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为齐相
晏子生活的时期是在春秋末年,正是古代社会发生大变革时期。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作为朝廷的相大夫,他一直认真辅佐齐景公,一丝不苟。
宴婴像
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晏子对外反对侵伐战争,对内主张和实施尚贤和爱民的仁政德治。他的政治活动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主要反对齐国参加对外侵伐战争,主张培养文人义士为主。后期主要是反对一些暴敛行为,主张节约爱民为主。
他的一生,基本上是在齐国的政治舞台上度过的,他忠于君上而不保守,机智却不呆板。司马迁的著作《史记》还将他和齐国的另一个在宰相管仲相并列共同写入书中,并且还对两人进行了不同的评价。晏子对待齐国的真的可谓是鞠躬尽瘁,齐庄公在位时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对晏子的劝阻,不但不理会,还产生了间隙。之后又是不听阻拦,一意孤行,组织叛乱趁机攻打晋国候又攻打鲁国,导致激怒了鲁国。晏子迫不得已只能将家里的贵重物品全部上充国库。散去了佣人,带着自己的妻儿老小来到一个小村子里,一边靠打鱼维持生计,一边密切关注事物的发展。
身为齐国的相大夫,辅佐齐国的三任君主,一直都是勤勤恳恳,廉洁从政。他管理国家的大小事都秉着公正无私的态度。对于亲属的请求,也是秉着合法就给办,不合法就拒绝办理的行事准则。从政以来概不接受礼物,尽管很微不足道,也从来不接,还经常将自己的俸禄烦发给穷苦百姓,这样的行为似乎比皇帝做的还称职。
春秋战国晏子
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是一位聪明机智的,能言善辩的人物。历史上的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曾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朴素的处事风格而闻名于诸侯。孔丘还曾称赞他:“救民百兴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画像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晏子的做事风格,充分的表现出了治理国家的忠诚与能耐。他不仅利用自己的身份,还抓住每一个机会,不断地提出减免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的谏议。
在“治国之道”方面,晏子主张儒家“仁政爱民”的主要学说,并且很是推崇“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主动进谏君上赈灾,深得百姓爱戴。不仅如此,他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贫苦百姓。
“劝谏艺术”方面,晏子善于进谏的特点早就被人称赞,他的劝谏方式,不是直接的强谏而是以一种委婉的曲谏或诱谏。从侧面显示了他在政治上所具有的高度智慧,另外,他的语言也是非常有特色,或是锋芒毕露,或是非常含蓄,亦或是严肃庄严、幽默滑稽。他能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自己的劝谏方式。从他的劝谏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内在修养,同时也非常佩服他的智慧。
个人修养方面,他是乐观的代表,他常常说人到最后都是要死的,人生来就有生老病死,所以不论是谁都会面对。何不对死无所畏惧,常年保持乐观的心情,让自己的身心健康。
晏子没十有七年
景公善听---这则典故出自于西汉时期的人物刘汉所编纂的《说苑·君道》。这篇文章通过齐景公射箭脱靶而群臣喝彩的故事,宣扬了人臣敢犯颜直谏的可贵精神。这篇典故出现在晏子逝世17年后,也算为了纪念晏子。
晏子画像
文言文中“晏子没十有七年”的意思是晏子去世了将近有17年了,也是齐景公失去晏子17年了。有一天齐景公请各位大夫喝酒时,射箭却脱了靶,明明是件不高兴的事,堂上的大夫居然拍手叫好,于是景公瞬间变了脸色,弃弓而去。
过了一会,弦章进来。景公很是忧伤的对他说;“弦章啊!自从我失去晏子,已经有17年了,自他以后,我再也没听见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今日射箭,明明没射中,却迎来连声叫好。”于是弦章回答:“这是臣子的无能,因为不够聪明、不够勇敢触犯您的威严。”景公说;“那行,今天弦章是皇上,我是臣子。”
