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林沁英法联军 是谁把僧格林沁杀了
僧格林沁英法联军,是谁把僧格林沁杀了。僧格林沁英法联军首次碰面是在咸丰九年,僧格林沁吸取第一次大沽口失败的教训,积极筹建防御工事,做好了反侵略的各项准备工作,英法联军行至天津时不顾清军警告悍然闯入大沽口,僧格林沁督军奋起反抗,英法联军大败军舰撤走。
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英法联军第二次交战是在咸丰十年,这一年英法联军进犯天津,僧格林沁提前做好迎战准备严阵以待,但英法联军用火箭进攻导致清军马匹惊吓阵势混乱,英法联军占据了张家湾,僧格林沁退居八里桥后,与其他将领商议分三路同时反攻敌军,清军火枪装备有限,遭到英法联军密集火力的轰击大量伤亡,尤其是因为决策失误南路防守的胜保部遭到沉重打击损伤极其惨重。
僧格林沁英法联军交战的最后阶段在9月19日的上午,英法联军兵分两路进攻清军,企图从后方包抄清军,清军腹背受敌面对敌人密集炮火表现的异常勇敢,不断奔向敌军的阵营进行殊死搏斗,僧格林沁指挥蒙古骑兵穿插于敌军之间试图拆散敌军阵势,但因为胜保部的溃败而没能实现。这场战役虽然以清军惨败告终,但清军表现出的反抗外国侵略者、不畏牺牲、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是可歌可泣的,蒙古骑兵的奋不顾身死而后已的英雄事迹是不可磨灭的。此战后不久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1865年僧格林沁被捻军设计所杀,一代将星陨落。
僧格林沁 太平军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是蒙古族的晚清名将,在道光年间曾袭科尔沁郡王爵。
僧格林沁旧照
咸丰三年被任命为参赞大臣,这一年也是僧格林沁太平军交战的第一年,太平天国定天京为国都,并派兵北伐,八月攻入京畿重地,咸丰帝命僧格林沁带兵围剿,十月在天津迎头痛击北伐军,北伐军溃败。咸丰四年僧格林沁太平军交战进入第二阶段,由李开芳、林凤祥率领的天平天国北伐军为占领高唐,与清军相互僵持了9个多月,最终僧格林沁率领的八旗骑兵在连镇大败北伐军,僧格林沁因此被咸丰帝赐予“湍多巴图鲁”的称号。
僧格林沁太平军交战的最后阶段在咸丰五年,太平军占领了冯官屯并以此为据守,与清军做最后的抵抗,清军利用冯官屯地势高将围墙加高,水势抬起,加上连日大雨,太平军潜伏之地水深二三尺,虽然余粮充足,但大部分被水浸湿,不能食用,清军还时常向太平军发射炸炮,太平军死伤多人。
在条件极端不利之下,太平军依然不肯投降并且多次设法突围,但都以失败告终,5月29和30两日,僧格林沁接连率兵对太平军发起猛烈攻势,在加紧围攻同时又假意表示只要肯投降就不杀,李开芳在权衡利弊后决意假投降趁机逃脱,但僧格林沁并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反而使用极为残忍的方式报复太平军,李开芳等被押解进京后在6月11日全部遇难。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的晚清名将,在道光年间曾袭科尔沁郡王爵。
僧格林沁祠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幼年家境贫寒,曾和父亲为富人放牧,到12岁时被送到老城文昌宫读书,1825年被选为君王嗣子,承袭郡王,此后曾担任后扈大臣、卫内大臣、顾命大臣等重要官职,1853年任参赞大臣,在太平天国北伐之际,亲自率军围剿,北伐军损失惨重,1854到1855年连续两次大败太平天国北伐军,数百战役无一漏网,声名远播。
1859年英法联军悍然闯入大沽口,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坚决反击入侵者,英法联军撤走,这场大沽口保卫战,是列强入侵中国以来被侵略的中国首次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入侵天津,僧格林沁兵败撤退,英法联军进而进攻北京,圆明园被毁,僧格林沁被革去郡王爵。1860年恢复郡王爵,1862年亲自率领蒙古骑士多次击败捻军,1865年被捻军设计陷入重围,突围后被捻军诛杀,终年55岁,同年七月灵柩北上被安葬于科尔沁左翼世袭旗陵,另外修建僧王塑像祠一座,赐谥号“忠”。
