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格看来,人生应该有多种选择,而亲近自然,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全文1654字,阅读约需3.5分钟
新京报见习记者 汪畅 编辑 王煜 校对 卢茜
湖南长沙男子罗格对儿子有一个特殊的要求:每天需要在户外玩耍两个小时,否则不允许写作业。
随之而来的关注、热议,让罗格成为热点人物。27日下午,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罗格表示,“规定”从儿子小学一年级开始执行,目前已经进行两年,因为事先与学校沟通,因此能得到老师的理解。
在罗格看来,人生应该有多种选择,而亲近自然,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
“人生有各种不同的机会和选择”
新京报:“每天在户外玩两个小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执行的?
罗格:从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这样执行了,周一到周日,每天都要去户外玩。
新京报:为什么这么要求?
罗格:两个原因。第一,我做野生动植物保护科考,我觉得人除了有社会属性以外,还有自然属性,我们都是灵长类的人科动物,其实是有一定的适应自然界的技能,只不过现在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长大,技能慢慢退化了。
第二是基于医学科学上的考量,现在的孩子,哪怕是小学生,50%、60%都是近视,高中生85%是近视。2016年,我的一位眼科医生朋友告诉我,每天在户外接受光照两个小时以上,是目前预防近视最有效的方法。
新京报:两个小时是必须达到的时间?
罗格:这是一个底线,可以多,但不能少。倒也不会真的拿手机计时,我自己能感觉得出来,比如几点放学,玩到几点,早晨晨练多久。假如下雨,实在没法进行户外活动,就站在阳台上望远。
新京报:孩子在户外干什么?
罗格:其实内容并不固定,是自由玩耍和趣味玩耍相结合。我自己设计了一些项目,比如说夏天比较热,就主要玩水了,像竹漂,踩在竹子上,手拿一根竹竿,做成平衡杆。冬天就做野外生存,比如买个鸡,学会点火,放在泥巴里烤。
新京报:学校的老师能够理解?
罗格:我事先跟老师沟通过,比如说关于教育理念,他们表示理解。
新京报:所以其实不太关心学习成绩?
罗格:(孩子的)学习成绩怎么样,其实我都不知道,因为我没有问过。他愿意说的,比如说他考得好的时候,他就会主动告诉我,孩子嘛,会报喜不报忧。他告诉我的时候,我就表扬他一下,如果没考好,他没告诉我,我也不会主动问,我只会给他一个正向鼓励。
人生是一条很长的路,也是很广的路,人生有各种不同的机会和选择,没必要十几岁的时候,就要把梦想固定在哪个地方。
▲罗格和儿子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
“很感恩孩子,让我有了一个崭新的人生”
新京报:之所以这么做,是基于自己的教育理念?
罗格: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身心健康,平安长大比成功更加重要。在户外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7岁时的一次天文活动。我带他去看流星雨,他一小时内好像数了102颗。我觉得那是宇宙给孩子绽放的烟花,以后再去看人工的烟花,他可能都没兴趣了。
我觉得这是宇宙自然最本质的一种美的展现,没有经过任何人工修饰的,看的时候非常震撼。所以有时候,我就经常给孩子说,课堂作业这些学科知识,确实很重要,但你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感受到这些,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格局可能会不一样。
新京报:身边的人认同吗?
罗格:家人朋友当然不是完全跟我同步了,还挺多的,他们就说,成绩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后来他们也慢慢接受了。
家人看到孩子的生活状态很好,也会觉得这种方式不错,也乐意接受。我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其实是心理健康,然后是身体健康。首先要健康平安长大,才能够成才。
新京报:和孩子是怎样的相处模式?
罗格:在玩的过程中,以让他享受为主,我只提一些建议。这也是我们的相处模式,像朋友一样。
从孩子两岁断奶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带到户外去玩,去露营,到山野林地去。对孩子来说,这就是他成长的经历。但对我来说,改变太大了。我有了很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我很喜欢这一行。所以我很感恩孩子,让我有了一个崭新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