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全国各地高考生的分数陆续出炉。
来自湖南耒阳的留守女孩钟芳蓉考出文科676分的好成绩,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7月30日当晚,校长带着50多位老师抱着烟花爆竹连夜进村报喜,受到千万网友祝福。
该视频在网上也火了↓
村民们听说了钟家的大喜事,也到她家祝贺,还放起了鞭炮,气氛十分热闹。
看到此情此景,钟芳蓉的父亲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钟芳蓉父亲
为了谋生,他和妻子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从1岁起就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后来钟芳蓉成了住校生,一个月才回家一次,父母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没办法给她帮太多的忙,很多问题都要靠她自己去应对和处理。
钟芳蓉是一个懂事又努力的孩子,自己就能够把学习和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成绩在班上也一直是名列前茅,提到她的名字,爸妈都觉得非常骄傲。
这下钟芳蓉又考了如此高的分数,更是让爸妈欣慰不已。
选择考古专业引发争议
众多网友也为优秀的钟芳蓉献上了祝福,不过大家也很关注这个女孩会选择哪所大学的哪个专业。
钟芳蓉大方地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说自己选择了北大的考古专业,以后的打算是扎根这个专业,深入钻研。
有些网友对钟芳蓉的决定很不理解,他们认为钟家经济条件比较艰苦,钟芳蓉既然考上了北大,应该选择一个前景好的热门专业,将来毕业后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可以改善家庭条件。
还有网友对钟芳蓉的选择表示了惋惜,觉得她是在浪费自己的高分,凭借她全省排名第四的成绩,本可以随心选择学校和专业,谁知她却这么冲动,非要选择这么个冷门专业。
对此质疑,钟芳蓉解释说,受樊锦诗先生的影响,以及未来规划的考虑,她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以后会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
北大的招生老师表示:北大有考古文博学院,全国第一我们就不说了,我们是想往世界第一这个方向。
当然,大部分网友还是非常支持钟妹妹的选择的。
大多数人对于考古可能存在一定的认识局限:认为赚不了什么钱。
还有的认为,考古就是拿着铲子挖墓,灰头土脸的工作......其实,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人工智能技术,全息成像等新兴技术正助力考古学,学科交叉,学科融合使每个古老学科散发着新生命!
最重要的是,这可是钟芳蓉的梦想,不能因为她是留守女孩就得给套上“长大后必须赚钱“的环。
不是所有人都为钱而活,他们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
选择所爱,朝梦想前进
钟芳蓉真的是在冲动下做出的决定吗?当然不是。事实上,她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有清晰的规划。
选择考古专业,一方面是因为她自己非常热爱这方面的知识,有深入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了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的影响。
樊锦诗就是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的,毕业后她扎根大漠,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古代石窟,从事着石窟考古和科学保护工作,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樊锦诗的纯粹、质朴、坚定让无数人感动,而钟芳蓉也将她当成最好的榜样,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考古工作者。
有句话叫“名校是国之重器”,如果考上名校只是为了就业致富,而不是胸怀天下,想要去改变国家,那真的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现代人过分强调选择的自由,却丧失了最应该去承担的民族责任感。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
那么,考古也就是回乡,也就是探家。
另外,社会也需要钟芳蓉这种明确知道自己热爱什么并愿为之奋斗一生的人。
这些考古大佬决定罩她
得知有网友觉得考古没前途,有一群大佬表示不同意!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V、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的水下考古领队@考古君 在微博写下这样一段话↓↓↓
冷门的考古圈又一次喜提热搜!年轻人加油,既然你已笃定信念,未来便不会迷茫。中国考古人都是你坚实的后盾,祝你学业有成。未来你就是乘风破浪的考古小姐姐。
他们做了一个霸气的决定,为未来的小师妹送大礼包!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已实现九省考古圈联动,为钟芳蓉送去祝福。↓↓↓
共青团发表中青评论
留守女生选北大考古专业被质疑该
反思的是谁?
“留守女生”“北大”“考古”等几个概念堆在一起,难免刺激到舆论的敏感点。不少网友对这个女生的选择十分疑惑:好不容易考上北大,自己又不是“富二代”,为什么选择一个极其冷门又不赚钱的考古专业?
这些网友的看法,其实代表的是当前社会上常见的一种“成功学”观念。一些人会完全用物质利益层面的标准来定位自己,也会凭此臆测他人的想法,评判他人的选择。暂不说“成功”的定义本来就丰富多彩,仅是这种偏执狭隘的价值观念,就实在令人难以苟同。
每个人面对人生关键十字路口时的选择,其实都是心中价值观念的呈现。这位女生虽然年纪不大,却很有自己的思想。她曾表示,自己选择考古专业,是受到文博大家樊锦诗先生的影响,她也希望自己将来能在历史与文保领域潜心研究。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女生,能有这样的人文情怀与崇高理想,这难道不是极其可贵的吗?难道不是应该引起外界赞叹吗?
进入北大考古专业后,她能够享受顶级名校的教育水平与教育资源,也有助于她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从现实层面看,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后,她可以继续在本校读研读博,或者去海外名校深造,将来可以进入大学或科研机构工作。相比很多人的工作与生活,这依然是一条非常有前景并真正有希望“自我实现”的道路。可以说,这位女生的选择,既有理想情怀的一面,也兼顾了现实的一面,有何不可?
事实上,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往往离不开一些具有理想情怀的年轻人的努力。这些年轻人或许无法成为舆论聚光灯下的“名人”,也或许无法取得与自己智力相匹配的物质报酬,但他们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却是无法用名利标准来衡量的。就像有的年轻人从名校毕业,却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扎根在农村,为当地百姓的脱贫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还有年轻人毕业后奔赴大西北,为国家航天科研事业默默奉献。
这些年轻人的“志愿”,并非出于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学”考虑,而是真心把自己的生命与整个社会民众的福祉融为一体。虽然我们还不能断言,这个年轻女生将来一定可以成为其偶像樊锦诗先生那样的大学者,但单凭这份情怀与热情,我们就应该为之而欣喜。事实上,她的精神已经感染了身边人,她的弟弟也以她为榜样,还有一些网友也对她的选择肃然起敬。舆论场上那些对这位女生的专业选择表示质疑的人,真的该反思下:是不是自己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来源 :历史好教师综合自共青团中央、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