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从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10岁河南商丘女孩张易文,曾因考入商丘工学院专科而引发广泛关注。如今3年过去了,据《新京报》报道,张易文今年已经从学校毕业。但她毕业后并没有继续深造,而是在父亲的私塾当起了助教,每月底薪2000元。
张易文的经历在3年前曝光后,曾引发关于“超前教育”的广泛讨论,如今10岁上大学的她顺利毕业,13岁就当起了助教,教学生画漫画,如此“开挂”般的快进人生,着实让外界咂舌。
严格来说,超前教育不算是新鲜事。现在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会将知识提前灌输给他们,比如少儿编程学习等。再“快进”一点,则有一些高校专设的少年班,对智力超常的孩子进行定制化超前教育。
不过与之相比,张易文的经历更独特。或者说,作为私塾老师的父亲,在她身上开展的教育实验更大胆。比如她第一次参加高考时只有9岁,刚到适龄考生年龄的一半。再如,张易文从未接受过任何系统的义务教育,都是跟着父亲学习。父亲坦言,超前教育模式,“不但节约了时间,还节约了抚养的成本”。问题是,这样带着功利视角,让张易文走上不断加速的快进人生,又何尝不是在揠苗助长?
从报道的一些细节中,我们就能发现在这场大胆实验中,有很多值得追问的地方。首先,张易文在大学期间的心态是,“学不会就学不会呗”。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对于超前教育,她并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去钻研?
再者,不管是其父还是将孩子送到私塾的家长,都表示张易文相当内向,不爱说话,当助教也经常迟到。这是不是因年龄太小而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结果?这种情况下,让她过早地去承担教学任务,到底合不合适?
张易文的父亲本想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之外,开辟出一条另辟蹊径的高效培养模式。而颇为讽刺的是,为了通过第二次高考,他还是将张易文送去了复读机构。
当然,这场实验的最大风险,在于揠苗助长导致张易文失去了独立自主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从上私塾开始,她的一切都被设定好了:每一个年龄阶段该完成哪些事情,达成哪些目标,他的父亲都规划得明明白白,连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也都是父亲帮助选择的。张易文没有机会、也未必有超前的认知能力去做这些决定。
于是,大学时期的张易文,在人际交往上面临不少困难:她的舍友调侃自己“当妈了”,怕自己的言行会影响到张易文;而现在的张易文,也与助教的工作格格不入。说到底,即便相关知识可以提前灌输,但世界观、价值观、自主认知能力这些决定人成长的关键要素,是很难通过压缩式人生获取的。
可能在张易文的父亲看来,传统的教育体系有些漫长、低效。但事实上,不管是孩子的教育还是成长,都没有捷径可言。快进人生可以赢得时间,但却失去了更具可能性的未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