这时,进贡鱼的官吏进来了,景公把这些鱼赐给弦章。弦章回家的时候,装鱼的车挤满了街道。便拍了拍车夫:“刚才在酒宴上拍手叫好的人都想得到这些鱼。想起了晏子,那是晏子谢绝赏赐是为了纠正国君的错误,所以国君的错误才得以改正。而如今我对国王的帮助,没什么出色的,却要来接受这些鱼,确实有些与晏子的行为道义相违背啊。”因此他坚决不要这些赏赐的鱼。
晏子谏景公
“晏子谏齐景公”来自于《晏子春秋》一书中,它主要记录了晏子同齐景公的一段对话,主要提醒齐景公在执政方面要忠实百姓疾苦。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晏子画像
齐景公还在位时,天气伴随着下雪一直不放晴,当时的齐景公身着白色狐皮大衣,坐在朝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进朝面谏君上,站立了一会,景公说道:“真是奇怪,下了几天雪,天气却不冷。”晏子回答:“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我听别人说,以前古代的国君,自己吃饱后却不知别人饿着,自己不冷却不知别人的寒冷,自己过的安乐却不知别人的贫苦。现在君王却也不知道了。”听完,景公:“好!我已经领悟了。”于是就命人拿出皮衣,拿出粮食给那些挨饿受冻的人。
齐景公想要建高台,于是发动百姓劳动,高台建成后,又想要造钟。于是晏子进谏道:“所谓的君王不能以百姓的劳苦作为自己的乐趣。君主已经建造了高台,现在却又想造钟,这样会对百姓造成很大的负担,百姓必然也不会接受。君主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行的,这样会导致矛盾的产生。”于是,景公听了晏子的话,停止了造钟的想法。
全文主要通过晏子与景公之间的对话宣扬了爱民思想,并劝诫了君王为民着想的执政之道,只有这样国家才会强盛。
晏子御者之妻
晏子御者之妻,这篇典故选自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第二》,这则典故讲述了“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另外,从另一个角度写出了晏子的风度:不自满,能够做事谦虚谨慎,知错能改。
“晏子御者之妻”画像
在晏子担任齐国的相大夫的时候,一天要出远门。车夫在前驾驶马车,而车夫的妻子则在门缝里偷看他的丈夫。她看见自己的丈夫替国相驾驶马车,坐在前方的伞下,挥动着鞭子鞭打着前方的马儿,神情趾高气扬,看起来十分得意。不奈,等到车夫回来后,一进门就听到妻子要跟他离婚。车夫十分不解这是为什么,妻子说:“晏子虽身材矮小,但位居国相之位,名声远扬。今天我见他出门,看得出他的志向和思虑都是比较深远的,但常常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而你身材魁梧,却当做别人的车夫,而你自己的表现看起来已将很满足了,所以我要和你离婚。”自从听了妻子的一席话之后,做任何事情都处处收敛着,也学会待人谦虚敬慎。过了一阵,晏子就觉得奇怪了,车夫怎么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就问他怎么回事,于是车夫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晏子就很欣赏车夫的行为,就封了车夫作为大夫。
这件事也主要说明了晏子在生活中为人低调,但是在这篇典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反倒不是晏子了,而是车夫的妻子。她很会仔细观察人,她从晏子的举手投足间看到了做人的品格,并学以致用,教导自己的丈夫,树立远大志向。
晏子论不祥
齐景公出去打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地里看见了蛇,回来便对晏子说明了自己的遭遇,还认为自己遇见了蛇是不祥的事情。于是晏子就安慰他:“在君主的国家有三种不详的事情,而这件事是不在其中的。”
宴婴雕像
说完之后又列举了国家三不祥的事:一不祥、是身边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二不祥、有贤能的人却不任用;三不祥、就是今天这种情况,今天看见山上的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遇见了蛇,而沼泽却是蛇的家。去他们的家看见他们,怎么能说不祥呢?”
