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曹无伤的鸿门宴

由 公西成化 发布于 经典

鸿门宴上的刀光剑影

如果不是鸿门宴,曹无伤必定会被历史洪流湮没。事实上,你什么时候记住了这个名字?那一定是鸿门宴前向项羽告密,最后又被项羽出卖、被刘邦诛杀的那个叛徒、间谍。这就是历史给曹无伤的定论,是再过一千年、一万年也挣脱不出的桎梏。然而,曹无伤真的错得很离谱吗?实在未必,他只是耍了一点小聪明,做出了自以为得意的选择。但他真的太不了解人性和人情,于是他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和他如出一辙的项伯则逃脱了历史的审判。

曹无伤其实并非籍籍无名,还在刘邦服母丧后不久,引兵征讨惹事的泗川军阀时,把泗川监和泗川守打得到处乱窜。在他们逃往戚县时,曹无伤一马当先杀死泗川守,立了一功。泗川监、泗川守当然不是什么名将,曹无伤宰杀泗川守也实在没什么了不起,这个事也就很快被人遗忘了。唯一有意思的是,名为左司马的曹无伤应该不是刘邦的直系部属,而是刘邦妻舅吕泽的部下,因为左司马这个官衔属于楚军,而当时刘邦手下也就是吕泽沿用了楚军的职称。

鸿门宴就是一次政治大洗牌

到公元前206年鸿门宴时,曹无伤仍然是左司马,可见并不十分如意。在这种情况下,他在日益紧张的项刘军事冲突中选择站队实力更强的项羽,为自己预订下一条出路,似乎没有什么大问题。再来看看他向项羽告发的内容:“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这基本就是当时人尽皆知的事实,没有任何信息价值可言,否则项羽就不用兵临城下讨伐刘邦了。但是,为了师出有名,项羽还缺一个刘邦阵容的人站出来指证刘邦,曹无伤就充当了这一角色。

首告可能收获更大的红利,但同时也必然承担更大的风险。曹无伤没有考虑清楚,他只是依照自己所看到的形势,判断项羽和刘邦一战势在必行。于是,他拿出了投名状,那就是向项羽告发刘邦的野心。如果一切按照常理发展,实在看不出曹无伤哪里做得不对。完全相信,那会儿他自己也是那么认为的,甚至还会因为先别人一步做出自以为正确的选择而沾沾自喜。

可惜的是,曹无伤没有搞明白,项羽不是普通人,刘邦不是普通人,剧情怎么可能无风无浪受到剧本的指派呢?说刘邦能忽悠也好,说项羽“妇人之仁”也罢,反正这两位在一番剑拔弩张之后,重归于好,甚至刘邦逃席的嫌疑都被忽略不计。更关键的是,为了向刘邦示好,项羽不惜说出了内奸的名字:“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给自己撇了个干干净净,把所有的责任都甩锅给了倒霉的曹无伤。

刘邦知不知道事情的原委曲折?我想一定是知道的,否则他就不是刘邦,而是秦二世胡亥。但是,刘邦必须杀掉曹无伤。当时的形势谁都看得明白,刘邦与项羽对抗就是鸡蛋碰石头。刘邦的军心实在是惶惶不安的,他需要用谁的脑袋来祭旗,需要鼓舞散乱的士气。曹无伤为刘邦送上了人头,他就是刘邦杀一儆百的那个一,杀鸡给猴看的那只鸡。

电影中刘邦与项羽剧照

唯一让人疑惑的是,当时的刘邦怎么敢用曹无伤的头颅来祭旗呢?再怎么说,曹无伤也已经挑明投靠了项羽,动他就是不给项霸王面子。鸿门宴实在不那么简单,刘邦不仅保全了性命,甚至还离间了项羽和他手下唯一有用的谋士亚父范增。正是从鸿门宴起,范增在项羽那里的话语权不再那么吃香,项羽对范增再不言听计从。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有可能猜测刘邦的应对了。刘邦其实在进行一次赌博,杀你曹无伤,就是为了向项羽表明自己的委屈,委屈得完全乱了方寸,已经不能够瞻前顾后。从后来的事态发展走向看,刘邦赌赢了,项羽不仅没有怪他,甚至听从陈平的建议,放刘邦离开了咸阳,离开了自己的监控。在这个事件中,张良、陈平、项伯们固然功不可没,而刘邦通过曹无伤演的那出戏更为重要。既然你项羽曾经错怪我那么严重,就必须在别的事情上给我糖吃。

所有这些,看起来是绕开范增进行的阴谋,但实际上那是刘邦赌项羽刚愎自用的一着险招。可以相信,即便范增就在身边,即使范增给出了不一样的意见,那只会让项羽更快、更加地讨厌范增。项羽骨子里有着贵族骄傲的血统,他认定了的事情,即使范增也不能够推翻,这就是为什么鸿门宴后范增在楚营中的地位每况愈下的原因。项羽的骄傲就在于,即使明知道自己错了,他也会将错误进行到底。因为他有纠错的本钱和实力,那才是他相信自己可以依仗的资本: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做对了的结果是对,做错了的结果同样是对。

平衡外交是任何政治体的法宝

曹无伤就这么成了牺牲品,因为他不懂得平衡外交。夹在项羽和刘邦两座大山之间,任何单选都是错误,只有长袖善舞、两面讨好才能保证自己的小舸不被大水颠覆。在那一刻,张良选对了,陈平选对了,樊哙选对了,项伯先对了,而范增选错了,曹无伤选错了。与同行项伯相比,项伯有项羽的绝对信任,曹无伤没有刘邦的充分信任。于是,即使事情败露后,项伯没什么大事,而曹无伤只能去死。

谁说的人生而平等?曹无伤信了,结果就是脑袋落地。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