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妻子 陶渊明有几个孩子

陶渊明妻子

陶渊明先后娶过三位妻子。前两位妻子红颜薄命,早早地就因病去世了,只有第三任妻子翟氏一直陪伴着他走到了最后。翟氏也是陶渊明这三位妻子最引人注目的,在文献《南史·隐逸传》中记载着她生平的事迹。

陶渊明

前376年,陶渊明25岁与第一位妻子成亲,成婚后陶渊明搬到浔阳教书,尔后多地奔走。知道妻子怀孕的消息后就归家探望。可是妻子在临盆时遭遇难产,孩子与大人都双双毙命。

前385年,陶渊明34岁时又娶了第二任妻子。这位妻子为他生下了四个孩子,陶渊明十分欢喜。可是天妒红颜,第二任妻子因劳累过度患了痨病,最终离开了人世,又留下陶渊明孤身一人。陶渊明每天在外奔波,无暇顾及四个孩子。于是,陶渊明又提了一门亲事。

第三位夫人翟氏比陶渊明小十二岁,贤惠能干,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把家里打理的非常得体。婚后两年,还给陶渊明生了一个儿子,一直陪着陶渊明走向终老。

据文献中记录:“其妻翟氏……能安苦节”。翟氏与陶渊明性情相投,都是安贫守节的人。

对于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心愿,翟氏非常支持。可是,陶渊明笔下的翟氏却是“恨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跟文献记录的不一样。陶渊明抱怨妻子不通情达理,不懂得体贴他。

人的思想是会变的,再相爱的两个人没有了物质基础,怎么生活的下去?翟氏看着家徒四壁的住所,怎能不心生烦躁。虽然起初的体贴知性已被贫困的生活打磨,但是翟氏还是对陶渊明不离不弃,终守一生。

陶渊明自号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也是一位芳名流传千古的隐士。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在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就有记载陶渊明自号的来历。

陶渊明画像

陶渊明自号取自隐居时屋边的五棵柳树,而陶渊明本身性子也像柳树那般飘逸自然,以树木为号,也足以彰显陶渊明自然剔透的性情。陶渊明在年轻的时候也曾追逐过功名利禄,从江州祭酒开始,到彭泽县令为止,在担任彭泽县令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陶渊明就抛下了自己的仕途,选择了另一条归隐田园之路。

陶渊明从小便喜欢阅读一些儒家经典,喜欢安静的环境,喜欢自然万物,不愿像个平常人一般生活。众人的志向都是为了当官为了功名利禄为了钱财满盈,而陶渊明从小便想着过上恬静无为的生活,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却总是事与愿违。陶渊明有一个比他小三岁的妹妹,他们的父亲还有一个小妾,因此陶渊明小时候的家境还是蛮不错的。但是他们的父亲在陶渊明八岁的时候便去世了,之后更是家道中落,为了谋生便只能去做官。

陶渊明同时受着儒家与道家的影响,信奉儒家,因此想要在官场一展宏图,信奉道家,因此也向往无为无欲的生活。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的,陶渊明一生都没有做过什么大官,在公元405年的时候,陶渊明出任了他为官生涯中的最后一个官职,不到三个月便辞官回家,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涯。也就是在这段隐居岁月里,陶渊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辞赋诗篇,尽管之后也有多人劝他出仕,但早已习惯田园生活的陶渊明统统拒绝了。陶渊明死后,人们私谥他为“靖节”。

陶渊明有几个孩子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分别是陶舒俨、陶宣俟、陶雍份、陶端佚、陶通佟。陶渊明对这五个儿子的期望都很高,希望他们以后能为才富五车、卓越超群的杰出人才。可是,事与愿违,陶渊明的五个儿子智力都有问题,难成大器,并不能达到陶渊明的期望。

陶渊明与五个孩子

陶渊明恨铁不成钢,对这五个儿子非常的失望,于是愤怒的写下了《责子》这首诗:“白发披两鬓……且进杯中物。”诗中描述的五个儿子性格迥异,各有特点。

大儿子陶舒俨年方二十八岁,为人非常的懒散,好吃懒做,没有求学的上进心,一生碌碌无为。这种“懒惰”已经被发挥到世上无人能及,独一无二的境界。

二儿子陶宣俟年将十五岁,是个致力于学习的年纪。可是他到了年龄也不认真学习,不喜欢写文章,不学无术,对考试功名没有任何兴趣。

三四子陶雍份与陶端佚是双生子。这两个双胞胎智力先天愚钝,学习困难。到了十三岁还不认识阿拉伯十位数字,数字六加七之和也傻傻算不出。

小儿子陶通佟已经九岁了,还是年幼无知、个头蠢笨的样子,整天只知道在外头玩耍,爬树摘果子,一点学习的热情和心性都没有。

尽管这五个儿子性格迥异,但是他们都一致性的不喜欢读书,不求上进,不像陶渊明那样文采飞扬。面对这些不上进的孩子,陶渊明无可奈何,只能借酒浇愁。


陶渊明后代

陶渊明的后代有一部分现居住在南京禄口机场附近的禄口镇昝(zuǒ)巷,一部分留在江宁禄口昝巷及江宁区陶吴镇。现生活在南京的中国古琴协会常理事陶艺也是陶渊明的后代,他们是在南宋年间迁移到南京来的。