僧格林沁辅佐过三朝皇帝,被称为鹰獒之士,咸丰帝在听说他的骁勇事迹后,特别赐予他“湍多罗巴图鲁”的称号,僧格林沁为官40年,多次救清朝于水火之中,用生命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
僧格林沁骑兵是怎么败的
僧格林沁骑兵是怎么败的这个问题要从1860年说起,在天津和大沽口失陷后,咸丰帝派桂良向英法联军乞和,但谈判并没有成功,英法联军随即向北京进犯。
僧格林沁画像
僧格林沁表示当奋力截击,9月18日联军发动攻击,蒙古骑士战马遭遇敌军炮火后纷纷溃退,僧格林沁退守八里桥,利用八里桥灌木丛林构筑了一系列的战壕并针对东西南路联军作出了作战部署,21日上午英法联军发动对八里桥守军的攻击,蒙古骑兵因为依然使用长矛等冷兵器顽强对抗敌人的炮火冲击,清军遭到重大伤亡,僧格林沁试图分割敌军阵势从而歼灭敌军,但因南路胜保部溃败而未能成功。
僧格林沁骑兵是怎么败的从这里就可以窥出,清政府在和战决策上犹豫不决,僧格林沁指挥部署也存在不足,在敌军主攻八里桥时迎战的是薄弱的胜保部,致使清军在开始就损失惨重,其次是清政府一再强调包抄敌后作战,但僧格林沁对此并没有给予重视,不仅没有绕到敌后,反而将马队派到正面对敌,最终败于敌军的猛烈火力下。
再者,清军主帅僧格林沁在敌军的车轮战包抄战后逐渐失去了作战信心,在战斗最激烈之时自乘驴车撤队而逃,致使军心涣散军队土崩瓦解,另一点在这场战斗中,清军无论是在军队质量、武器装备上,都不占据优势,僧格林沁骑兵是怎么败的这一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僧格林沁之死
1865年5月18日,满清世袭郡王爵僧格林沁被捻军设计,在高楼寨陷入重围,五月十八日夜,曾格林沁冒死突围,在吴家店被捻军诛杀,终年55岁,令朝野上下一片震惊,此次事件便是著名的曾格林沁之死事件。
咸丰帝画像
在满清顺治期间曾有八旗和绿营军事制度,八旗主力是满清的优势也是最后的铁拳,但在嘉庆之后,虽然国家军事体系没有太大变化但呈现非常明显的衰落。僧格林沁之死前期天平天国兴起,随之而来的捻军也异军突起,咸丰皇帝大力号召民间组织团练,这也是促使后来湘军兴起并成为满清武装主力的主要原因,1953年太平天国定都后进行了北伐,捻军随即在北方传播开,在这期间僧格林沁掌握了对付捻军的武装主力八旗,随后全歼太平天国北伐军,大败捻军,但捻军是流窜方式作战,僧格林沁渐渐在消耗战中轻敌,终于在率领不多兵力的情况下被捻军设计而被诛杀,一代名将战死马下。
僧格林沁之死令八旗失去了主帅,战斗力也大不如前,湘军成为了满清武装力量的主力,满清势力大减,汉人控制满清军事的结局已经注定,也为满清最终垮台埋下伏笔。由这可见150年前这场规模不大的战斗,导致的历史结果十分严重,太平天国被打败之际,捻军的覆灭已经是定局,但如果僧格林沁活着,八旗仍是满清的武装主力,而后的历史便没人能猜测得到了。
僧格林沁墓
同治四年僧格林沁被捻军设计在高楼寨被诛杀,终年55岁。清政府为僧格林沁以亲王宏大规格举行了葬礼,赐谥号“忠”,并绘像紫光阁。
僧格林沁墓
公元1865年7月,一队扶柩北归的清军从北京城出发,最终目的地是科尔沁左翼世袭旗陵,殓载的就是晚清名将军功卓著的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墓选在一个山水环绕的吉祥地,就在科尔沁草原上名叫巴虎山的地方,山脚下三丈多高的碑楼耸立,楼里面铺着青石地,内中端坐一硕大赑屃,头颈高高昂起,眼睛外瞪嘴巴张开,似乎有向前匍匐之势,身上驮的就是同治帝亲笔题的青石盘龙碑,碑高大约一丈七尺,碑首刻着圣旨二字,碑文也是由同治帝亲笔书写,满文和汉文两种文字辅成,全文共有310字,主要记录了僧格林沁的生平和战事。
如今僧格林沁墓所在的地方,已经不复当时的辉煌,只遗留下一块圣旨碑,在巴虎山的半山腰上,两只石狮子脚已经歪跛在一侧,狮子的前腿也被砸裂,陵园也成了一片玉米地。不仅僧格林沁墓被毁,就连与之相距不远的他的儿子和孙子陵墓全都被毁。后来文物保护意识非常强烈的白先生,不断动用人力物力将散落在山上的僧格林沁墓的石狮子修复,并一批批搬下山,重新安置在山下的碑亭前。僧王祖孙3代,生前享尽荣华,死后却寸骨无存,实在令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