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入京后,张勋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这就是著名的“张勋复辟”事件(又称溥仪复辟)。那么,被人称为“大清最后一名忠臣”的辫帅张勋,为什么被人广为诟病呢?
话说,张勋在复辟前请来了之前在海外流亡的康有为一起造势。复辟之后,康有为满心以为自己会受封“内阁大学士”,结果张勋封了康有为一个弼德院副院长,康有为大为不满,痛斥张勋。张勋知道后反驳康有为:“他什么事情都没做,就想捞个大官,哪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事情再回到1917年7月1日,张勋踏入紫禁城内的养心殿,对着当时12岁的溥仪三跪九叩,恭请“皇上复位”。溥仪在老师陈宝琛的教导下,先是推辞了一次,然后“勉为答应”,宣布“共和解体”,自己“亲临朝政”。
随后,被封为“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顺带还被封了个“忠勇亲王”的张勋通电全国,宣布共和国解体,各地应该重新悬挂黄龙旗。
当时的北大教授李大钊直接就离开北京去上海了,鲁迅立刻去教育部门口辞职表示抗议,孙中山开始在南方组建军队准备讨伐,黎元洪死也不肯接受“一等公”的封爵,躲起来了……
当然,段祺瑞可不会躲,他正精心等着张勋。
张勋复辟通电一出,段祺瑞立马行动,7月3日在天津马厂誓师,组成讨伐张勋的“讨逆军”,7月4日发布“讨逆檄文”,7月5日直接开到北京附近与“辫子军”交上了火。
仅一周时间,“辫子军”就全线崩溃,不少张勋的士兵是自己割了辫子去投降了。
张勋一开始还死撑着在自己的宅子里不肯撤,依靠亲卫队最后抵抗。段祺瑞吩咐人打一排空心炮弹进去,但里面放一颗实弹。
一发炮弹响,张勋决定放弃抵抗,躲进了荷兰使馆。溥仪皇帝随即又宣布退位。
整个复辟行动,前后加在一起,一共12天。
逆历史的潮流而上,张勋复辟的失败也许是一个必然,而他也难免被后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