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大唐最严重的边患:吐蕃的综合实力在唐朝的周边势力中稳居第一

由 锺离绮琴 发布于 经典

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


为什么说吐蕃是大唐王朝最严重的边患呢?最直接的原因是吐蕃的立国、扩张和强盛时期与大唐王朝大部分重叠,而两个王朝之间又存在数千公里的漫长边境线,不可避免的爆发持续性的激烈武装冲突和大规模战争。

松赞干布在正式创立吐蕃王朝之后,随即开始向外扩张领土,不过,彼时的大唐王朝正处于鼎盛时期,国力和军力都占据优势,故而吐蕃军队在松州之战失败之后,主动退兵,然后与唐朝和亲,双方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但是,吐蕃并不是真心实意的想维持和平,而是在耐心的等待对手衰弱。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不得不从边境抽调大量精锐部队对付叛军,使得西部防务空虚,当时的吐蕃王,乞黎苏笼猎赞敏锐的捕捉到这个机会,命令军队向大唐的陇右道与河西道推进,采取逐步蚕食的策略,在763年将边境线推进到关内道,也就是当时的京师长安的外围。

随后,邠州刺史开门投降,吐蕃大军长驱直入,距离京师只有两百余里,唐代宗惊慌失措,不得不率领文武百官出逃。吐蕃大军占领长安,烧杀抢掠了半个月之久,然后才带着财物不慌不忙的撤走。

而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吐蕃军队几乎每年都会越境袭击,始终给大唐的边境施加巨大的压力,同时,由于吐蕃占领的陇右道内有唐王朝最好最大的马场,又从侧面限制了大唐军力的恢复。

按照现代人的观点,吐蕃王国的疆土和根基乃是高原上的苦寒之地,应该是地广人稀,物资贫乏,可为什么偏偏吐蕃比同时期大唐王朝面临的东西突厥、契丹更难对付呢?

首先,吐蕃王国的农业非常发达。


青藏高原在1500年前,适逢一个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时期,其腹心之地的拉萨河谷、雅鲁藏布江沿岸的河谷低地和平原地带,土地肥沃,又有灌溉之利,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而当吐蕃王朝对外扩张之后,其武力夺取的唐朝陇右、河西等地和现在印度、中亚部分地区,都是原本农业发达地区,从而保证了充足的粮食供应,有了粮食,人口的增长自然而然有了保障。

据估计,鼎盛时期的吐蕃王国,吐蕃本族人口在100-150万左右,而境内的其他民族居民总数则在500万以上,单纯的人口数量在大唐周边的民族和国家中稳居第一。

其次,大片优良的牧场保证了充足的战马。

无论是吐蕃本部的藏区,还是并吞过去的原吐谷浑青海湖周边以及北部草原,甚至大唐的陇右河西等地,都有连绵不断的草原,是优良的牧场,既能发展畜牧经济,又保证了充足的战马供应。

即便是在吐蕃衰落后的辽宋时期,两宋都长期严重依赖从处于分裂状态的吐蕃部落购入战马来满足军队的需要,便是最好的例证。

再次,吐蕃的西部边境与中亚相接,东部则与大唐接壤,能够接触、吸收和利用东西方的金属冶炼和武器制造方面的技术进步。

根据同时期的资料记载,吐蕃士兵的铠甲非常精良,并且在唐军缴获的甲胄当中,有相当数量的锁子甲,而锁子甲最早是黑海北部的斯基泰人发明的,显而易见,只能是从中亚传播过来。同样的,吐蕃士兵的武器,弓、箭、长矛、剑等都是精心打造的铁质武器,与唐军的制式武器相比不相上下。


第四,吐蕃人的生活方式虽然已经演化到了农耕和游牧并重的阶段,但保持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的特点,按照《唐书·吐蕃传》的描述:军令严肃,每战,前队皆死,后队方进,重兵死,恶病终。累代战没,以为甲门。

最后,吐蕃王朝出色的行政管理能力。

松赞干布在王朝的建立之初,确定历法,规定统一的度量衡,依据于田、天竺等文字创造了吐蕃文,又制定了残酷而又相对较为健全的法律,创设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和军事制度,从而为日后治理疆域广阔、部落民族众多的王朝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吐蕃的综合实力在唐朝的周边势力中稳居第一,当仁不让,成了大唐最严重的边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