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泰国,曾经有一个顺口溜这样形容它:政局多动荡,军队常政变,政府总下台,国王最稳固。说的是自从泰国1932年第一次军事政变,学习英国搞君主立宪制以来,几十年里发生的军事政变达20余次之多,总理换了27任,内阁重组52次。
虽然民选政府和军政府更替频繁,但上一任泰国国王普密蓬却始终是民众仰望,岿然不动的偶像,到2016年离世时止,其在位时间长达70年。
这不禁让人疑惑,泰国当年的立宪革命学习于英国,政体和英国相似,为何作为国家专政机器的军队,频频发动军事政变,军队究竟听命于谁呢?
(泰国军队军事政变)
一、军队主导的君主立宪革命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后,英国成为首个从君主立宪制民主国家,君主保留地位,但没有政治权力。此后几百年间,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只是随着各国国情的不同,所效仿的君主立宪制也逐渐变了样,看上去形似而神不似,泰国就是这样一个国家。
1932年,一群打着人民党旗号的泰国下层文官和军队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君主专制,当时军方向拉玛七世摊牌,交出权力可以像英国王室那样保留国王名义和地位,否则就强制退位。无奈之下的拉玛七世,只得选择交权,以保住王室富贵的生活。
(拉玛九世普密蓬)
可人民党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政党,既不具有组织体系,也不存在施政纲领,而只是一帮想要夺取权力的文官和军官的组合,这和其他国家由具有先进政治理念的政党发起的革命完全不同,其结果也自然不同。
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这个临时组合的人民党内,军人们认为整个夺权行动中出力最多,理应执掌权力,而文官们则希望军人们参照英国宪法模式,听命于民选政府。于是一旦文官政府触犯军方利益,军方就通过发动军事政变夺取政权,直到新的民选政府出来才还政于民。而曾经的专制封建君主泰王,则按照抄来的英国宪 法,成为泰国的精神领袖,没有任何参政权。
(深入农村的普密蓬)
二、泰王室王权振兴之路可以看出,泰国在1932年发起的君主立宪制变革政变,其实就是文官和军队联合发起的一场夺权斗争而已,和民主根本不沾边,在打着君主立宪的旗帜夺取皇权后,强势的军队成为国家的绝对主宰,而民选政府只是军队管理国家的代言人,一旦代言人不听话,军队可以随时发动军事政变赶他下台。
拉玛八世莫名其妙去世后,他的弟弟普密蓬继承泰王位,当时的权力已经被1932年推动立宪革命的颂堪元帅抓在手中,据普密蓬回忆,当时他想对治国发表见解,还没开口就被人以不懂政治打断了,于是他只好闭嘴。
1957年,颂堪也被他手下的沙立元帅推翻,而在背后出谋划策提供支持的,正是新的泰王拉玛九世普密蓬。
(普密蓬下田割稻子)
作为回报,也为了稳固统治,沙立提出了“民族、佛教、国王三位一体”的口号,还修改了宪法,恢复了王室跪拜礼仪,赋予国王国家元首、三军统帅的执政权和军权,泰国军队改名为泰国皇家军队,效忠于国王,同时国王还是佛教的守护者。
就连参议员和民选的政府总理,也必须经过国王签字同意,才能上任,而且无论是军队元帅还是总理,见了国王都得下跪,曾经只是精神领袖的泰国国王,在普密蓬运作下,再次集军政佛大权于一身。
三、军方和王室的结盟军方借助国王的民意招牌来实现稳定统治,而泰王普密蓬则利用军政府的资金支持,在民间大搞水利和基建,以及替代种植 ,从而收获大量民望,在双方紧密合作下,从沙立军政府起,军人一直执政到1973年,而普密蓬国王的威信也如日中天,深受民众爱戴。
(陆军元帅巴育跪见普密蓬)
上世纪70年代,苏美冷战如火如荼,意识形态之争遍及全球,泰国军政府再次面临挑战,拥有颇高民望的王室没有成为民主运动的对象,反对派不再提废除王权,而是要军政府还政于民,为此先后爆发了两次大规模抗议。
拉玛九世普密蓬趁势而起,他接见反对派,并宣布废除军政府他侬元帅的总理职务,改由反对派人士担任,事态得以平息,新宪法中国王为三军统帅和国家元首的称谓实至名归。
可是没过多久利益受到冲击的军政府再次发动政变,普密蓬凭着极高的民望,又一次平息了事态。
从此后,反对派寄望于泰王主持公道,敦促军政府交出权力;而军方在遭到民众游行抗议时,也仰仗泰王消除影响;泰国民众面对政局动荡,则希望国王出面,维护社会稳定。
(前总理英拉向王室诗琳通公主行礼)
就这样,泰国王室在军政府和反对派角力中,左右逢源渔翁得利,权势和影响力不断达到巅峰。
他信上台后,不断给底层民众增加福利,打击军队垄断,其名望和民间支持率直逼普密蓬,这让泰王感到了威胁,于是支持陆军再一次发动了军事政变,还逼迫他信流亡海外。后来英拉上台,继续他们的政策,结果被军队再一次政变推翻,此后军政府牢牢把控执政权,再也没有放手。
所以在泰国,君主立宪只是一个幌子,在如今的宪法体系下,泰国国王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者,而军队和民选政府,只不过是他维护统治相互制衡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