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26年,一位七旬老太太代替当官的儿子行使职权,按清朝律例必是重罪,于是山东巡抚弹劾其儿子并要求连带治老太太的罪。山东巡抚奏折上说的母子二人便是时任山东督粮道的颜希深,及其母亲何太夫人。当乾隆皇帝看到此奏折后,不但对母子二人的“犯法”免 于追究,相反还怒骂了山东巡抚,并在奏折上批示:“有如此贤母良吏,不保举而反弹劾耶?”这乾隆皇帝为何不惩治颜希深母子,反而对山东巡抚如此这般生气呢?
原来,乾隆26年京杭大运河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山东德州也受此灾,连下了7天7夜的暴雨。这场洪涝灾害使当地的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难以为继。德州城内房屋倒塌无数,老百姓为了活命,有的爬上了树,还有的在城墙上搭窝棚。更糟糕的是,百姓手中的存粮所剩无几。
老百姓没粮食吃了,但官仓有存粮,而且山东督粮道衙门的官仓就设在德州。然而,眼看着百姓即将断口粮,可迟迟不见官府开仓放粮。这德州的粮仓归哪位官员管?正是时任山东督粮道一职的颜希深。他是清朝出了名的廉洁奉公官员,并且胆识过人,有勇有谋,怎么可能不管呢?恰恰不巧的是,颜希深此时正好去外地,不在德州。
那督粮道衙门里还有其他官员,但是这些官员一个个相互推诿,摆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竟没一人敢出头,提及开仓放粮、赈灾百姓的事情。官仓储存的粮食,就是为了不时之需,在灾难之时发给老百姓。因此,开仓放粮是官府、官员理所应当的本职所在,但为何德州的这些官员眼看着老百姓有饿死的危险而不作为呢?
因为按照大清律法,朝廷对官仓粮食的管理十分严格,如果想动用官仓,必须上报朝廷经批准后才能开仓放粮。如果未经许可擅自开仓,这个官员不仅要丢掉乌纱帽并且坐牢,还要自己拿出等量的粮食进行补偿。
当时,德州城内外一片洪水,受灾的消息是无法及时上报到朝廷的。所以,德州的这些官员没人敢出来承担责任,是他们怕犯下罪责。在他们心中,自己的仕途和自家的财产要比老百姓的口粮更重要。
这可如何是好,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德州百姓忍受饥饿呀!就在此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也就是颜希深的母亲何太夫人着急万分,将德州的这些官员叫到家中,让他们开仓放粮。官员们还是以朝廷有规定,开仓必先上奏,若擅自放粮,那将是重罪为借口进行推托。老太太听完,便说“人命关天,不必拘泥于常法!”
官员们又以颜希深大人不在,他们不敢擅自行事再次敷衍何太夫人。这哪里是无人主事,其实只是托辞罢了,关键是这些官员们不敢担当,怕有朝一日朝廷怪罪下来,他们可能会承担相应的责任。
谁曾想到,老太太也毫不含糊,斩钉截铁地对这些官员们说:“我是颜希深的母亲,儿子不在家,就由娘做主。倘若有一天事发,不管是丢官还是坐牢,一切都由我儿子独自承担,决不牵连你们。我们全部家产都抵押给官府,可做将来抵偿之用。无需多言,开仓放粮!”
何太夫人的这些话语是何等的豪迈,如不是历史上有详细记载,后人很难相信这是出自一位近70岁的老太太之口,不知道当时在场的这些德州官员是否感到汗颜!
事情到此,按说可以皆大欢喜了,官府开仓放粮,德州数十万百姓得以活命。然而,这些官员们还是忧心忡忡,生怕放粮之事日后再生端倪,会牵连到自己。于是他们采取先下手为强,便以“未经请示擅动官仓”的罪名,联名将颜希深及何太夫人告到了山东巡抚衙门。
山东巡抚也是糊涂之人,不加考虑,全然相信这般官员,然后又一纸奏折上报给了乾隆皇帝。奏折中,山东巡抚弹劾山东督粮道颜希深,并要求将其母亲何太夫人一起惩处,另外让颜家赔偿已发放给百姓的粮食。
这回,颜氏母子闯大祸了,这可是犯下了滔天大罪。但是,事情并非这些官员所想,当乾隆皇帝看到奏折时,并没有准奏,而是怒骂了山东巡抚,在奏折上批示:“汝为封疆大吏,有如此贤母良吏,不保举反而弹劾?汝如何劝勉各级官员?”与此同时,乾隆皇帝下旨,将颜希深及其母亲一并嘉奖;昭告天下,何太夫人赈灾粮食一律为正项开销,不必赔补,并赐老太太为三品诰命。
何太夫人能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果断地代儿子行使大权,解百姓之燃眉之急,其智慧和胆量非一般家庭老妇所能比。据历史记载,颜希深的母亲何氏出身于书香门第,知书达理,为人处事颇有见解。她嫁到颜家后,曾遇生活困难,就以种桑织麻供其儿子们读书。颜希深在何太夫人的教育下,从小就聪颖过人,品德高尚。
颜家祖上原为普通人家,但自颜希深之后,成为清朝著名的二十八世家之一,颜希深及子孙三代人就出了三个总督及一个巡抚,在当时,世人赞誉颜家“一门三世四督抚,五部十省八花翎”。
颜希深历任泰安知府、济南知府、四川按察使、江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湖南巡抚、云南巡抚等职。颜希深的儿子颜检,官至直隶总督。颜希深的孙子辈中:颜伯涛,曾任闽浙总督;颜以燠,曾任东河总督。
颜家三代担任清代高官,这不仅来自于良好的家风、他们本人的才华学识,还有代代相传的官德。乾隆18年,颜希深刚到任泰安知府,一次他偶然从官署墙上发现了一份36字的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欺,公则民不敢慢;公生明,廉生威”。
这是明代山东巡抚年富为表彰清廉的泰安知府顾景祥所刻。看到此官箴,颜希深非常认同这为官之道,便叫人依照原碑文重新刻石,立于署内西厢房,从此便以该官箴为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如何当朝为官。
不仅如此,颜希深还要求后代子孙都以此官箴为居官要领。颜氏的那些子孙后代为官之时,随身所带的都有颜希深临摹的《官箴》。常言道,做官容易、做好官难,最难的更是做官所信仰的官德,它是一个官员日常的行为准则,颜希深及其子孙实实在在地做到了这36字的官箴所言。
颜希深有一位深明大义、临危不乱、敢作敢当的母亲,何愁教不出一个清朝著名的儿子。颜希深从知府做到了巡抚,勤于政务,忠于国家、心系百姓,他也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才会有颜氏家族后来的人才辈出。
从颜希深开始,颜氏家族就传承着那份36字的官箴,凡颜家做官之人,无论调任何处,总是携带官箴拓片,在所任官之处刻于衙门的石碑上,用于勉励着自己,形成了颜氏家族在清朝为官一百多年来,上受朝廷重用,下受百姓爱戴。颜氏家族在清朝地位显赫,不仅仅是颜家多人身居高位,更是颜家各代从官者用官德、政绩换来的,正如清代人夸赞颜家“积善之家必有余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