是更加宽阔的海,而他们是注定要乘风破浪,成为骄傲的。
从中国的著名企业家或者科技高新人才中随便选一个出来,都足以代表一整个团体,那么当这些人聚集在同一所大学,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光说不做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当这个想法首次萌生在施一公先生的脑海里的时候,他就予以付出了实践,在国内清华北大、交大复旦四足鼎立的局面下,西湖大学犹如一匹杀出的黑马,被带到了世人面前。
在当今时代,应试教育成为教育主流的情况下,学子们为了拥有一份优渥的工作拼命学习,作为中国最为顶尖的两座高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更是门庭若市,想要考入这里的学子挤破了头。
这并不是无法理解,要知道,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下,名牌大学的文凭就好比是一个铁饭碗,足以抵挡生活的艰辛。但是这仅仅只是普通人的想法,我国著名科学家施一公先生对于这种教育制度并不赞同,甚至有些抵制。他无法想象,学子们所有的能力,都通过一张试卷来界定,几段寥寥数语的文字,就是对于他们十几年刻苦求学的评价。
为了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施一公先生没有束手就擒,而是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这个几乎是历史性的转变,他很快就集结了一群顶尖的科学家,提出了建设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想法,并且出资200亿。这个想法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学校成立了,后来被命名为西湖大学。
就这样,这座坐落于杭州西湖边上的高校,因为众星云集,成为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神话,在一众以高考录取分数线为入学标准的大学中,它显得独特而神秘,杭州的春风,就像是一只神秘的手,为西湖大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西湖大学成立后,提出了用5年超越北京大学,用15年成为加州理工学院那样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因此,西湖大学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要知道,清华大学是我国最为优秀的学府,而北京大学,更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高校。想要超越这两所大学,谈何容易?
许下壮志凌云的诺言,就是上嘴皮碰下嘴皮一般容易,可是真正做到所谓的超越,几乎是无法实现的问题。但当时的网民却意外地对西湖大学给予了很大的信心,因为他们无一例外的认为,西湖大学拥有如此多的名家高手,更有施一公先生亲自坐镇,师资力量不可估量,超越清华北大只是时间问题。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如今的西湖大学在招生、教学和培训方面都无法与985大学相比,因为差距太大了。在招生方面,近三年来共招收学生19人、120人、195人,招生总数不超过300人。这样薄弱的学生队伍,注定了西湖大学的发展有诸多限制,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真正高新人才的。
在教学和培训方面,西湖大学没有授予博士学位的权力。这也是西湖大学无法比肩清华北大的原因,博士学位在现在几乎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必要学历,西湖大学无法独立输出博士生,而清华大学却可以做到每年输出数以千计的博士,两所学校的学历问题就是高下立见得了。目前,只能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
西湖大学的现状如此凄惨,是大多数人无法想象的,因为很多人认为大学西湖应该像985大学一样,在中国扬名立万。但是西湖大学现在的现状,就好似是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令人哀婉。
实际上,通过西湖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来看,这是一个很好的大学,但是显而易见,作为破除应试教育壁垒的诞生品,西湖大学和普通985大学的教育模式是不同的,因此很多规定都过于狭隘。
狭隘的规则就像是一道高高竖起的城墙,将众多学子的梦想,拦在了西湖大学的外面,拦在了杭州的春意里、西湖的水波中。
西湖的大学定位是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定位是小众,所以学校规模自然不能与985年的大学相比,同时秉承高起点的办学模式,只招收博士生,这意味着该学校学生的数量不能太多,所以这一观点,大学的现状西湖是完全符合其定位,没有与学校的位置背道而驰。
这不仅仅是对于当代学子的一个考验,更是对于中国科研层面力量的一个考验,学子们寒窗苦读十年,到头来,是选择这所并不算非常出名的学校,还是大名鼎鼎的清北复交,这也是一个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
总的来说,西湖大学的办学模式是非常新颖的,到目前为止取得的成绩是非常丰富的。各界人士纷纷表达了对西湖大学的支持。而施一公更是辞去了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职务,投身于西湖大学的工作。
从无到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说西湖大学完全没有超越的可能,但是五年内超越的计划,的确显得并不是非常现实。尽管如此,出发点是好的,祖国教育的烈阳始终照耀着大地,给予一切有梦想、敢做的人勃勃生机。
群星荟萃
这太残忍,也太不公平
壮志凌云
定位小众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