陶渊明像

据《陶家族谱》记载,居住在江宁禄口昝巷的陶渊明后代,因子嗣繁衍旺盛被分为东西两支,每支各有自己族系的辈分。而居住在南京的陶渊明后代,是在南宋年间为了躲避战乱从江宁禄口迁移出来的,发展到现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迁移到南京的陶氏一族,在南京以发展棉业为生,生意做得非常红火。陶艺的的曾祖母出自当时的名门家族,为他们在南京发展及创业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南京城南华露岗是陶渊明后代生活的地方,那里保留了很多他们生活的足迹。

为了寻找补全陶渊明家族族谱《陶氏族谱》,陶艺多次走访老家江宁禄口。黄天不负苦心人,经过了多年的努力,终于在宗亲陶金象那找到了《陶氏族谱》。这本家谱是在清代时重新修订过的,虽然只剩几张残卷,但细细看来也可知陶艺这支陶氏后代迁移的大略详情。他们先迁移到江西,再到安徽,辗转了几处地方之后,才真正的在南京江宁县居住下来。

残卷之中除了记载陶氏后代的分散情况,还记载着《渊明公诔言》、《祠堂碑记》及《重修河定桥记》等内容。

陶渊明图片

图片为陶渊明所作的《归去来兮辞》的一部分,《归去来兮辞》是一篇抒情小赋,也是陶渊明离开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创作于陶渊明刚刚辞官不久,讲述了他在辞官隐退后的生活乐趣以及心情感受,表达了他对政治仕途的认识与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表现了他保持自身清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归去来兮辞》

整篇文章主要是根据辞官、归途、到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以及怎样度过余生的打算这样来叙事的,而全文抒情则是根据先自责自我安慰,然后自安自乐,最后乐天安命的线索来表现的。

《归去来兮辞》的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表示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决心,包含了两层感情,一层是自责,想到田园即将荒芜,本应回家,但是却身在官场不能自主,深感可悲,第二层则是自我安慰,陶渊明现已明白走上仕途实际上是个错误的决定,为如今归隐的决定深感欣慰。

第二部分主要描写的是陶渊明归隐后的田园生活,也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方面表达了回家途中轻松愉快与想要到家的渴望,第二方面描写了他回家后的日常生活,而第三个方面则写了陶渊明在农村的出游经历。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抒发了陶渊明乐天安命的情怀。

整部作品陶渊明主要通过对景物与活动经历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恬静闲适、无忧无虑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

陶渊明辞赋

陶渊明辞赋现存的仅有三篇,收录在《陶渊明集》中。这三篇辞赋分别是《归去来兮辞》,《感士不遇赋》及《闲情赋》。虽然陶渊明辞赋只有三篇,可是这三篇却集中的体现了陶渊明的思想历程。

陶渊明辞赋之三《闲情赋》

陶渊明辞赋之一《归去来兮辞》著作于晋安帝406年,描写的是陶渊明欲脱离官场隐居田园的宣言。诗中所描写的是作者回归家园的路途上发生的情景及到家之后与家人喜悦团聚之情,还有在家耕耘劳作的情景。虽然这些情景全是作者凭借想象捏造出来的,但是描述的十分真切,语言节奏跌宕起伏、欢畅淋漓,强烈的表达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期盼和自由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辞赋之二《感士不遇赋》是一篇文诗参半的作品,描写的是有志之人不受到重用。这篇辞赋的主旨,揭示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风气。在虚伪昏暗的官场社会中,有才华有抱负的人没有遇到好的机会表现自己。他们大都被社会埋没,或被流言诋毁,处在这两难的境地中,既悲又愤。好在作者看透了世俗社会,保持着自身高尚的气节远离了是非之地。

陶渊明辞赋之三《闲情赋》是陶渊明辞赋中仅有的一篇情赋,描写的是一位妙曼的女子。这位女子深深吸引着作者,使作者日思夜想,展开了一段想象之旅。虽然对女子的爱慕极深极浓,却不得不压抑在心中。经过了一夜的辗转,最终只能无可奈何的放弃,重新整理自己的心绪,抛弃各种杂念,保持本心的纯真。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651 字。

转载请注明: 陶渊明妻子 陶渊明有几个孩子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