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阁历史事件纵览古今历史,综合重大历史事件,畅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为人知的趣味野史。
郭子仪简介
郭子仪被人称为郭令公,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参加武举进入官场,安史之乱成就了郭子仪的丰功伟绩。郭子仪为唐守卫近三十年,是中兴名将。郭氏家族兴旺,子孙众多,郭子仪被称为“五福老人”。
郭子仪画像
郭子仪从安史之乱为国奔赴战场开始,在灵武拥立肃宗,到收复二京、吓退吐蕃,成为唐朝转危为安的中流砥柱。安史之乱后,不少节度使拥兵自重。仆固怀恩唆使吐蕃和回讫联合对唐朝进犯。当时的郭子仪年近古稀,手上没有兵马,却挑选了几百精兵就往回讫的军营去。最终说服回讫与唐朝联合攻打吐蕃。
郭子仪的情商颇高,他以真诚打动皇帝,推心置腹感动同僚。他从不得罪小人。郭子仪在叙述祖坟被挖的整件事中,完全没有涉及到朝中官员,为了不起内讧,郭子仪牺牲了很多。郭子仪向李光弼表明自己没有私心,勉励李光弼忠君爱国,两人合作无间。郭子仪在家时常要求下人不要关门,谁都可以自己进去,这是郭子仪不设围墙以退为进的安身方法。有次卢杞前来拜访,郭子仪立马遣散了所有女眷,自己穿上了朝服,很恭敬地等待着卢杞的到来。因为郭子仪懂得看人,非常有远见。
郭子仪一生子孙众多,孙子有好几十,郭府算上郭子仪家人和奴仆,共计三千多人,长子郭曜廉洁谨慎,三子郭晞善于骑射。六子郭暧与升平公主“醉打金枝”的事情在民间广为流传,他们的长女日后成为了郭太后。
郭子仪封为“汾阳郡王”。逝世时,墓葬在肃宗建陵中作为陪葬,荣宠一生。
郭子仪打擂
郭子仪作为一代名将,不少著作都讴歌了他为国尽忠,事事以国事为重的牺牲思想,有关于他的发迹,常常以安史之乱作为开篇。但是对于郭子仪青少年时期发生的事情,却鲜少有人记载。在民间传说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郭子仪和安禄山的擂台之战。
郭子仪打擂
传说分为好几个版本,有人说郭子仪是与节度使安禄山在华州比武,有人说郭子仪是与镇场官安禄山在武举考场中比武,还有人说郭子仪与安禄山同参加武举,因此比武。那么到底哪个是真的呢?
其实每个都是虚构的。郭子仪比安禄山大六岁,如果那时郭子仪是十六岁,安禄山才十岁。安禄山在那时只是个碌碌无为的市井之人,不可能有节度使的身份,即使安禄山真的来到了华州,两人也不可能比武。郭子仪的情商很高,他不会让别人对他留下以大欺小的想法。安禄山是镇场官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同样因为年龄。参加武举的最低年龄是十八岁,郭子仪二十岁参加武举,那时安禄山才十四岁,既然连参加武举的资格都没有,更谈不上作为镇场官了。且在安禄山的历史记载中,他没有参加过武举;唐代的武举选拔中也没有参赛双方相互比武的要求,因此郭子仪与安禄山真正的较量,应该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
那么民间为什么流传了这么多关于郭子仪打擂的版本,且每个版本都是郭子仪胜了安禄山呢?其实这是民众的一种情感宣泄,安禄山搞得唐代民不聊生、家破人忙,而郭子仪则是救世的大英雄,故事的流传无非是表达惩恶扬善的主观意愿。
郭子仪封王
郭子仪赫赫军功被封为代国公,后被晋封为汾阳郡王。现在的人都用汾阳王代称郭子仪,可见“汾阳王”代表着不同寻常的荣誉。关于封号的由来,没有明确记载,猜测是以封地得名,因郭子仪的封地在汾阳,就被封为“汾阳郡王”。
郭子仪像