我们都知道,晏子当时处于一个社会巨变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代。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得人才者兴,失人者亡”就被凸显的尤为重要。因此,宴婴把人才问题凸显到国家问题上来是不难理解的。当时的社会正面临变革,晏子利用齐景公外出打猎,推出了“国有三不祥的”论断,对齐景公进一步提高人才问题有了重要性的认识。他劝景公要更好的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也唯独这样景公才能在乱世中处于不败之地。
不论是历史还是现在,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就是以竞争为主,因此,一个人,一个公司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有一大批杰出的人才来辅佐。所以不论是齐景公还是现在的各位领导,要对身边的人才充分信用,就如同齐景公身边的人才晏子一样。
晏子的形象
晏子是春秋时期一位节俭力谏的贤士,先后辅佐了三代齐国君王,作为春秋名相之一,他爱国爱民,在为其职位上,有着朴素主义的民主色彩。他生活简朴,为官正直。对待君王,鞠躬尽瘁。
晏子画像
在汉代刘向《叙录》一书中,就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司马迁还曾将管仲和宴婴的事迹合写一本书为《管婴列传》。对于晏子的思想来说,在《晏子春秋》一书中有较好的见解。它表现出了晏子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同时,还提出了民主主义思想。总之,这本书中所表现的晏子的思想以及一系列经世致用的主张,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一些愿望和要求。因此,读过这本书的人,无一不对他感到钦佩。这位生活在2500年前的相大夫体恤百姓,刚正不阿的品质,至今人们还称赞不绝。
其中在很多个环节故事中,将他的品德展现的淋漓尽致。《晏子辞谢更宅》中的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赏赐。《晏子辞千金》中更是充分体现了晏子的高尚品德。文章通过一些简短故事章节,精炼的语句将晏子生活简朴、清心寡欲、乐观豁达、处其自然的特点展露出来。他的形象也正一点一点深入人们心中,他一生简朴,享年95岁。他的人物形象都值得我们的学习,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奋斗自己的事业,都要像晏子一样,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就如同他说的话一样:“做事情的人常常能成功,行走的人一样也能到达目的地。”
晏子答梁丘据
“晏子答梁丘据”中的宴婴是齐国上大夫宴弱之子。生活节俭、以谦恭下士著称。任职期间,深受历任皇帝的信任。他机智聪明,能言善辩。因此关于他的故事也有许多能够朗朗上口,类如:《晏子使楚》、《晏子辞谢更宅》、《晏子谏祷雨》等等。《晏子答梁丘据》也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晏子画像
据说,当梁丘据死后,齐景公将晏子召进宫中:“梁丘据生前对我很是忠爱,他死了我打算将他的丧事办的丰厚些,让他的坟墓建造的高大些。”晏子听后:“请问梁丘据对您关爱的行为及表现,能跟我说说吗?”景公就对他说道,平时对于我喜好的东西,主管没能帮我办的好,他却能把自己的喜爱之物供我玩赏,所以知道了他对我的忠诚。每逢刮风下雨时,都不忘跟我问好,所以我知道他热爱我。
晏子听了则说:“我如果现在反对你的话,就会惹你不高兴;不反对的话,就没有对您表忠诚。我曾听说,如果一个官员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国君身上,叫做不忠;若用在其父亲身上,叫做不孝;因此,侍奉君王的原则是劝导君王亲近父兄,行君臣之礼,对百姓施加恩惠,在朝廷上讲信用,这叫做忠;做儿子呢,要忠爱他的的兄弟,对朋友守信,这叫做孝。而现在,举国上下的人民,都是您的臣子,可现在独有梁丘据权力爱护您,为什么会这样呢?全国上下的财富,都是您的,唯独只有梁丘据用私财对您尽忠,这是为什么呢?梁丘据正是用这样的手段来蒙蔽君王,手段也太高明了。“
景公恍然大悟,明白了梁丘据的用心。于是命人停止了候选高大坟墓的劳役,废除了厚葬的命令。然主管各司其职,并让君臣指出君王的过失。这样一来。官员能够很轻松的表达对君王的忠诚。
晏子使楚
晏子,众所周知的一位历史人物,身为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为人机智,善于辞令,也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爱国忧民的性情在各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的称赞和声誉。晏子使楚这则典故中,讲述了晏子是如何的巧言善变,赢得了楚王的尊重。
晏子使楚画像
当时的晏子被任命去楚国访问。楚国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于是就让晏子在大门旁边的一处小门中进去。晏子于是停住了脚步说;“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里进去,今天我来楚国相访,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于是迎宾客们就带晏子从另一扇大门进去。
晏子初次拜见楚王,楚王便质问到:“楚国是没人了吗,竟派来您作为使臣。”晏子很是严肃的回答,齐国上下七千多户人家,若是全部张开袖来,天瞬间就能暗下来;若一起挥洒汗水,瞬间倾盆大雨。怎么能没人才呢!楚王仍就不甘示弱,反问道:“既然如此,那为何会派您来呢?”晏子则机智的回答道:“齐国派使臣一般会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选派,贤能的人自然会到贤国的国家访问,像我这般不肖,只能来到楚国了。
于是楚王很是懊恼,便向群臣请教,于是乎就出现了”晏子偷盗事件”。再一次酒宴上,晏子被诬赖偷盗,楚王就问道:“齐国人都会偷盗吗?”晏子则离开座位说道;“我听说橘子长在淮河以南结出的是橘子,淮河以北则是酸枳,尽管叶子相同,但味道不同。究其原因,还是水土不同。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来楚国就偷盗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楚国的水土会导致人民偷盗吗?”于是楚王说;“圣人是不能同他拿来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己讨没趣罢了”。就这样晏子再一次用自己灵敏的头脑获得了楚王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