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华轩
在民国初年,有一个胆大的女孩,舍身忘危地去追求自己的偶像,胆子大的让人摇头吐舌!
故事先从孙中山的艰难革命说起。
革命先驱孙中山和同盟会,1910年陷入困境,怎样用实际行动挽回本党的革命声誉、回击舆论的怀疑和贪生怕死的指责呢?孙中山的得力干将汪精卫苦苦思索,他决心干个轰动的事件。于是,他把目标瞄准了京城,他要刺杀小皇帝的摄政王爸爸。要让世人也知道一下,到底是谁贪生怕死。
孙中山坚决反对汪精卫的想法,可是汪精卫决心已定,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信念,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直奔京城的死亡之旅。
与汪精卫的死亡之旅相伴而行的还有一个女孩,名叫陈璧君。
陈璧君,字冰如,她是南洋巨富陈耕基之女。
孙中山当年离开日本到马来西亚后,陈耕基给同盟会捐了不少款,孙中山无以回报,只能经常把同盟会的报纸送给他,没想到这上面的文章极大地吸引了陈璧君,尤其是一个叫“汪精卫”的作者引起了她的极大兴趣。这么精彩、优美、激情、说理透彻、笔法老到的文章,作者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呢?
不久以后的一个偶然机会,陈璧君在大街上看到一个非常帅气的年轻人慷慨激昂地演讲,演讲的风采和气度,深深地折服了陈璧君。与周围的人悄悄一打听,天哪,原来他就是汪精卫啊!
陈璧君当即决定:今生今世,非汪精卫不嫁!
从这之后,陈璧君再也无心上课了,汪精卫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汪精卫台上演讲,她像个“托儿”似的在台下鼓掌助威。陈璧君虽然相貌平平,但也不太丑,就是矮了些,这位富家千金的芳心已经彻底地被汪精卫俘虏了。
为了接近汪精卫,为了有共同语言,陈璧君如饥似渴地读进步书籍,研究革命理论,加上自家经常捐款,与同盟会往来密切,后来还加入了同盟会。她还甩了自己的未婚夫(是她的表哥),死心塌地地追汪精卫。
汪精卫回到日本,陈璧君以留学的名义一路追到日本。当她得知同盟会正为活动经费发愁,陈璧君慷慨解囊,把家里给她的钱,倾囊捐给了同盟会。自己没钱了就向爸爸打电报要,反正富翁爸爸有的是钱。
只是,汪精卫一直不为所动,陈璧君写给他的情书,都被他婉拒了,说是革命大业未成,不敢成家,其实他心里有了人,是同学的姐姐方君瑛,二人心照不宣,只差捅破一层窗户纸了。
方君瑛也是同盟会成员,虽然温柔婀娜,举止端庄,却绝不是见不得世面的小家碧玉,举手投足之间有股凛然正气,很得众人欣赏,担任同盟会的实行部部长。
汪精卫决定到京城行刺摄政王,陈璧君毫不犹豫地、强烈地要求跟随汪精卫。这就不是简单的追星族的事了,而是来真格的了。
陈璧君是个泼辣的女子,办事又非常执着,她想,既然参加了暗杀团,就要干出一个样子来。于是,她精心进行着刺杀的准备工作。
中国人不管干什么事,总有嚼舌头根子的。在出发之前,同盟会中有人对陈璧君说,你有英国护照,当然你不怕死了。这不是作秀吗?
陈璧君二话不说,从包里掏出父亲花重金给她办的国外证件,刷刷地撕了个粉碎,向上一扬,纸片像满天蝴蝶一样飘落下来。看到心中的帅哥汪精卫赞许的一瞥,她简直是心花怒放。真值!
爱上一个人,就要把生死置之度外,少女陈璧君视必死之路,如雀跃欢喜的回家之途。
一路上,尽管陈璧君一直叽叽喳喳,只是,汪精卫仍然不为所动,他的心中装满了方君瑛的影子。
晚清和北洋时期,中国人的血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那个时候,为了理想、为了义气而不怕死的人前仆后继。在中国历史上,大概只有春秋战国的游侠刺客,才能与这一时期的革命义士相提并论。频繁的刺杀活动令清廷官员闻风丧胆。
汪精卫奔赴京城,一同前去的伙伴有黄复生、喻培伦。喻培伦曾经留学日本,专攻化学,在革命党内部被称为“炸弹大王”。
可是,怎样把喻培伦制好的炸弹,运进戒备森严的北京城呢?这时一位叫郑毓秀的同盟会美女会员起了大作用,郑毓秀把炸弹塞进箱子,然后找来一个正在苦苦追求她的法国外交官拎箱子。这个法国佬正愁没机会献殷勤,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1910年2月10日,北京火车站安检处。工作人员哪敢检查洋人的箱子,炸弹被大摇大摆地拎进了北京。
汪精卫和黄复生等人租了一栋房子,挂上“守真照相馆”的招牌,因为照相馆的暗室最适合搞炸弹的组装,照相馆里飘出化学药品的味道也不会引人怀疑。
几人进行了工作分工,一边忙乎着弄炸弹,一边天天盯着摄政王上下朝时经过的路线。摄政王府在什刹海边上,而附近有一座银锭桥,正是来往行人较少、通往什刹海的必经之路,炸弹埋在这里正合适。汪精卫决定先将炸弹埋在小桥下,自己藏身于阴沟里,待摄政王载沣过桥时用电线引爆炸弹,和载沣同归于尽。
1910年3月31日深夜,黄复生和喻培伦前往银锭桥埋炸弹,留下了汪精卫和陈璧君两人。
汪精卫虽然并不爱陈璧君,可陈大小姐毕竟于自己有情,生离死别之前夜,二人执手细诉,千言万语说不尽,陈璧君泪流不止。
就寝之前,陈璧君终于彻底抛下最后一层颜面,对汪精卫说,你明天就要慷慨赴死了,我也没啥相送的,就让我陪你睡一晚上吧,于是双双上床就寝。
结果,埋炸弹组的两位先生出差错了!