《旧唐书·郭子仪传》提到因河中军乱,皇帝进封郭子仪为汾阳郡王镇压绛州。郭子仪到了绛州之后擒杀李国贞,让在河东作乱的恶人都伏了法。以上说明了郭子仪的战绩,但是为什么封为汾阳郡王却没有得到解释。参照太宗的诏书发现唐朝的刺史就跟古时的诸侯一样,唐代的封号来源于封地。那么肃宗时代依旧依照古训吗?由肃宗以前给予封号的习惯来看,封号同样来自封地,与自己的姓没有关系。
那么古时的汾阳现在在哪里呢?唐宋文献中指出郭子仪的封地就是汾州。如今汾州有关于郭子仪的民间传说与之相吻合,一是提到郭子仪曾带领乡亲共同退敌,二是水马村是郭子仪当时的养马地。查看郭氏家谱,上面明确的写着汾阳是郭家的迁出地和世居地,汾阳也有很多关于郭家的记载。杜牧不仅去过汾阳还写过郭子仪,因此杜牧的《云梦泽》也是很好的历史证据。因此,如今的汾阳是郭子仪的封地可信度极高。
郭子仪单骑退敌
代宗曾握着郭子仪的手说“吾之家国,由卿再造”。郭子仪在唐朝中期平定了安史之乱,没想到在晚年还要披甲上阵,为国家散发着余热。他是国家遇到危难、衰败时,能带领国家兴亡的领袖,他的一生都以国事为重。
郭子仪单骑退敌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央没有力量、政治腐败,不少节度使拥兵自重。其中有个叫仆固怀恩的,就曾唆使吐蕃和回讫联合对唐朝进犯。回讫和吐蕃的军队所向披靡,一直打到了长安的北面,当时的朝廷十分恐慌,鱼朝恩甚至劝代宗再次出逃。可是因为面子问题,代宗不好意思再逃跑,任命郭子仪击退叛军。
当时的郭子仪年近古稀,手上没有兵马,但他得知因为仆固怀恩的暴毙,吐蕃和回讫正在闹内讧。郭子仪想着自己之前与回讫的官员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想着与回讫官员见上一面,说服他们不战而合。郭子仪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儿子们的反对,他们十分担心郭子仪的处境,郭子仪却认为自己是以理服人,挑选了几百精兵就往回讫的军营去。
原来回讫受到仆固怀恩的欺骗,以为代宗和郭子仪都已经死了,这才没有遵守盟约来到了唐朝。郭子仪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趁机向回讫提出联合大唐击败吐蕃的想法,遭到了回讫的回应。后郭子仪和回讫订立了和约。吐蕃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逃走。郭子仪不费一兵一卒,化解了这场本是赢面不大的战乱。
郭子仪的孙女
郭子仪的后代众多,有七子八婿,孙子三十多人。在郭子仪大寿的时候,孙子们一个个行跪拜之礼,但是郭子仪却叫不出大部分人的名字,只能点头示意。在这一帮孙子们中,有一个女子在日后宠冠后宫,戏剧性地经历了八个皇帝,成为著名的郭太后。
《宫心计》郭太后剧照
郭氏的闺名已不可考,只知道她是郭暧和升平公主的长女。贞元九年,郭氏被选为广陵王妃。因为郭家与皇室关系紧密,郭氏得到很多恩宠。贞元十一年,郭氏诞下李宥。李纯即位成为唐宪宗,郭氏被封为贵妃。因前太子去世,李宥作为第三子被立为太子,同时改名为李恒。宪宗恐其成为皇后后影响后宫甚至前朝,驳去了群臣立郭氏为皇后的奏请。元和十五年,宪宗去世。郭氏母凭子贵成为皇太后,同时追封了郭府很多亲眷。郭氏贵为皇太后时,穆宗亲率文武百官前往拜寿,场面宏大豪华,花费奢侈。郭氏前往骊山游览时,穆宗派亲王伴其身边;郭氏回宫时,穆宗亲自迎接。
四年后穆宗逝世。郭氏不愿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参与外廷,让太子李湛即位成为敬宗,郭氏成为太皇太后。只过了三年,敬宗被宦官杀害,郭氏立敬宗之弟为文宗。之后,郭氏又经历了武宗、宣宗。
宣宗的母亲郑氏原是郭氏的婢女,在宣宗即位后,郑氏对郭氏的礼节越来越淡薄。郭氏郁郁不乐,本想跳楼自尽后被侍从拦住。当天晚上,郭氏突然去世,谥号懿安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