就在喻培伦和黄复生趁着月黑风高偷埋炸弹的时候,偏偏有个睡不着觉的居民出来散心,顺便解个手。忽见不远处的桥下人影一闪,这大半夜的在这里鬼鬼祟祟肯定没好事。
抻着脖子向这边张望一下,又喊了一嗓子,可能是想给自己壮壮胆儿。
喻培伦和黄复生一看坏了,被人发现了,跑吧。——偷偷摸摸做事的人,总是很心虚。
这个尿尿的,发觉有可疑人员活动,赶紧向巡警报了案。
一队警察赶了过来。就这样,事情还没开始执行就被发现了。
汪精卫冷静地告诉大家,先不要慌,炸弹虽然被发现了,但他们也不太可能找到这里来,人毕竟是安全的,先看看情况的反应再说。
第二天,京城的几家报纸全登载了,有人想行刺摄政王的重大新闻,新闻评论说可能是宫廷内部斗争引起的,都在东扯西扯的怀疑,但没有怀疑到革命党。
四个人松了一口气,决定开始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让喻培伦离开京城出去买炸药,陈璧君去南洋筹款,汪精卫和黄复生留下来寻找机会。
谁知道,4月16日,大批警察包围了“守真照相馆”,将汪精卫和黄复生一举抓获。
原来,警察发现炸弹后,立即怀疑是革命党人所为,他们决定先放烟幕弹制造假消息,稳住刺客,然后紧锣密鼓地破案。
警察根据炸弹上的新螺丝钉,顺藤摸瓜,排查各家铁匠铺,当找到附近的铁匠铺时,铁匠铺的老板说这是“守真照相馆”的人从这里买的。正好“守真照相馆”搞装修,密探扮成民工混了进来,把机密文件给偷了出来……
案情大白于天下。
负责审理此案的是民政部尚书肃亲王善耆,这个人的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他有一个亲生女儿,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川岛芳子。
警察内城总厅厅丞章宗祥也参与审判。
审判进行得异常顺利,一会儿就审完了,什么托辞都没有,汪精卫和黄复生争着说自己是主谋,目的就是干掉摄政王,愿意承担全部罪责,与对方没有任何关系。你瞧瞧,俩人都够意思。
按正常来说,以往出现这样的大罪,那就不仅是罪犯被砍头的事,而且会株连九族。但是清政府这时候的新政改革已经进行,以往的十恶不赦的大罪都已基本取消,资本主义性质的刑法、民法开始引进古老的大清国。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汪精卫在法庭上的风采,深深地折服了肃亲王和章宗祥,爱才之心油然而生。肃亲王跟朝廷汇报时,尽量往好处说,并且强调,我们正在改革,应该以德服人,让革命党分子看一下,政府方面是爱护百姓的,你们想推翻我们的想法是错误的,这样不就是争取民心了吗?何况这也算是“预谋”行刺,没有真正付诸实施。
肃亲王一阵絮叨,摄政王居然答应了。不杀汪精卫,争取民心!
这样,一起惊天大案的主谋判了个无期,扔监狱里监禁了起来。
汪精卫在狱中的时候,肃亲王多次来探监,做其思想工作,想让他回心转意,只要答应认错,然后投奔自己,自己可以让政府释放他出来。结果,汪精卫与肃亲王关于革命民主和政府立宪的问题,辩论起来。虽然二人谁也没说服谁,但却被对方的气度所吸引,互相尊敬对方。
法庭上的汪精卫的表现可以打个满分,狱中的汪精卫的表现也可以打个满分。他在狱中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让大家奔走相传的几句是:
慷慨歌燕市,
从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
不负少年头。
汪精卫的豪情壮志,不由得联想到白居易的那两句诗:“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但是汪精卫后来成了大汉奸。
就在汪精卫在狱中苦苦煎熬、不知何时才能重见天日之际,一天,一个狱卒塞进来十个熟鸡蛋,满腹狐疑的汪精卫接过鸡蛋,翻转着查看,果然在鸡蛋壳上,发现写着一个小小的“璧”字!
陈璧君冒死回京来了,而且肯定是花重金买通了狱卒。这真是为泡帅哥不要命了。
汪精卫给她写了一首词后,又写下五个字“勿留京贾祸”,催促她快快离开危险的京城。
陈璧君回信了,高墙挡不住我们的真心,你我两人从现在起,在心中宣誓结为夫妇,你看好吗?
汪精卫热泪盈眶,咬破食指,写下一个鲜红的“诺”字。
陈璧君接到汪精卫的血书哭了三天,自己的真情终于有了回报,追个帅哥真不容易呀。都说女追男隔层“纱”?这简直就隔层“杀”呀!
形势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汪精卫入狱不到一年,武昌起义爆发,风雨飘摇的清廷赶紧宣布释放政治犯,只要有人作保,犯过多大罪的人都可获特赦出狱。
陈璧君热切期盼的白马王子的归来了。二人终成夫妻。
人们在评价一些复杂历史人物的时候经常说,早死三年是完人。是的,如果汪精卫在此刻死了,那将是一颗多么光彩夺目的流星,人们可能会永远记着。
然而,人们确实是永远记住他的名字了,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大汉奸!
不能流芳千古,便要遗臭万年?
唉,往事不忍成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